隱喻認知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西安醫(yī)學院英語系 左景麗
發(fā)布時間:2012-05-25 18:54:5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隱喻在詞義的演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詞義演變是通過隱喻的方式進行的。從隱喻入手學習詞匯符合認知規(guī)律,可有效突破傳統(tǒng)學習詞匯的瓶頸,幫助學生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概念流利。
[關鍵詞] 隱喻 大學英語 詞匯教學
基金項目:西安醫(yī)學院教改項目(2009JG-22)階段性成果。
在詞匯學習方面,學生們經(jīng)常抱怨死記硬背在短時間內(nèi)可能很有效,但長期的記憶結果卻不令人滿意。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如何通過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策略“點化”學生,克服費時低效的死記硬背成為必須研究的課題。近些年來,對隱喻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國內(nèi)學者開始有所關注,但多是從隱喻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化教學的層面入手[1][2],有關詞匯記憶的隱喻教學討論較少。研究表明,隱喻在詞義的演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詞義演變是通過隱喻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利用隱喻的認知功能從事大學英語詞匯的教與學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
隱喻、認知與英語詞匯的關系
“隱喻”(metaphor)一詞源于希臘語metapherein,其中meta意為beyond,change,而pher則表示carry,隱喻的基本作用就是把一個事物的某些特征將推理類型影射到另一事物的認知過程。過去人們只是把隱喻當成一種普遍的修辭方式和詞語的非常規(guī)用法,用于詩歌或其他特殊文體。隨著認知語言學的逐漸發(fā)展,隱喻作為一種認知世界、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重新成為語言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對隱喻在語言形成和發(fā)展中的作用人們予以了全新的認識。
從語言發(fā)展及認知的角度看,人們創(chuàng)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詞匯多表示具體可視化的事物和直觀的行為,是身體直接體驗的結果。無論符號本身,還是與之相關的語音都是隨意的。但是,當人類積累了一定的具體概念之后,由此形成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大腦逐漸完善的意念圖式會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認知網(wǎng)絡,該網(wǎng)絡隨著切身經(jīng)歷和體驗的增多而得到完善,并以此為依托對未知的抽象事物進行思維推理和想象。至此,大腦的加工過程更多地是用已知來同化未知,通過熟悉的具體事物來理解和輸入陌生的抽象事物,初始的隨意成分變得越來越少。不夸張地說,網(wǎng)絡化和結構化的大腦對客觀世界能動性地加工處理正是借助隱喻這一有力的認知工具。沒有隱喻,就沒有條理化的理性語言思維;沒有隱喻,貧乏的初始語言符號就不能表達豐富的思想,而且是一盤散沙[3]。
由此可知,初始的任意的語言符號和語音攝取在整個語言體系中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如象形文字、擬聲文字等),由隱喻認知獲得的語言符號占了絕大多數(shù)。“Householer認為英語中91%以上的詞具有理據(jù)性”[4]??梢姡热皇请[喻造就了語言,那么就可以說語言是隱喻性的。有關隱喻和語言密不可分的關系,眾多語言學家給予了各不相同的描述,但表達的意思大致相同?!癛ichard(1936)認為,隱喻是人類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隱喻,我們的口頭交際中平均每三句話中就會出現(xiàn)一個隱喻?!盵4]趙艷芳(1994)“人類認知體系是一個隱喻性結構系統(tǒng)。為了深刻認識和理解周圍世界,人們本能地尋求不同概念之間的相似點,從而創(chuàng)造隱喻,發(fā)展語言。所以,隱喻不僅僅是語言的裝飾,更基本的是人們思維、認識世界的方式”[5]。
隱喻認知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1.掌握構詞法,擴大詞匯量
隱喻是人類共同的思維方式,也是人類語言中選詞和構詞的共同手段。英語中常見的隱喻構詞方式有直接轉義、轉換、詞綴和復合。直接轉義是指由單純詞不經(jīng)任何構詞變化直接轉義或轉類而來。如“cloud”(云)和“fog”(霧)可直接轉義為“疑團”和“困惑”。轉換主要是指英語中大量的名詞都可以轉換成隱喻性動詞。名詞“thunder(雷)”轉換為動詞,表示“發(fā)出雷一樣的聲音”。英語中許多動物的名稱都可以直接轉換為動詞,并借喻于該動物的某一特征[6]。例如,fox(狐貍—耍狡猾手段),dog(狗—尾隨、追蹤)。英語中還可通過添加某些后綴構成隱喻性詞語,如后綴-like(childlike,lifelike),-y(mousy,spidery)等。學生經(jīng)過一定階段的學習后已積累了相當?shù)母行圆牧希瑢τ⒄Z詞匯的內(nèi)部結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介紹這些常用的詞綴知識以及各種復合詞的構詞方法,并不失時機地利用構詞法知識對單詞的結構進行剖析,盡可能使其意義化,這樣對擴大詞匯量、增強詞匯猜測能力,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語境中進行詞匯教學
隱喻的一個重要語義特征就是喻體的意義與本體的意義或實際語境之間的沖突。語境是確認和理解隱喻的依據(jù)[7]。首先,隱喻作為一種語用現(xiàn)象,它的識別需要語境提供線索。孤立的詞嚴格意義上講不能稱為隱喻,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判斷一個詞是否用作隱喻。在字面意義無法成立時,通過對話題的詞語指稱對象變換的判斷,從而識別隱喻。再者,隱喻意義的理解也離不開語境。一種表達可以理解為多種隱喻含義,這就需要依靠語境來確定理解其準確的隱喻意義。如That guy is a tiger,究竟是說“他很兇殘”,還是“他是一員虎將”,這完全取決于語境。倘若是在體育比賽中,則為“虎將”之意。
正如人類學家B.Malinowski指出的那樣,“如果沒有語境,詞就沒有意義”。離開千變?nèi)f化的語境就無法把握詞的確切含義,更不能對原文有正確的理解。因此在記憶單詞的同時,還要廣泛閱讀、經(jīng)常背誦,才能了解詞匯所適用的語境,更好地理解詞匯在句中的含義。傳統(tǒng)詞匯教學中教師孤立地教單詞,學生則在沒有意義的語境中學習,只學到詞匯的字面意義、讀音、拼寫、詞性等內(nèi)部知識,而沒有掌握詞匯的內(nèi)涵、隱喻意義以及具體用法等外部知識。
英語詞義靈活、涵義廣、變化快,對上下文依賴大,一詞多義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不但要求學生在記憶單詞時要考慮上下文關系,考慮不同的語境,也要求教師盡量在語境中呈現(xiàn)詞匯,在語境中教授詞匯,把學生引入一種逼真的語言氛圍中。如講“summer”一詞,教師可提供這樣的文化語境:“summer”本義為“夏季”,夏季在英國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因而就自然而然地將其隱喻性地轉義為“興旺時期”。除此之外,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教師還應訓練學生利用語篇中的線索或語境猜測生詞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運用語境推斷知識、最大量度地獲取語境提示、從而最高效率地推斷生詞的意義才是語境中學習詞匯的關鍵。
3.了解隱喻概念,認清詞義演變過程
隱喻是人們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一種系統(tǒng)的方式,即隱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參照他們熟知的、有形的、具體的概念來認識、思維、經(jīng)歷、對待無形的、難以定義的概念,形成了一個不同概念之間相互關聯(lián)的認知方式[8]。如與“idea”有關的隱喻概念IDEAS ARE PRODUCTS就是人們把“product”這一有形的、具體的概念領域映射到“idea”這一無形的抽象的概念領域的結果,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語言中的隱喻現(xiàn)象,比如turn out,generate,refine這些詞匯的隱喻義就是圍繞著“product”的語義系統(tǒng)而得以引申的。
隱喻從認知角度可分為結構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實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它們均影響著詞義的發(fā)展,是詞義演變的重要依據(jù)。結構隱喻指以一種概念的結構來構造另一種概念,使兩種概念相疊加,將談論一種概念的各方面的詞語用于談論另一概念。以TIME IS MONEY為例,用于談論money的所有詞語都可以用于time這一概念領域,時間被當作金錢一樣寶貴的東西。方位隱喻指參照空間方位而組建的一系列隱喻概念。英語中的up-down,high-low,in-out等,本來是用于區(qū)分客觀事物之間相對的空間方位,但這種區(qū)分常常被用于抽象領域,表示人的情緒、身體狀況、社會地位和物的優(yōu)劣、數(shù)量等。如“up”在I'm feeling up today一句中隱喻為“happy”,而“l(fā)ow”在That was a low trick一句中則意為“bad”。實體隱喻是將抽象的、模糊的概念用具體的、有形的實體來理解或體驗。如My fear of insects is driving my wife crazy。容器隱喻是實體隱喻最典型的一種。容器隱喻視人體以外的其他,如房子、田野,以及一些無形的、抽象的事件、活動、狀態(tài)為一個容器,人們或居其中,或置之其外,如:You’re in the race.
詞義的演變過程與人的隱喻性思維方式是一致的。隱喻是詞義發(fā)展的催化劑。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一些普遍的隱喻概念,分析方位隱喻的映合規(guī)律,真正做到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結 語
總之,隱喻作為一種重要的認知方式,對人們認識事物、事物概念結構的形成、語言的發(fā)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隱喻理論更多關注語言使用者、語言習得者的思維、認知方式,它把我們引向了一條更科學更有效的英語詞匯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王守元,劉振前.隱喻與文化教學[J].外語教學,2003,(1):48-53.
[2]嚴世清.隱喻能力與外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1,(2):60-64.
[3]孫邊旗.隱喻與大學英語詞匯習得[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5):78.
[4]王寅.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82-89
[5]趙艷芳.隱喻的認知功能[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2):30-34
[6]李國南.辭格與詞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65.
[7]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39.
[8]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l.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20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