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導學案”在新課改中的運用
作者:陜西興平秦嶺中學 黃志東
發(fā)布時間:2012-06-06 19:06: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現在的教育中,有效教學這個概念被越來越重視,通過我校的實踐,也證明有效教學的實施的確迫在眉睫,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學生的學習方式之間的矛盾顯得更加突出。怎樣讓學生學、怎樣讓學生學好,這是當前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那么究竟怎樣的教學才有效呢?以下是我初步實踐的一點經驗。
為了進行有效教學。我在課改初期,在課堂前五分鐘左右,留出時間讓學生預習,同時教師給出思考題讓學生討論,接著學生完成當堂檢測。教師根據情況進行點評及小結。這種模式我使用了進一年半的時間,最終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思想活躍,特別在我?guī)У臄祵W課上,全部學生都在當堂進行了大量的做題訓練,而我則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提示解題思想、糾正運算上的失誤等等。這樣的一節(jié)課,學生基本處于主導地位,讓學生的學習落在了實處,這就說明這樣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師單純講授相比,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一年半以后,這樣的教學缺陷也就出現了。主要是:(1)預習的時間過短,很多問題無法深入理解;(2)學生討論易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作用;(3)教師在教學中總是想講一點東西,導致課堂時間明顯不夠用;(4)學生的運算能力得到了加強,但是解題技巧卻沒有提高。
對此,我經過學習與思考,開始了“導學案”的使用,以此來彌補上述教學中的缺陷。我認為,借助“導學案”能較好解決我們新課改中的現實困惑。
一、什么是“導學案”
“導學案”大家都不陌生,它包括了學生應閱讀的課本內容、教師針對閱讀內容提出的思考題、我的疑問,以及分梯度練習題等等。這是根據實際,設計的導學案,其中每一個部分都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導學案”的作用
1.整體作用。
學生有了導學案,就可以在課前自主預習,通過自學理解完成對應的閱讀思考題及梯度練習題,然后在課堂上,經小組討論,把百分之八十的問題弄懂,最后教師依據學生的做題情況,進行重點、難點突破。這樣,借助于導學案,就把課堂所需掌握的內容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有效完成了有效預習的目的。
2.各主要模塊作用。
(1)教師在導學案上設計的閱讀思考題,是針對學生閱讀內容,教師提出的一些相應的思考題,這些思考題主要目的是幫助或檢驗學生是否理解所閱讀內容。在設置問題時,要結合所帶學生的知識水平,其重心要放在幫助學生理解的層面上,這樣學生才會順利完成閱讀,對后續(xù)的教學學生才會配合。實質上,如果學生預習無法看懂,那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減弱,從而有效也就無法實現了。故此這個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它實質上是把課前預習放在了實處,而且放在了課外,這樣學生就能有時間理解的更加深刻。
(2)我的疑問:在導學案中,我設置了“我的疑問”這一環(huán)節(jié),剛開始知識設置,沒有太在意這個環(huán)節(jié),但是當我在批閱導學案時,讓我很振奮!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寫出了他們在完成導學案中的一些疑問,而且這些疑問也很有深度,其中某些問題是我們教師在備課中想不到的,所以我們講備學生,這個環(huán)節(jié)就為備學生作好了準備。
(3)分梯度練習題:這些題目我分成了三類,基礎練習題、提高練習題、拓展練習題,其要求也不一樣?;A練習題必須都要完成,提高練習題必須想,但不一定要求做,拓展練習題可以不做。這樣的設置,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可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從我的實踐來看,學生一般都想把所有的題都做出來,從而給我反映做導學案太費時間。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確是被調動了。
這就是我在實施有效教學中,結合我校已有成果及別人好的經驗的基礎上,實施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老師在課前很累,課堂上也不輕松,但是,每節(jié)課都有你意想不到的學生表現。經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調動、積極性被調動、合作學習的能力被訓練提高,這就是有效教學的目的。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更大的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