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課標》,上好口語交際課
作者:陜西省城固縣江灣揚州希望小學 陳曉軍
發(fā)布時間:2012-06-08 17:31:4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中,從三年級開始到六年級,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都安排有“口語交際”活動。教材的安排意圖在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卻違背了口語交際的實質(zhì)意義,把口語交際課上成了口頭作文課。口語交際課成了個別學優(yōu)生展示自己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習作水平的陣地。不善言談的學生,沒有勇氣,也沒有機會得到鍛煉。其結(jié)果是:全體學生照著學優(yōu)生或者老師總結(jié)出來的固定語句(現(xiàn)成答案)來機械描述口語交際的話題。除了個別優(yōu)等生以外,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和交際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1.教師的認識偏差。2.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方式欠合理性。那么,究竟該怎樣來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呢?
一、轉(zhuǎn)變觀念,提高認識
學生的學習不是為了考試,不是為了分數(shù),而是為了學會應(yīng)用,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口語交際的現(xiàn)實意義和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學會用口語熟練得體地和別人交流思想。重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水平。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從孩子們成長的長遠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民族和祖國的未來,不要再為了眼前的分數(shù)而誤導了孩子們。不要等到將來孩子們在社會的大舞臺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不善言談,不懂得如何與人交際,從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時,再來埋怨我們,那時已“為時太晚”。
二、改變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方式
1.改變考核方式。
我認為為了引導學生和教師端正“口語交際”的觀念,應(yīng)該變筆試為口試。具體的做法是:檢測者(別校教師或教育主管部門)和被檢測者(學生)面對面現(xiàn)場進行即興交流,根據(jù)交流內(nèi)容、口語使用情況、交流方式進行分項打分,最后綜合評判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的等次。并現(xiàn)場提出意見和建議,還可以邀請科任教師參與現(xiàn)場的觀摩,以便準確了解自己的學生口語交際水平及自己口語交際教學的得失。從而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落實《課標》,使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們明白口語交際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不再是為了應(yīng)對考試,拿筆來寫“口語交際”。
2.改變評價方式。
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不要著眼于“某某說得好”,“某某說得不夠好”,而是要注重“某某說的比以前好”,“某某在交際中語言符合場景”,“某某在交際過程中態(tài)度大方”,“某某在交際中陳述觀點清楚明了”,“某某在交際中講究文明禮貌,尊重他人”……教師要注重評價學生在交際的過程中語言和語氣等是否符合場合,是否達到了交際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敢于參與交際,最終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三、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口語交際的平臺
如果僅僅依靠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僅憑每個單元的1次口語交際(就算按2節(jié)課計算),每學期按照8個單元計算,16節(jié)課的口語交際時間,每節(jié)課有10人次參與交際的話,平均下來每人每學期也不過只有4次機會參與口語交際(按40人/班計算)。就靠這么幾次有限的時間,很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建交際的平臺,使更多的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口語交際的鍛煉,逐步提高交際能力和口語表達水平。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擁有了口語交際的興趣,學生才會自覺積極地參與到積極活動中去,鍛煉自己,提高自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需要做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害怕說話不當、舉止失措而當眾出丑,害怕一旦說錯就被同學嘲笑、抬不起頭來……這些問題成為不少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心理陰影。因此,保護學生口語交際的自尊心、自信心至關(guān)重要。
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要認識并尊重學生的尊嚴、個性特長及思維與說話方式,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口語交際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松的、自主的。
二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營造一個輕松的、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氛圍。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育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在說時,其他學生冷眼旁觀、竊竊私語甚至進行人身攻擊,那么有幾個學生能順利、輕松地完成口語交際任務(wù)?所以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讓融洽與合作的陽光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