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喬姆斯基語言觀的哲學基礎、方法論基礎,剖析了喬氏的主要語言觀—— 語言先天論和轉換生成語法,從而揭示其對于語言學研究的深遠影響和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 語言觀 語言先天論 轉換生成語法

認知心理學的語言觀

認知心理學認為,語言學習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假設驗證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語言學習者不斷根據(jù)輸入的語言材料,對語言規(guī)則提出假設,并通過驗證,對這些規(guī)則加以修正、補充和完善。[1]認知心理學的語言觀主要是指來源于喬姆斯基語言學研究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論。

喬姆斯基的語言觀

20世紀50年代喬姆斯基的語言理論代替結構主義成為語言研究的主流,它一方面繼承了結構主義偏重形式分析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受當時興起的認知科學的影響,以探索知識的心理表征結構為核心,強調對語言本體及其心理機制進行解釋。[2]

1.哲學基礎

喬姆斯基的語言觀的哲學基礎是客觀主義,它反對以經(jīng)驗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結構主義語言觀,堅持理性主義。受笛卡爾唯理主義的影響,喬姆斯基在摒棄二元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語言是人的天賦官能的假說,認為語言能力是人類心智的體現(xiàn),是人類所特有的能力,通過遺傳先天地存在于每個健康的人的大腦中。

2.研究方法

喬姆斯基主要采用演繹法進行語言理論的研究。他首先提出假設,再收集素材,進行歸納,最后驗證假設,找出語言的共性,揭示出語言的普遍規(guī)律,最終建立普遍語法。通過深入地研究個別語言,他總結出其中無需學習便可掌握的語言規(guī)律,并使之與另一種語言中的相關規(guī)律加以比較,從而得出普遍語法的表現(xiàn)形式。他主張在語言描寫中采用語言生成模式衍生出各種語句,用內省式的演繹方法對語言進行明晰的形式化處理。

3.喬姆斯基的語言先天論

喬姆斯基認為語言不是一系列習慣行為,而是一個以復雜語法為基礎的語言體系,大部分語言習得都是通過學習這一語言體系而獲得,通過掌握其有限的語法造出無限的語句。語言是人類心智的體現(xiàn),為人類所獨有,語言能力通過基因遺傳先天地存在于每一個健康的人的大腦里。語言先天論可以較好地解釋以往結構主義難以回答的語言知識獲得問題。[1]

他提出了著名的語言機制假說。語言習得機制是人類固有的語言組成部分,是頭腦中專門處理語言的生理部分,它作用于原始語言數(shù)據(jù),生成兒童語言特殊的抽象語法。正是因為有了它,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都具有足夠的固有知識來理解生成語言表層結構的深層結構。

4.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

1957年,喬姆斯基發(fā)表了《句法結構》,以當時剛出現(xiàn)的計算數(shù)學模型為基礎,提出了新的語言理論,用有限的句法規(guī)則生成無限的句子——標志著轉換生成語法的誕生。

生成語法假設人類大腦中的語法知識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各種語言特有的規(guī)則,通過后天學習、訓練獲得;另一部分是所有語言共有的原則,通過生物遺傳在大腦物質結構中固定下來。規(guī)則生成合格的句子,原則限制規(guī)則,防止生成不合格的句子。二者互為配合、制約形成豐富的語法。[3]喬姆斯基特別強調句法自治性,他把句法看作是一個自足的形式系統(tǒng),句法描寫可以不考慮語境等因素,從句法內部找到對句法規(guī)則的解釋,句法結構是研究語言的基礎。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學習個別語法和普遍語法,只有人類才有這種語言獲得的能力。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就是一個把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結合起來的系統(tǒng)。

雖然喬姆斯基的理論一直在變,但是有一些核心假設是始終保持恒定的:

(1)語法是自治系統(tǒng)。

(2)語法是生成語言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原則和規(guī)則,內嵌在語言官能中。

(3)語言官能是人類特有的認知機制,由基因決定,是人腦中獨立的一部分。

喬姆斯基語言觀的影響

喬姆斯基的語言學理論,不僅動搖了行為主義的言語獲得理論,而且動搖了行為主義的整個理論體系,從而加速了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喬姆斯基的語言觀“不僅在語言學的發(fā)展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心理學、神經(jīng)生理學、計算機科學,尤其在人工智能等領域也有較大的影響。”[4]

喬姆斯基語言觀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外語學習主要是通過語言材料的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幾個步驟來完成。喬姆斯基理論對語言教學的最大貢獻在于它的啟迪作用。建立在喬姆斯基語言觀和認知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的認知法,就是一種新的外語教學法,它反對機械模仿,重視知識的確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所以外語教師要以學生的認知活動為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使用語言。因為學生對于語言的學習是以理解為基礎的,而不只是機械地模仿和句型操練,理解掌握語法規(guī)則都要通過認知過程才能實現(xiàn)。

喬姆斯基只關注研究語言本身內在的邏輯系統(tǒng),卻沒考慮到語言的社會交際作用。這就要求外語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借鑒喬氏理論合理之處,同時要重視語言的社會性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語言潛能,實現(xiàn)外語教學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外語教師不但要注重理性的知識和心智的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于外語知識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掌握,而且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社會交際能力,把培養(yǎng)學生語言基本知識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貫徹教學過程的始終,綜合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健,宋玉芳.從喬姆斯基理論看漢英對比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6,2:84-85.

[2]仰鑫,歐陽俊林.喬姆斯基語言理論的演變及其認知科學背景[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0(5):593-596.

[3]Chomsky N.Language in a Psychological Setting: The Issue of Sopjia Linguistica 22[M]. Tokyo: Sopjia University, 1987: 54-56,67.

[4]徐烈炯.生成語法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