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中學學校管理的新思維
作者:延安市寶塔區(qū)第四中學 屈 強
發(fā)布時間:2012-09-12 15:08:1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現階段中國的教育發(fā)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輝煌。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喚醒了全民重教的高漲熱情,也給學校管理者帶來了意想不到新挑戰(zhàn)。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做好學校日常工作之外,必須加強學校管理,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把學校辦成人民滿意的好學校。
一、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使學校成為培養(yǎng)名師的搖籃
1. 發(fā)揮教科處的職能作用,對學校教科研項目進行立項、檢查和評估。每年除完成上級下達的科研項目外,還積極申請符合學校發(fā)展的科研項目,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激勵中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
2.每學年組織全校性的賽教活動。學校每學年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教研教改大賽”活動,由年級提名推薦參賽人員,旨在推出名符其實的“教壇新秀”。組織評選“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活動,進行重獎,形成積極向上,鉆研業(yè)務的良好氛圍。
3.認真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育機構舉辦的競賽活動。學校經過層層篩選,推出一批優(yōu)秀教師參加“區(qū)、市、省、國家”等教育機構舉辦的“教學能手”等比賽,造就名師,擴大學校聲譽,為培養(yǎng)一大批優(yōu)秀教師提供平臺,從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4.編印“校報、??睘閹熒蛹傲私鈱W校大事提供一個窗口,鼓勵師生把自己的作文、論文、心得體會、經驗等發(fā)表在校報??希虒W成敗、學習得失及時交流?!缎蟆芬欢瘸蔀槲沂袑W校的明星期刊。
5.學校對教師論文進行收集、整理(編輯出版《四中教研》)、組織外送參評,鼓勵在國家級、省級等專業(yè)期刊發(fā)表,在學期末給予考評加分,使優(yōu)秀的管理、教育、教學方法得以推廣,造就更多的好教師,從而為教育工作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6.利用假期,邀請有關領導、專家來我校進行科研講座;組織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增進與兄弟學校的交流,學習好的教學方法,了解新的教育動態(tài),從而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做到“請進來”、“走出去”。
7.抓好教師的業(yè)務學習,進行“校本培訓”,針對新教師落實“一幫一”的青藍工程,針對全體教師實施“四個一”工程。(即每學年精讀一本理論或一種教學雜志,上一節(jié)公開課,做一個優(yōu)質課件,寫一篇優(yōu)秀論文,學校每一學年進行論文編輯。)
二、把學校建設成學生喜愛、樂學的凈土
1.除遵守國家頒布的“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外,學校還制訂了“學生一日行為規(guī)范”,還規(guī)定了“到校”、“上課”、“課間”、“課間操”、“自習”乃至“放學”后的行為規(guī)范,從小處著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成為國家棟梁打好基礎。
2.制訂了“學生文明禮儀常規(guī)”、“課堂紀律”、“教室紀律”等,讓學生從升旗禮儀中體會國家強大的自豪,從而激發(fā)愛國熱情,從文明用語、體態(tài)、著裝中灌輸友愛,謙恭、尊重,做和諧社會的親歷者。從教室的一桌一凳中發(fā)現父母的辛勞、老師的辛苦,從而激發(fā)他們勤儉節(jié)約、積極向上的斗志,刻苦學習的毅力。
3.制訂“學生會章程”,組織參觀、訪問、野營、旅行等。利用革命老區(qū)的優(yōu)勢,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先烈的光輝足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真正體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野營中增進友誼,體驗團結的魅力;在旅行中增長見識,激發(fā)探究的欲望,從而產生對集體生活的向往。
4.利用教研組、年級組,組織第二課堂活動。學校成立“舞蹈室”、“美術室”、“籃球隊”、“體操隊”等。選送的美術作品曾獲得國家級獎勵。跟兄弟學校進行“友誼賽”等。從而使學生感覺到學校不光是學習課本知識的地方,它還是培養(yǎng)特長的沃土,心情快樂的源泉。
5.通過“校報”(《延安四中》)、“??保ā抖鸥Υā罚?、“校園網”等校園媒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遵紀守法,健康上網,文明“發(fā)言”。
三、建立學校與家長的互通橋梁,實現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
1.建立《家長委員會章程》,充分發(fā)揮廣大學生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使廣大學生家長都來關心支持學校工作,促進尊師重教社會風氣的形成,從而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2.成立“家長學校”,定期舉辦學習培訓,召開家長會,組織成功家長介紹經驗,提升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知,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風格,改善育人條件,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3.加強宣傳招生辦公室工作,做好新生錄用工作的同時,做好學校的宣傳報道工作,使廣大家長了解學校的基本情況、校史等,為我校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總之,新時期新教法,必定要求新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辦好學校,使廣大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從學校教育中得到切實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