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EFL學習者英語情態(tài)動詞習得研究
作者:西安文理學院外語系 陜西西安 張 琳
發(fā)布時間:2012-10-29 09:54: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對中國學習者情態(tài)動詞語義的習得研究是二語習得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本研究采用實證的方法,調查三個不同英語水平層次學習者掌握情態(tài)動詞以及情態(tài)動詞語義的習得情況。
[關鍵詞] 情態(tài)動詞 道義情態(tài)詞 認識情態(tài)詞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科學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1JK0467。
引 言
作為語言重要組成部分的情態(tài)(modality)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范疇。情態(tài)動詞(modal auxiliary)隸屬于助動詞的范疇,是中國英語學習者的一大難點。
情態(tài)動詞道義情態(tài)義(deontic)表達的是其主語所感覺到的義務、需要或允許履行的行為,而認識情態(tài)義(epistemic)則表達說話人對命題真值( t rut h value) 的肯定程度。歸納如下表一:
表一 英語核心情態(tài)動詞的基本情態(tài)語義
國內外對于二語習得領域內的情態(tài)動詞研究大多數是靜態(tài)的研究。缺少針對同一母語背景中的不同語言水平的英語學習者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特點及語義習得的比較研究。本研究采用橫向實證調查,描述、比較分析不同英語水平層次的中國學生習得及使用核心情態(tài)動詞語義的規(guī)律,具體回答以下問題:
1)不同英語水平中國英語學習者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有什么異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不同英語水平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表達道義情態(tài)義與認識情態(tài)義的情態(tài)動詞使用上有什么異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高級、中級、初級三種英語水平的中國學生。初級水平者為某市一所標準化高中二年級隨機抽取的30名學生;中級水平者為某個大學英語專業(yè)二年級一個班的30名學生(即將參加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高級水平者為某所大學28名英語專業(yè)四年級本科生(即將參加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
2.數據的收集
本研究采用測試的方法檢測中國學生情態(tài)動詞及情態(tài)語義的習得。試卷由40道填空題組成(涵蓋了9個核心情態(tài)動詞表達的20個基本的情態(tài)語義)。
學習者的測試任務以專項練習的形式由任課教師完成。初級組收回有效試卷 29份,中級組 28份,高級組28份。收集的數據均用SPSS17.0進行分析。
結果與討論
1.總體結果
首先我們對三組學習者在情態(tài)動詞使用的正確得分情況作了統(tǒng)計學的分析。結果見表二。
表二 不同水平學習者情態(tài)動詞使用正確的描述統(tǒng)計
在正確率平均得分上,高級組略優(yōu)于中級組,中級組略優(yōu)于初級組(30.3250>29.4750)。高級組的平均值較高,標準差和方差也是最高的。這說明高級組的學習者的正確得分分布很分散,在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上存在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為了進一步分析各個水平組在不同題目上的表現,見圖一。
圖一 不同水平組的學習者40道題正確得分的折線圖
高級組的學習者在極少數的題目上得到了最高分,而且在幾個題目上得了最低分。中級學習者在大多數題目上的得分高于初級學習者,但優(yōu)勢并不是很明顯。而初級學習者在某些題目上得到了最高分。這可能是因為高中二年級正是出于對英語情態(tài)動詞用法的復習階段。中高級學習者對情態(tài)動詞的一些用法出現了回落現象。
張琳(2011)的研究發(fā)現,中國大學生在口語中使用情態(tài)動詞時,也傾向于用Should來表示“義務、必要性”且使用正確率很高,而使用Should 表示“邏輯推斷”語義的錯誤率很高。這和學生學習情態(tài)動詞時只是刻板地按照一些語法書給出的漢語來理解并使用情態(tài)動詞的語義有很大的關系。
中國學習者對于Would 表達“意愿”的根情態(tài)意義的使用不足,則可能是因為大多數的中國學習者更多地是把would看作是will的過去時標志。中國的學習者不清楚這對情態(tài)詞并不僅僅是時間上的差異,而在于情態(tài)化的程度。而對于may 的使用錯誤率較高的原因,我們也作了分析。大多數學生都從“禁止”的角度去思考,選擇“mustn’t”的學生占了大多數。因此,母語的負遷移導致了錯誤使用。
2.認識情態(tài)意和道義情態(tài)意的使用
表三 不同水平組使用情態(tài)語義的正確率
從表三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首先,三個不同水平組的學
習者使用道義情態(tài)意義的情態(tài)動詞正確率都高于使用認識情態(tài)意義情態(tài)動詞。其次,就使用表達道義情態(tài)意的情態(tài)動詞而言,但初級學習者的正確率最高(39.5%),可能是因為前面所提到的初級學習者正處在基礎語法的學習和復習階段。使用認識情態(tài)動詞的正確率呈現出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的逐步增加的發(fā)展趨勢。說明隨著學習者語言能力的提高,他們能夠選擇更多的情態(tài)動詞恰當地表達對所述問題的評價或自己的思想。
結 論
綜上所述:三個水平組的學習者在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上表現出從初級組到高級組逐步發(fā)展的趨勢,使用的正確率呈現出極不均衡的現象,使用道義情態(tài)動詞的正確率都高于使用認識情態(tài)動詞的正確率,使用認識情態(tài)動詞的正確率呈現出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的逐步增加的發(fā)展趨勢。因此,英語教學中,應盡可能地提供恰當的語境來讓學生感受和習得情態(tài)意義的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 Aijmer , K. 2002. Modality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 written interlanguage[ A ] . In S. Granger , J . Hung & S. Petch-Tyson (ed ) . Computer Learner Corpora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 . Amsterdam : John Benjamin: 55-76.
[2] Biber, D. , S. Johansson , G. Leech , S. Conrad & E. Finegan. 1999.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Harlow: Longman.
[3] Green, P.&K. Hecht. 1992 Implicit and Explicit Grammar: An Empirical Study[J]. Applied Linguistics (13).
[4] Hunston, S. 2004.“We ca n broke t he forest”: Approaches to modal auxiliaries in learner corpora [R]. Paper presented at TaLC6, Granada, July 2004.
[5] Krashen,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 Longman.
[6] McEnery, T.&N.Kifle. 2002. Epistemic Modality in Argumentative Essays of Second Language Writers [ A ] . In J .Flowerdew(ed) . Academic Discourse [C].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822195.
[7] Papafragou A.1998.The Acquisition of Modality: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Semantic Representatio[J]. Mind and Language,(3) : 370 - 399.
[8] 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 Svartvik, J .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Harlow: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9]Sweetser E. 1990.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 [M] . London: CUP.
[10]李基安.情態(tài)意義研究[J].外國語,1998(3):57-60.
[11]紀小凌,陸曉.中美大學生情態(tài)動詞使用比較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08(3):18-26.
[12]梁茂成.中國大學生英語筆語中的情態(tài)動詞序列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1):51-58.
[13]張琳.中國大學生英語情態(tài)動詞口語使用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2011(5):4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