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一種載體,在我們的語文課堂里,應針對教材的不同特點,在教學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讓語文課堂綻放藝術魅力。

一、讓學生在辯論中激活思維

常言道:“鼓越敲越響,理越辯越明。”語文教學中,常組織學生進行別開生面的辯論,能讓學生在爭辯中識別真?zhèn)巍⑴迨欠?、找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能變老師的機械講評為學生的積極參與,更能使課堂變沉悶乏味為大放異彩。

如教學《真實的高度》,這是六年級單元練習中的一篇小短文?!安唬也幌胱谀募珙^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有味道?!贬槍φn文中小仲馬跟大仲馬說的這句話,我覺得這里面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就是“小仲馬該不該用上父親的名義?”是讓學生膚淺地回答“該” 或“不該” 呢?還是換一種形式讓學生深入思考呢?我想到了辯論,我把這個問題換成了辯論題。正方為:小仲馬應該用上父親的名義;反方為:小仲馬不應該用上父親的名義。結果,正、反雙方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把各自的觀點表述得淋漓盡致。因為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和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所以學生最后的共識是:“不怕挫折,不依賴長輩,走自己的路” 。

二、讓學生在感悟中蕩漾心靈

感悟,就是憑借一定的語言及相關的語境 ,直接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心理過程 。有了感悟才會有體會,有了感悟才會有發(fā)現(xiàn)。對此,在我們的語文課堂里,應有意、有機地組織學生感悟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感悟中蕩漾心靈。

如在一次優(yōu)課評比中,我執(zhí)教的一堂課的課題是《希望的種子》。這則故事,從情節(jié)上看,算不上驚天動地,但故事中那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卻非常感人。于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在我的腦海產(chǎn)生。我既沒有發(fā)教材,也沒有預先熟悉學生,在聽課老師們詫異的目光下,我拉開了課的序幕。我先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聲情并茂地講了一個故事,內容其實就是《希望的種子》。故事一講完,我立即組織學生暢談“聽后感”。盡管學生手中沒有預先下發(fā)的閱讀材料,學生的感悟卻很多 。接著,我再讓學生給故事定題目,學生所定的題目不但很有新意,而且和原題相差無幾。最后,我還讓學生猜故事的結局,并續(xù)編故事。這堂課,沒有教材的束縛,也看不出任何教案的痕跡,我和學生完全融合在一起,我教得自如,學生學得輕松。

三、讓學生在表演中展示自我

表演,就是把情節(jié)或技藝表現(xiàn)出來。最常見的且最普通的表演,學生戴上頭飾,活靈活現(xiàn)、有聲有色地表演,如身臨其境,全部沉浸在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對此,在我們的語文課堂里,應放心、放手地讓學生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展示自我。

如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因為這篇課文是獨幕劇,我想,為什么不讓學生來演一演這個獨幕劇呢?我花了較多的時間和學生一起研究、學習、熟悉劇本。此時,學生已經(jīng)不認為自己是學生了,而是一個個小演員,我也成了學生眼中的當然導演。劇中,人物的性格、品質非常鮮明,語言、動作特別精彩。同學們反復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語言、把握人物的動作,還相互指導、評頭論足,不少同學表演的領悟力相當高,甚至超過了我。其實學生練習表演的過程,就是學習課文的過程,只是換了個形式而已。

四、讓學生在欣賞中愉悅身心

欣賞,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梢钥紤]音樂欣賞、圖像欣賞等,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入手,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既生動又形象能有效地表現(xiàn)課文的中心、揭示課文的重點、描繪人物的形象、展現(xiàn)故事的情節(jié),幫助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課文。

如教學《田園詩情》,《田園詩情》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介紹的是荷蘭美麗的鄉(xiāng)村風光和閑適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從未去過荷蘭,對荷蘭的了解只局限于課文,這肯定是不夠的。因此,我上網(wǎng)查閱荷蘭的相關資料,從大量的荷蘭資料中,下載了部分圖片和錄像。上課一開始,我播放了一段優(yōu)美的田園音樂,聲音輕輕的、柔柔的,學生很快進入了情境。與此同時,我讓音樂始終貫穿在課堂的全過程,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耳邊是音樂綿綿,學生的眼前是一幅又一幅的奶牛圖、駿馬圖、郁金香圖、風車圖…從學生的“哇——哇——”聲中,我知道學生都已身在其中、情系其中了。最后,我還播放了一段介紹荷蘭的錄像,同學們看得如癡如醉,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飛往荷蘭。

當然,語文課不能一味地上成辯論課、欣賞課、表演課、故事課,因為既要考慮到語文學科自身的重要特點,又要考慮到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總之,應該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形式,做到教學策略的班本化、生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