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有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淺談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策略
作者:江蘇省句容市白兔中心小學 田羅軍
發(fā)布時間:2013-06-04 10:15: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道出了人們對美的需求,美能使人的內心產生無比的喜悅和興奮,在欣喜中受到啟迪,領悟生活的真諦,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情操。
陶冶兒童美感,培養(yǎng)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無論是語言文字的表述,還是內涵意義的闡明都充滿了美的因素。那么,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
一、教師語言彰顯藝術美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最重要的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對于教師來說,他的語言恰似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看出教師思維的邏輯性、感情的豐富性、知識的廣闊性、認識的深刻性、表達的藝術性以及反映問題的敏捷性。所以想成為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語言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課堂上要盡量做到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邏輯性、吸引力,聲音抑揚頓挫。只有這樣,才能使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潤物無聲的絲絲春雨自然地與學生交融,才能給學生一種藝術的美。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語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無情物,大部分課文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但如果教師不能身臨其境,只作為旁觀者進行一般的敘述,學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如何發(fā)揮自己的情感去激發(fā)、感染學生,這是教學藝術的更高層次。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意境、制造氣氛、表情范讀、看圖描述、配樂朗誦等多種藝術手段,以境動情,使語文教學達到一個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學《荷花》時,可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隨著輕柔的音樂來到“荷花池”邊。通過畫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動的配樂朗誦,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躍然紙上。學生邊聽邊想,仿佛自己已“飛”到美麗的公園,來到荷花池,眼前出現(xiàn)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態(tài),清香宜人。進而讓學生身入其境地用手摸一摸荷葉、荷花,去感受一下葉子的油滑,花瓣的細膩。隨著語言文字的描繪,運用移情想象,學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潔白的荷花,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麗的意境之中。
三、利用插圖,感受形象美
在審美教育中,審美對象總是以具體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離開了具體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為審美對象。有些課文,學生可以依據(jù)語言文字,經由想象,直接浮現(xiàn)出作品所描繪的形象,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審美和想象力尚不完善,加之表象儲存貧乏,有時僅憑文字的敘述,很難使學生呈現(xiàn)形象,喚起美感。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利用插圖,把文字內容訴諸于視覺的畫面,使學生直接地產生意象整體,以達到陶冶美感和培養(yǎng)高尚情操之目的。
四、利用板書,展示結構美
課堂上教師離不開板書。寫得一手好字,自然給每天都望著黑板的學生一種美的享受。板書美,不僅強調老師要寫得一手好字,還要求老師在板書時必須注意板書的位置,板書的條理。板書要合理,該板書的要板書,多余的板書則應省略。板書應力求簡潔、明了,既要給學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
五、啟發(fā)想象,體味整體美
如果說理解比較能夠再現(xiàn)形象美的話,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創(chuàng)造意境美。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著的、凝練著的內容融化開來,再造意象的整體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依靠具體的視覺形象,比依靠抽象的文字符號更容易喚起想象。例如,教學《長城與運河》時,可以讓學生想象長城蜿蜒盤旋,橫貫萬里的壯觀景象;想象運河貫穿南北,船只南來北往的繁忙等,學生通過想象,再造長城與運河的意象整體,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六、引導朗讀,感受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過“一片風景是一個心靈的結晶”。外在的自然風景與內在的心靈相融為一,這即是意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美好的意境,朗讀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的特點,運用范讀、自讀、引讀、議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yōu)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師除了讓學生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容為本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的審美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