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學生虛心好問的好習慣
作者: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永樂公辦小學 張 娜
發(fā)布時間:2013-06-04 10:23: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現在有很多老師反映,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孩子往往由于顧及面子不愿開口,有了問題是即使不懂也不問,不問則不懂,學習會越來越吃力,家長們也感到非常煩惱。如果孩子從小總愿意對身邊的事情多問幾個為什么,思維必然活躍。學會提問是積極主動學習的表現,由疑而問,由問而思,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如何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養(yǎng)成虛心好問的好習慣嗎?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給學生營造發(fā)問的良好氛圍,使學生敢于提問
學生的學習不是總處在同一水平,他們天真、可愛、單純,特別是自尊心較強,非常容易受到傷害。尤其是一些學困生,常常是有了問題卻不敢問老師,主要是怕老師怪自己上課不專心聽講,也怕同學嘲笑。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氣氛,才能使學生敢于提問,主動參與學習。因此,課堂上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寬容、和諧的學習氣氛,把微笑帶進課堂,用真誠親切的微笑,和藹可親的教態(tài),良好的情緒,不斷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此來營造學生發(fā)問的良好氛圍。
二、多運用表揚和鼓勵,提高孩子提問的積極性
如果孩子平時有不敢提問、不善發(fā)問的缺點,家長一定要鼓勵他去問,一旦有些問題是通過問老師、問同學得來的答案,父母應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發(fā)現書上有不懂的問題,問為什么時,父母不僅要認真地回答孩子的提問,還要適當地啟發(fā)孩子提問,并且稱贊他虛心好問。對觀察問題細致、提問有深度的學生教師要大力表揚、及時鼓勵、樹立榜樣。但如果學生提出的是一些很簡單的問題,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教師也應用語言、手勢、眼神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贊賞。尤其對學困生,只要他們能夠提出問題,就要給予表揚。
有一次,我在講解一道數學難題時,本想引導班里的優(yōu)秀生來解答這道題目,沒想到班里一個平時沉默不語的學生居然舉起了手,先是提出了他的疑問,之后又講述了自己獨特的解法,于是我熱情洋溢地表揚了他。從此,這個學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強,提問的熱情也更高了。
三、多給孩子講一些有關名人大膽質疑、敢于發(fā)問的故事,培養(yǎng)孩子謙虛好問的品格
作為父母或老師,平時應多給學生講一些著名人物敢于質疑、謙虛好問的生動故事,啟發(fā)孩子大膽質疑、不恥下問,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習搞好。比如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如果不是大膽的質疑經典物理學,敢于挑戰(zhàn)牛頓等權威物理學家,也不會創(chuàng)造出舉世矚目的相對論。我們要教育學生以著名人物為榜樣,大膽質疑、不斷發(fā)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謙虛好問的品格。
四、重視課外延伸,引導孩子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給學生提供質疑的空間
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是十分有限的,為了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由課內延伸到博大的知識領域里,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只有重視課內外結合,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讓學生在解決新問題中再提出實際問題,這樣可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豐富的問題和情境,也會使學生的求知欲更加強烈,于是也就更加好問了。
五、要啟發(f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怕苦怕難,一遇到問題就求助于父母或其他人。當孩子遇到難題時,不要讓孩子依靠父母解決,教師最好也別主動去解釋,發(fā)現書上有不懂的問題,問為什么時,這時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最好是作一些提示、反問,鼓勵他獨立思考,啟發(fā)他自己去動腦理解,解答問題。因為只有真正靠自己的能力解決的問題才會記憶深刻。當孩子在老師或父母的引導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會很自豪,并會獲得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勤思好問的習慣是十分有利的。
總之,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虛心好問的好習慣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階段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訓練。在教學中我們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給學生提供觀察、多思、勤問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虛心好問的好習慣。只有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做到敢疑好問,讓他們勇于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讓他們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形成獨立自尊和健全的人格,相信我們所培養(yǎng)出的下一代會成為成功的創(chuàng)新者 、研究者、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