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作者:陜西省寶雞市鳳縣河口鎮(zhèn)中心小學 陸曉英
發(fā)布時間:2013-12-31 16:23: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幾年來小學中高年級進行高效課堂的教學改革實驗,通過幾次聽課我發(fā)現存在一些問題:說的能力差表現為:學生不會小組交流、班級交流,交流時語言不完整,表達不清楚;聽力差的主要表現是:沒聽清、沒聽全、沒記住,學生不用心聽。學生的聽說能力差造成高效課堂的學習效率并不高。學生不會聽課,不會交流,究其原因是學生長期不用心聽課、回答問題時不說完整的話造成的。中高年級要進行高效課堂的教學,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并不是語文教學的專利,而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數學課學生的聽說能力與語文課同等重要,學生只有掌握不同學科聽說的要點,不同學科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方法得當才有收獲,學生只有學會聽課,學會交流,才能領悟知識的真諦,提高學習效率。針對這種情況我將在近年在教學中就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的一些做法與大家交流。
首先,談談說的訓練。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際的工具,人們用語言來彼此交流各自的思想。同時,語言也是正常人用來進行思維的武器,一切掌握了語言的人都是用語言來思考問題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是為思維服務的。新課改教材編排了大量的情境圖,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動口說。師生間的交流、生生間的交流是一次次心靈的對話,思維的碰撞,在碰撞中互相啟迪思維的火花,思維會在不斷的相互交流中啟迪成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說:首先學會說情境圖,可以讓學生根據問題說出自己在圖中搜尋到的數學信息,也可以讓學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還可以根據圖意自編題;其次說操作,新教材還安排了大量的操作內容,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教師要要求學生邊想、邊做、邊說操作過程,充分應用眼、手、口、耳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感知數學,提高思維能力;最后說解題思路,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一字一句地大聲讀題,說對題意的理解,說分析題的過程,完整地說解題思路,說解決問題的檢驗方法。說的形式多樣,如:師生間的問答、生復述老師的話、生生間的同桌互說、四人小組互說、復述對方的話、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和想法及糾正或補充同學的話……課堂通過各種方式語言表達的訓練來促進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邏輯性的提升。在指導學生說時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要激發(fā)學生動腦想、動口說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其次,談談聽的訓練。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挖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種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有助于孩子們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孩子們記憶力的增強。數學課聽的訓練分兩個層次:一方面是來自老師在數學教學中的訓練。首先,老師除必須有淵博的知識,標準的普通話外,在授課時必須幽默風趣,語感講究抑揚頓挫,時時以表演者的神態(tài)吸引學生,讀音要準,用詞要準確,語言要簡明扼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聽的能力。其次,課堂上教師要作好表率,老師要用心聽每個學生的發(fā)言,認真地聽完后作出正確的評價,及時糾正錯誤,做到及時激勵。另一方面是來自學生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增加一些聽算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并且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用心聽的意識和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真聽自己講,還要讓學生學會耐心聽同伴講,復述老師的話、同桌的話、小組內某個同學的話進行聽的訓練,久而久之讓學生學會傾聽。傾聽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訓練思維、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有助于孩子們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孩子們記憶力的增強。只有學生學會傾聽,聽明白每堂課,課堂教學才會有效,才能達到高效。
在教學過程中,聽說并不是孤立的,二者是相互聯系、互相作用的,從低年級起把聽說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互相作用,使外在的知識內化,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深挖教材,一定要利用教材,充分讓學生說,在說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真聽,課堂上及時指導、幫助、嚴格訓練,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聽說的學習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