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教師的素質是關鍵。中央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建設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本文著重就學習貫徹中央精神、加強師德建設談一些認識。一、提高教師素質是時代的要求

2013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教師致慰問信,在對廣大教師表示親切關懷的同時,充分肯定和特別強調了教師在教育發(fā)展全局中所肩負的重要而光榮的歷史使命:“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責任,如果沒有教師,眾多先賢的寶貴智慧、探索未知領域的偉大成果以及人類歷史中光輝璀璨的文明都不可能傳承下去,從社會給予教師的諸多美譽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yè)”等可看出教師在人們心中具有非常特殊而崇高的地位。因此,建設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二、樹立師德是教師職業(yè)化的基本要求

中小學教育中,教育的對象均為未成年人。他們本身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對他們影響最深的,除了朝夕相處的父母之外恐怕就是教師了。教師的一舉一動對他們的觀念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模范作用。如果一個教師本身品德高尚、和藹可親,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他會在平日教學、授課或與學生交流等活動中影響到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這便是教師的模范作用。古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司馬光說過:“經師易遇,人師難遇”,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具有榜樣作用的教師是多么重要。

三、師德實際上就是平等、善意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1.平等。平等包含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德源自于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以及教師對教育事業(yè)本身的熱愛。一位教師在其教學過程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不同學生之間天資不同,對待學習與教育的態(tài)度不同,家庭環(huán)境影響也不盡相同,甚至個別學生還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如疾病等。師德要求教師必須以平等的心態(tài)面對不同的學生,做到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而不偏私不帶有成見。

2.善意。師德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善意。教師應帶著善意去教化學生。教師的善意待人,首先表現(xiàn)在要善于使學生不成為“壞”孩子,在學生人生的重要道路上予以善意的指點與扶持,而不是以非教學活動為由置之不理。蘇霍姆林斯基的另一句名言很好地詮釋了何謂師德中的善意:“如果你心里對每個學生都抱有一種焦慮不安的關切,如果每個學生對你來說不是班級記事薄上的一行字和一個號碼,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個性的人,一個獨特的人的世界,那你就可以相信,要是學生遇上糟糕的事你內心就會提醒你怎么辦,這種內心的命令就是見諸行動的善意待人”。

3.維護學生自尊心。 面對多樣而復雜的學生狀況,教師還應具備因材施教,培養(yǎng)、維護學生自尊心的素質。教師對于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教師素質不高,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隨意惡語相向或者冷嘲熱諷,很可能造成對學生自尊心的打擊。這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發(fā)育幾乎是致命的。教師需要理解的是,天資越是平庸的學生,其學習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是巨大。作為教師應該做的是耐心啟發(fā)其心智,培養(yǎng)其思考習慣。要求學生做即使努力也做不到的事情,或是以其他天資正常的學生的標準對其冷嘲熱諷,都是有悖師德的做法。

4.愛崗敬業(yè)。教師應熱愛自己的崗位,這種熱愛可以體現(xiàn)在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或努力擴充相關知識,在道德上努力成為學生的榜樣等方面。真正熱愛教師崗位的人,做這些事情時應當是積極而愉快的。教師還應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這對于教師的師德建設與專業(yè)水平進步都是很有幫助的。

在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道路上,我們應該以真正富有時代精神的師德觀念為指導,建設有理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為實現(xiàn)中國夢努力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