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研室是高校的基層教學和管理組織。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的建設不僅要有規(guī)范的制度,明確的責、權、利和完善的考核評價辦法等外部約束管理機制,而且還要求教研室全體成員具有團隊精神和團隊學習意識。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 教研室 問題 對策

榆林學院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JG1201。

當前,我國高等學校特別是新建的本科院校,普遍實行的是校、院(系)二級管理體制。在這一體制中,教研室是依照學校教學、管理和學科建設的需要,根據(jù)學科、專業(yè)或課程設置成立的,具體開展教學工作、教學改革與科研以及教學管理的基層單位。在實際的運行中,教研室往往支撐著各學科、各專業(yè)的課程教學與研究工作,承擔著本專業(yè)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教學改革和研究、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團隊建設以及實驗室建設等多方面的重要任務,是教師從事教學研討,獲取新的教學信息,以便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進而增強團隊凝聚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充分發(fā)揮教研室作用,強化教研室建設與管理,對于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研究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教研室建設與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高校擴招以來,規(guī)模急劇擴大。與此同時,高校學科專業(yè)建設、教學團隊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與研究、青年教師培養(yǎng)等一系列問題開始迅速凸顯。學校受財力、物力和人才引進及培養(yǎng)周期的限制,更多地注重辦學硬件方面的投入,對教研室的建設和管理往往重視不夠,因此,教研室建設方面的問題便日益嚴重,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教研室建設的保障措施不到位

教研室工作要得以正常開展,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工作條件,如必要的工作場所、辦公設施等。但許多新建本科院校由于領導重視不夠和辦公場地和經費的制約,教研室往往缺乏穩(wěn)定的活動場所,沒有必要的辦公桌椅、電腦、資料柜等基本設備。于是,教研室開展活動,只能臨時找個教室,或幾個教研室共用院(系)的行政辦公室。這樣,不僅同一個教研室的老師不能經常集中到一起交流、討論、研究一些問題,而且經常性的集體備課、評課等活動也流于形式。同時,教師充分利用課余閑暇時間了解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等也受到了限制。

2.教研室制度建設滯后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研室制度建設普遍滯后,對教研室的管理缺乏一套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和考核評估機制,導致各教研室之間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勵競爭機制,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教研室負責人缺少開展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研活動缺乏有效的吸引力,很多情況下主要依靠內部教師間的人情關系在開展,而不是按照一套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來進行。加之教研室工作常常陷于瑣細復雜的行政事務中,而專業(yè)教師由于教學、科研工作量大和晉升職稱的壓力,對教研室活動常常存抵觸心理。這樣,教研室活動往往連一些傳統(tǒng)的、好的制度,如集體備課制度、互相聽課制度、學術交流制度等都難以堅持,教學研究與改革就更是無法兼顧,最終導致教研室工作始終處于一種維持、應付的狀態(tài)。

3.教研室負責人的責、權、利不對等

教研室是高校最基層的教學和管理組織,責任重大。但教研室主任幾乎沒有任何權利,場地缺乏,設備短缺,經費沒有,學期末給計算一定數(shù)量的教學工作量就成了他們所有工作的全部報酬。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教研室主任往往無法履行教研室工作職責。教研室的工作任務常常只能依靠教研室主任的威信和奉獻精神才能夠完成,從而導致許多骨干教師不愿擔任教研室主任職務,以及部分教研室主任工作缺乏積極性的現(xiàn)象。

加強教研室建設與管理的途徑

針對當前教研室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校、院(系)二級管理部門應當高度重視,研究加強教研室建設與管理的政策措施,以促使教研室有效發(fā)揮其應有的職能。

1.整合教學資源,為教研室活動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是加強教研室建設的前提

針對教研室缺少活動場所和必要的辦公設施的問題,學校應當開動腦筋,克服困難,整合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盡一切可能有步驟、有計劃地予以解決。目前,受多種因素影響,許多新建本科院校短時間內還無法滿足每個教研室配備一間辦公室的要求,但至少應該先保證2個或3個教研室能擁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或一個院(系)的各教研室共同擁有一間獨立的大辦公室,并配備必要的電腦、資料柜等基本的辦公設施,以保證教研室活動的正常開展。

2.建立健全完善的教研室工作與管理制度是加強教研室建設的保障

學校各級領導要高度認識教研室工作對于提高學校整體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對教研室建設和管理的研究,建立健全完善的教研室工作與管理制度。

首先,校、院(系)兩級有關部門要廣泛調研,制訂切合實際的教研室工作制度,如教研室工作職責、教研室主任工作職責、教研室活動制度、集體備課制度、互相聽課制度、教研室工作考核評價辦法、教學檔案管理辦法等。通過健全、規(guī)范的制度,明確教研室及其負責人的職責,規(guī)范教研室的常規(guī)工作,從而保證教研室有效地組織教學、開展科研并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

其次,引入目標管理機制,根據(jù)教研室學科和專業(yè)建設的特點,指導各教研室研究制訂系統(tǒng)的符合實際的發(fā)展目標和計劃,如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目標、專業(yè)建設與發(fā)展目標、課程建設目標、實驗室建設目標、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學術梯隊或團隊建設目標等。通過自行研究制訂的目標和計劃,來規(guī)范、約束、引導、管理教研室的工作,增強教研室工作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從而提高其實效性。

第三,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學校有關部門應根據(jù)教研室工作的特點,制訂切實有效的考核評價辦法,強化對教研室工作的過程檢查與目標考核。評比指標體系既要重目標,也要重過程;既要關注文字依據(jù),更要反映實際效果;既要著眼教學研究,也要體現(xiàn)科研水平。評價結果要嚴格按照“教研室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對先進教研室、優(yōu)秀教研室主任進行獎勵,并對落后的教研室及其負責人進行處罰,同時,就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反饋和整改。

3.賦予教研室負責人切實的權力是加強教研室建設的根本

很多高校教研室工作落不到實處,教研室不能充分發(fā)揮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基本職能,與教研室負責人有責無權而難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極大關系。因此,在明確教研室負責人職責的同時,學校一方面應制度性地撥付一定比例的教研室工作專項經費,以保證教研室活動切實有效的開展。另一方面,還應設置教研室負責人崗位津貼,以補償教研室負責人的勞動付出,進而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團隊精神和團隊學習意識是教研室永續(xù)發(fā)展的不竭源泉

教研室的建設不僅要有必要的條件,規(guī)范的制度,明確的責、權、利和完善的考核評價辦法等外部約束管理機制,而且還要培養(yǎng)教研室全體成員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學習意識。為此,要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教育教研室的每一個成員,讓其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分子,不能搞個人主義,不要因為年齡、職稱的不同而特殊對待;引導每位教研室成員在加強個人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團隊學習,形成團隊學習的意識和團隊合作、交流的精神。作為教研室負責人,首先要深刻認識到團隊學習的重要性,并積極發(fā)揮帶頭人的作用,主動學習,從而帶動全教研室形成團隊學習的濃厚氛圍。其次要大力提倡、鼓勵教師之間在教學、科研業(yè)務上的互相交流和幫助,積極開展成員之間的“傳、幫、帶”,努力使教研室成為教師不斷成長和發(fā)展的“加油站”。同時,要通過經常性、有組織、有針對性和有實效性的教研活動,增強教師的成就感和團隊歸屬感,形成具有較強凝聚力的、積極向上的團隊文化。從而,使教研室的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涂遠芬.基于學習型組織理論的高校教研室建設的探討[J].北方文學,2012,11.

[2]田明等.論高校教學團隊與教研室建設[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

[3]陳春柏,卜永光.新建本科院校加強教研室建設若干問題思考[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08,4.

[4]季愛華.論高?;鶎咏虒W組織教研室的建設[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5]方成智.論高等院校教研室的建設[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