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教育真正的靈魂——中美教育思考初探
作者: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 呂高愿
發(fā)布時間:2014-07-31 16:16: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錢老的臨終疑問,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留心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
帶著這個問題,也帶著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閱歷和思考,近年來我作為陜西省美中校長跟班研修的中方校長二次踏上大洋彼岸,希望在對美國教育的學習考察中找到破解的途徑或方法。通過參加研討會、報告會、參觀大中小學校、考察教育設施、實際跟班學習等方式,充分深入地了解美國國家、各州教育行政部門、各市及各個學校的文化歷史、教育資源、基礎教育體系和管理模式、學校特點和管理、課程設置和教育教學方式、教師評估和教師職業(yè)發(fā)展、學生的品格教育與學生評價等教育現(xiàn)狀。
確實,美國的教育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的地方,雖然這并不是我們回答“錢學森之問”的答案,但確確實實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好好學習和反思。
一、教育本身就是無止境的探索和學習的過程
作為一名中國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在美國的考察學習特別受到美國中小學管理者及教師的歡迎,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的基礎教育有許多值得他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而實際上,美國從政府到地方,普遍認為自己的基礎教育在基礎知識培養(yǎng)方面遠不如中國。我們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某些課程的設置上,特別是在考試評價上,他們也有學習中國的地方。在我們接觸的教師中,也有人會很認真地主動詢問中國基礎教育的相關問題,尤其是對我們正在淡化的評價考試的內(nèi)容與方式,對中國的新一輪課改,對我們剛剛開始進行的教師輪崗等問題,對于我們的解答,他們有時贊同,也有時表示無法理解。
在美國,我與考察學區(qū)的每一位董事,每一位校長都進行了交流,有多次的午餐、晚餐也是特意輪流與這些董事、校長一起進行的。他們董事之間的合作,校長之間的配合,以及教師們的工作狀態(tài),都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們領導的團隊精神和教師的敬業(yè)精神,也正是這兩種精神,使得學區(qū)的教育成為全州或全市的典范。
無論是工作還是就餐,他們共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有什么問題需要我解答”。這句話給我?guī)砗芏嗟乃伎迹好绹逃龍F隊交流學習的核心問題是幫助對方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將為對方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自己工作的準則之一。美國教育界官員以及校長關注的不是成績的表白,不是困難的推諉,而是問題的解決。這種責任意識和對工作的熱愛正是我們最需要學習和落實的關鍵所在。
二、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模式的統(tǒng)一才是真正有靈魂的教育
在美國我最大的感受是美國基礎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與培養(yǎng)模式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換句話說,中西方相似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實際落實中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這種教育落實的差異,對社會的影響、個人的影響、國家的影響、卻尤為深遠。
1.課程設置真正體現(xiàn)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
美國中小學也是三級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從初中開始,學生除了必修4門基礎學科(數(shù)學、英語、社會、科學)外,還可以自由選課,每所學校開設的自選課少則幾十種,多則上百種,包括駕駛、機械操作、建筑設計、修理、計算機程序設計、攝影、繪畫、音樂、話劇表演、管樂、弦樂、理財、烹飪、服裝設計等。學生只要修滿基本課程的學分即可畢業(yè),如果有余力進修高水平課程,其學分也可記作大學學分。
美國各學校學生的自主活動豐富多彩,尤其以體育和藝術兩方面人數(shù)最多,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要在其中選擇至少一項作為自己的選修課。學校根據(jù)學生選修的情況成立了大量的學生社團,如組建各種樂隊,合唱團,舞蹈隊,組建了各種運動隊,有排球、美式足球、棒球、壘球、籃球和田徑隊,并將優(yōu)秀運動員和學生名字刻在校史銅牌上。我有幸與舍伍德中學橄欖球隊的八十多位學生一起共進了一次晚餐,這個球隊在去年的聯(lián)賽中獲得了冠軍,孩子們那種自信的表情、強健的體質、富有表現(xiàn)欲的個性,讓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孩子的不足。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教育,是“學多悟少”,美國的基礎教育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教育,是“學少悟多”。我看不然,中國學生的知識量要比美國學生多得多,也復雜和深入得多,但中國的知識大多與社會生活脫節(jié),學生所學知識大多應用不到社會實踐中。相反,美國學生所學知識雖然比中國要淺顯得多,容易得多,但卻能與社會生活實踐密切結合,能解決實際問題,實踐能力強。這也許就是兩個國家教育中最大的差別吧。
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美國的教育目的不是讓學生簡單地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用知識于實踐之中,并能夠給自己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基礎,能夠很好地自主獨立生活,能夠幫助人,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是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2.教育的靈魂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自主而非隨意自由,這是美國課堂給我的最深印象。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常??吹綄W生隨意進出教室,穿著千奇百怪,發(fā)型個性十足,吃喝不分場合,座位橫七豎八。但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走道上、公共休息區(qū)、餐廳餐桌上、圖書館隨處可見認真學習的學生,他們多數(shù)抱著電腦在學習,也有的是三兩個一起討論問題。
學生不固定在同一個教室學習,從小學到高中教室是移動的,課間只用5分鐘,要從一個教室到另外一個教室。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同學,學習研究的氛圍不同,更有助于學習和交流。有時候同一間教室學習內(nèi)容也不同,學生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做不同的事情,教室里的桌椅可以任意組合,實現(xiàn)教學的功能,學習效率高。
在中國有個誤區(qū),都說中國的學生苦、家長苦,美國學生學習輕松,沒有作業(yè)。實際上,確實像國內(nèi)報章中所說,美國學生學習相對輕松,作業(yè)不是沒有,但比較少,只是一張A4紙,各科印好后帶回家做,題目比較簡單,書面作業(yè)確實只要30-60分鐘就可以做完。但是,老師還會布置閱讀(課外書籍)的作業(yè),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布置實踐性很強的,需要到室外去做調查的,或需動手制作的作業(yè)。這樣加起來,時間不會比國內(nèi)學校做作業(yè)的時間短,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程度卻大有不同。
3.嚴格科學的管理成就有靈魂的教育
在美國,面對自由自主的教育場面,比較我們的校紀校規(guī),我不禁疑問,會不會有學生渾水摸魚呢?為此我專門找校長們探討了幾個問題:
一是遲到的學生怎么處理?
二是上課玩手機的學生如何對待?
三是如何評價學生的成績?
在舍伍德高中學校入口進來的通道上專門有一個辦公室,就是檢查學生遲到的,學生遲到必須登記,遲到多少時間放學后就遲回多少時間進行補課,如果遲到的時間較長,那么星期六到校安排老師補課。學生上課如果使用手機玩游戲,第一次將沒收,交家長,第二次讓家長帶回去在家學習一周。評價學生成績一般采取的是過程性評價,雖然也考試,但是考試成績看的是同樣分數(shù)情況下學生的進步情況,不排名,不公布成績。
同樣是手機問題,為什么在美國是一個似乎很普通的違紀,而在國內(nèi),已形成教育界“談機色變”,或者干脆避而不談的敏感話題。有一位網(wǎng)友談到,現(xiàn)在外國人發(fā)明智能手機和當時提煉鴉片一樣,這種新型的精神鴉片正在擊垮著中國的一批未成年人。盡管這種說法或許夸大其詞,但圍繞手機出現(xiàn)的教育沖突卻越演越烈,我們與學生、我們與家長、我們與社會,學生與家長、學生與社會,家長與社會,僅僅就一個“手機問題”,能夠折射出多少本身不應該存在于教育中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和學校問題。
三、有靈魂的教育評價助推有靈魂的教育
原以為考試是中國的特色,其實不然,只要有教育的地方必然要考試,只是中國大部分考試是選拔考試,而美國考試主要是水平考試,這就導致考試的意義不同,其作用也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各個州的統(tǒng)一考試是教育廳花巨額經(jīng)費從試題公司招標購買試題,嚴格組織的,其結果的分析和用途工作十分精細。此成績除考評各學區(qū)和學校教育質量外,更重要的是深入檢查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提出改進計劃,發(fā)現(xiàn)學區(qū)或學校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以促進學區(qū)的整體發(fā)展。同時,聯(lián)考為學生提供考試成績報告,但目的并非給孩子排一個名次,而是按照考試結果說明孩子的各科目學習現(xiàn)狀,給孩子和家長說明孩子在科目上存在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個體通過評估的數(shù)據(jù)更了解自己的真實能力,合理預期自己的學業(yè)水平,規(guī)劃自身的學業(yè)發(fā)展。
中國的應試教育不是讓教育適應每一個孩子,而是整齊劃一式的教育,中國的高考是以考分為錄取的唯一標準的,雖然現(xiàn)在開始考慮綜合素質評價,但作用甚微。而美國的教育則是從每一個學生需要出發(fā),是適應每一個學生需要的教育。美國的“高考”則是“三合一”:“ICT高考”分數(shù)、高中平時成績及教師評語、綜合素質評定(包括課外學術活動、文體活動、社會活動、公益義工、有償工作等等)。這樣兩種不同的高校錄取方式,直接決定了高中教育的理念,其結果是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在培養(yǎng)“考生”,而不是“學生”。
四、公民教育的靈魂是社會、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融合
美國沒有思想品德課,但他們的品德教育卻時時在進行著,而且一點一滴滲透到骨子里。他們與生俱來的民族性格成就了現(xiàn)在的自由教育精神,承認每個人個性發(fā)展層次,尊重思維的自由與個性自由。
美國中小學長期以來一直鼓勵學生參加社區(qū)志愿服務,高中要求在社區(qū)志愿服務必須要有60小時以上的記錄,否則不能如期畢業(yè)。而且申請大學,志愿服務情況也是錄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好多學生周末和節(jié)假日會到老年公寓照顧老人,也會在社區(qū)給小孩子輔導,會到醫(yī)院照顧病人,有的甚至在假期跑到一些貧困國家做志愿者。這些都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修養(yǎng)、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們的高中也在進行著課程改革,為什么我們的綜合實踐課最終形同虛設,為什么我們做不到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志愿者,社會服務何時能進入學生的素質教育,何時能成為考察學生的必備項目?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何時在中國,像“老人扶不扶”這樣的問題討論不再是我們對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的反面教材……這些都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有的人說,美國家庭觀念淡薄,這樣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真正體驗美國家庭教育,才能更真實地感受到其中的艱辛。走進任何一所學校,總能看到家長志愿者在服務,有的到小學照顧幼兒、有的到學校給孩子講座、有的提供聚會的晚餐、有的義務當活動教練,好多學校的設施設備是家長捐助的。學區(qū)的教育制度的出臺,教材的選擇以及課程的開設,家長都積極參與,他們就是學校管理的一分子,是在為自己的教育服務。
美國家庭教育給我的最大啟示是:和諧、平等、友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佳環(huán)境,父母要與孩子在互動中一起成長。美國家庭教育的特點有三個:獨立個性、民主開放、經(jīng)濟意識,這也決定了美國青年一代比一代更獨立。和美國人打交道,日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在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方面和中國父母有著天壤之別。他們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津津樂道于孩子的學習成績,美國父母更側重對孩子性格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他們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信心、責任心和同情心,并教會孩子獨立、合作、培養(yǎng)孩子樂觀、豁達的性格,通過藝術熏陶,開啟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注重培養(yǎng)的是孩子的開拓精神和競爭能力,使其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教育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走進美國教育,卻發(fā)現(xiàn),美國的教育與中國傳統(tǒng)的孔子教育思想竟有許多契合點:如美國“人人都受到平等教育”與孔子的“有教無類”異曲同工;美國的“發(fā)現(xiàn)教學”與孔子的“啟發(fā)式教學”如出一轍;美國的“分層教學”與孔子的“因材施教”內(nèi)涵相同;美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與孔子的“學、思、用結合”目標一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美國的教育不僅僅是在教育思想層面上與孔子的思想相契合,而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落到了實處。最可貴之處還在于,在此基礎上結合美國教育精神,又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中國的教育改革已步入深層推進的新階段,錢學森之問也在時時提醒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世界的教育潮流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我們必須立足中國的教育土壤,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追求教育真正的靈魂,擔負起復興偉大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