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實驗觀察探究能力
作者:江蘇省啟東市惠萍鎮(zhèn)初級中學 施 杰
發(fā)布時間:2014-10-21 16:47:5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程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是在大量的實驗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并且與現代科學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實驗中對學生觀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因此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觀察,如何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一、實驗觀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內容
學生的實驗觀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觀察探究的目的性。課堂的觀察,有三個要素是十分重要的:觀察的意識、觀察的角度、觀察的方法。即要明確觀察的對象、條件和要求。為使實驗達到預期的目的,必須明白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做這個實驗是要解決現實技術問題、知識問題,還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將要出現的化學現象等等。解決實際問題的是什么,探索書中的知識問題時,應當明白是哪一個問題及什么現象。目的明確,是實驗成功的前題。要做到心中有數,減少觀察、探究的盲目性。
2.觀察探究的條理性。觀察時要遵循合理順序,要教會學生掌握觀察的程序,為使觀察具有條理性,必須選定觀察對象,確定觀察內容,安排觀察步驟,選定觀察方法,做到觀而有“法”,察而有“序”。按照某一先后順序或位置的前后順序進行觀察、探究,這樣才不至于漏掉實質性的實驗現象。
3.觀察探究的敏銳性。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目的,抓住觀察重點,對觀察到的現象迅速做出整理,為探究作準備。只有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才能用敏銳的眼光捕捉重點內容,才不被假象所迷惑,才不至于產生視而不見的現象。化學實驗現象千變萬化,沒有對化學現象敏銳的反應能力,就不能獲得準確的觀察信息,即使觀察到極微小的異常,也可能隱含著重大的發(fā)現。
二、實驗觀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
1.認識觀察、探究的重要性。要實現《課標》中化學課程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觀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可獲得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和豐富的感性認識,人們把善于正確、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特點的能力,叫做觀察能力,學生對任何理論知識的掌握,都必須建立在通過觀察而獲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觀察是學生獲得物理感性材料的一個重要“窗戶”,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入門階段,所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學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離不開對周圍環(huán)境、周圍事物及自然現象的觀察。教育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堅持對事物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觀察、探究,不放過任何微小的細節(jié)。
2.做好演示實驗,激發(fā)觀察興趣。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表演和示范操作, 演示實驗具有鮮明、生動和真實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技能,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提高觀察效果。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趣味實驗。用精彩的實驗把學生帶進絢麗多姿的化學世界。如在能量變化教學中不用火柴能不能點燃酒精燈?學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濃硫酸后再蘸取高錳酸鉀,立即放到酒精燈的燃蕊上,酒精燈點燃。如此“奇怪”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去探究。
3.加強學生實驗,增加觀察機會,提高觀察探究能力。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觀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質發(fā)生的變化,必須從觀察入手,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只對現象生動的部分比較感興趣,他們只注重事物的表面現象,缺乏深入的觀察。要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對觀察到的條件、現象和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動機和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實驗的實施,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安排,真正讓學生動了起來,既動手又動腦,手腦并用,提高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增強探索精神,培養(yǎng)觀察能力,掌握實驗技能,養(yǎng)成良好科學習慣,學會科學方法。
總之,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只要教師在課前進行充分準備,在課堂上有效指導學生實驗,規(guī)范實驗教學,就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更有助于探究能力的真正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