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對話 讓人物走向“立體化”
作者:江蘇省海安縣大公鎮(zhèn)中心小學 崔小鳳
發(fā)布時間:2014-10-21 11:16: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墩Z文課程標準》修訂稿堅持了“對話”的閱讀本質觀。在人物篇教材中,“對話”的本質尤其明顯。蘇教版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多種多樣,如何在課堂上引領學生與文本發(fā)生深層的對話,達到走向語言和生命對話的高度,讓人物形象走向“立體化”?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展開想象,感悟人物品質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中有這樣一句話: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并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師: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談遷在遇到打擊之后的堅強。
師:那是多大的打擊呀?
生:他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史書被偷了。
師:那又是怎樣的堅強呢?“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說明這樣的打擊之大。想想,一般人遇到這樣的打擊可能會怎樣?
生:把毛筆、紙張全部扔到地上,從此不再寫作。
生:氣得大病一場。甚至瘋掉。
生:借酒澆愁,終日以淚洗面。
……
師:是啊,年邁的談遷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打擊,并且決定重新開始。是什么支撐著談遷重新站起來了?
生:他想:“我從小就想寫好這部史書,現(xiàn)在史書被偷了,我要重新寫一部,這是我的心愿?!?/p>
生:他想:“幾十年的心血沒有了,我一定要重新寫,而且要寫得更好!”
師:說得好!這就是直面厄運時永不放棄的信念!這就是遭遇厄運時敢于挑戰(zhàn)自己的談遷!
教學中我欲揚先抑,在學生淺層次理解談遷的那份堅強的基礎之上引出常人之所為,對比突出談遷內心的超常堅強。緊接著追問“是什么支撐著談遷重新站起來了”,讓學生展開想象,說出談遷內心深處的潛臺詞,對話直接命中課文的題眼“信念”一詞,不僅巧妙地讓學生領悟到談遷的信念之“深”,而且給學生的心靈帶來巨大的沖擊:理想、信念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二、聚焦細節(jié),體察人物情感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著力表現(xiàn)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一番深情,細節(jié)描寫突出,課堂上我們緊扣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展開對話,層層深入體察彭德懷的內心。
如讀:彭德懷有些不耐煩了,他大聲地對身邊的警衛(wèi)員說:“邱南輝,傳我的命令,讓方副官長負責殺騾子!”
生:我從“大聲”看出彭德懷心情很不好,他其實不忍心殺大黑騾子。
生:我從“不耐煩”也感覺到他心里很亂。
師:聯(lián)系上文,想想彭德懷是在什么情況下“不耐煩”的?
生:是在大家勸不要殺大黑騾子的時候。
師:對啊,大家都勸彭德懷不要殺大黑騾子,大家都愛大黑騾子。彭德懷呢?
生:更愛大黑騾子。
師:這就是忍痛割愛?。】梢姟安荒蜔币彩菒?。
……
課文的字里行間或有聲或無聲的描寫都直接傳遞出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無限的愛意,在師生的交流對話中,讀出了“發(fā)火也是愛”、“怒吼也是愛”、“不耐煩也是愛”等,這份細膩的情感得到淋漓盡致的詮釋。
三、寫作運用,升華人物精神
《天游峰的掃路人》塑造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形象,課堂結尾,我這樣設計: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但他的樂觀自信、豁達開朗卻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其實,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平凡而又讓我們感動的人,我們也曾用我們的筆寫下我們的感動。還記得嗎?《南通鐵人——陳進》、《農(nóng)民變名人》、《田野上的運動員》、《跑步健將陳進》、《長跑達人——陳進》、《跑道上的農(nóng)民身影》、《體育巨人》,這些題目中哪一個不與課題有異曲同工之處?假如這位老人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請你寫一份頒獎詞,你又會怎么寫呢?
《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目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針對教材特點,在充分品讀文本的基礎上,找準對話的著力點,用追問、交流、寫作等不同形式展開有效對話,深入人物內心世界,讓學生在積極的表達中真實地觸摸人物的品質、情感、精神,提高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