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上和態(tài)度上產(chǎn)生的反應(yīng),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情感注入,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參與,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平等對話,感受“真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表現(xiàn)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guān)系,才能進一步創(chuàng)設(shè)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小孩子是我們的小朋友,既然是朋友,我們和孩子應(yīng)該平等對待?!睘榇耍铱偸且耘笥训纳矸葑呓鼘W生,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心平氣和地指出學生的不足與錯誤,讓學生從心底感受到我善意的幫助,在平等對話中感受到心中的愉悅。學生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我總會耐心地給予幫助,課堂上學生即使發(fā)言錯了,我也總是善意的指出,從不嚴厲批評,課堂上學生總能暢所欲言,師生其樂融融,充滿活力。

二、語言渲染,營造情感氛圍

在學習情感豐富的課文時,我總是運用情感豐富的語言渲染,努力再現(xiàn)文中的情感,讓濃濃的情感像淙淙的小溪一樣慢慢流進學生的心田,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文本,就這樣師生在濃濃的語境中實現(xiàn)了情感、思維、精神的交流。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為了讓學生盡快融入課文,我是這樣營造情感氛圍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蛟S,我們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這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chuàng)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這樣,上課伊始,我就將學生帶入感人的課文氛圍里。

三、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情感沖動

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感豐富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引發(fā)情感沖動。如教《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當引導學生成功體驗到父愛的偉大,進一步激起學生傾吐的欲望,我借助音樂渲染動情地講到:此情此景,讓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的畫面,請同學們來看:(這時悲傷的音樂響起,課件陸續(xù)出現(xiàn)汶川地震時一幅幅痛失親人的圖片)男兒有淚不輕彈,此刻,這個痛失女兒的男人用孤獨無助的淚水告訴我們,什么是一個父親心中最深的傷痛;又是父親,他背著從廢墟中挖出的兒子的尸體,艱難地行進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個,要帶兒子回家;這個嬰兒的媽媽,用血肉之軀頂住坍塌的天花板,護佑這個小生命甜甜的夢,卻只是在臨終前留下這樣的一則手機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天下的父母千千萬,愛子之情卻一樣深。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父親的心,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是兒子還生死還未卜。這個深愛兒子的父親會對心愛的寶貝說點什么呢?請你拿出筆,寫在書頁的空白處。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甭犞粗?,學生的眼睛不覺濕潤了,情不自禁地將心中的感動紛紛流瀉于筆端,真摯而感人。

四、放飛想象,釋放情感

閱讀主體的“悟”是對文章“言外之意”、“味外之味”的整體感知,而這種“悟”的關(guān)鍵就在于閱讀主體的想象。教育心理學認為:想象是主體感悟、體驗課文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現(xiàn)實性,同時也具有極大的跨越性、跳躍性、自由性。它能使閱讀主體能在短時間內(nèi)去搜尋記憶與閱讀對象的契合點,從而達到領(lǐng)悟境界。它是學生主體完成學習任務(wù)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和手段。

“文章不是無情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果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抓住情感教育這一要素,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去撥動、震撼學生的情感心弦,這時學生就會情動而辭發(fā),捕捉到熔鑄在作品中的情和意,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輕松地游歷于知識的樂園,采集豐碩的果實。教師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用真情點燃語文課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