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寫作的要求或點撥,往往都集中在寫作的技巧上。由于寫作思維指導的缺失,經歷了數(shù)年寫作訓練之后,學生仍無法寫出像樣的文章。談寫作教學不能不談思維。小學寫作教學要從學生思維的角度出發(fā),努力通過寫作的訓練去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努力通過學生的思維訓練來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

一、初學寫話,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

【示例一】:學完《小池塘》后的寫話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完了《小池塘》這篇課文,大家說說你對小池塘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生:小池塘真美呀!

師:嗯,你能說說,小池塘美在哪里嗎?

生1:小池塘有美麗明亮的大眼睛,大眼睛總是美的!

生2:小池塘像一面明亮的鏡子,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白鵝。

正當老師準備表揚時,這時下面出現(xiàn)了一個聲音。

生3:老師,什么是白鵝呀?池塘就是小河嗎?

這一問題讓課堂進入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原來還有學生對池塘和白鵝不太了解,于是讓別的學生進行解釋。

……

師:剛才大家的討論很精彩。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一個小小的挑戰(zhàn)。把剛才討論過程中你覺得最有意思的那一段用一兩句話寫出來,看看誰寫得精彩,好不好?

生(齊):好!

值得強調的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識字量很少,因此寫話時必然會用拼音代替文字。在對學生的寫話進行評價時,不能重點指出學生在拼音上的錯誤,最好只是在評價的最后提醒學生某些拼音出現(xiàn)了問題。因為寫話實際上是思維的綜合體現(xiàn),如果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拼音上,那學生的思維就會中斷,這樣不利于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別說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了。

二、看圖作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示例二】:看圖作文。圖片為“螞蟻過河”,兩只螞蟻分別在兩片樹葉上并漂于水面。

師:同學們看前面的白板,上面是一個主角為螞蟻的圖片。大家看圖片,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生1:是螞蟻在漂流嗎?我玩過漂流,可好玩,可刺激啦?。ㄆ溆鄬W生哈哈大笑。)

生2:不像是漂流啊,不是從上往下的,水也不急。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動腦筋,現(xiàn)在老師提出一個要求,大家根據(jù)這個圖片編寫一個小故事,好不好?

生(齊):好?。ㄈ缓箝_始醞釀,但此時并不要求學生寫出來。)

師:大家編出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了呢?

生3:我想的是兩只螞蟻劃船比賽……

生4:我想的是螞蟻過河……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現(xiàn)在,大家能夠把自己想的寫下來嗎?

學生開始寫作。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先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通過想象來培養(yǎng)自己的想象能力(與思維能力同等重要的能力)與思維能力。而事實上,學生的寫作必須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如果忽略了這個過程直接讓學生去看圖寫作,那學生感受到的就是一個機械的任務,而有了這個過程學生就會充滿想象的樂趣,再在教師的適當鼓勵與引導之下,學生就會樂于去寫,而且有一種充分表達自己想象的動機,從而客觀上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紀實作文,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這類作文一般來說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尤其是要創(chuàng)設能夠引導學生回憶真實生活的作文情境!這是因為,紀實作文的首要要求就是真實(相對的真實而非絕對的真實),且紀實作文的寫作源泉必須是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因此情境的設計需與學生的真實生活接近。紀實作文需要學生的認知能力參與,這是因為學生在紀實作文中,需要在情境中理清生活中的人、事以及人與事的關系,這種關系的梳理以及情感的描述,與認知能力是密切相關的,因而紀實作文也就成為提高認知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當然,小學生寫作除了以上所述的三類之外,還有其他諸多教學要求,但若在這三點之上下足了工夫,那小學生的作文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