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朗讀使學生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鮮明、形象,掌握語言的結(jié)構(gòu)美、音韻美、節(jié)奏美等,使其對字、詞、句獲得整體的感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激發(fā)學生朗讀時的情感,并把它看作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我在教學中主要嘗試了以下做法。

一、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讀書環(huán)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陶行知先生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毙W語文朗讀訓練,尤其是感情朗讀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環(huán)境中去。

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認知的過程,而認知過程中必須有良好情感的參與。我們說:沒有情境的教學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兒來的。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朗讀,這樣學生才會入情入境,讀出味來。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課,要對這一句“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進行感情朗讀的指導,這本是表達人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不忍總理離去之情,可是到了學生的嘴里感情卻變淡了。為此,我設計了下面的導入語言:“靈車緩緩地前進著,敬愛的總理靜靜地躺在靈車里,和我們永別了,總理啊,您再也不能迎送來自五洲四海的國際友人,您再也不能陪毛主席檢閱人民群眾,我們再也不能看到您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淚水在無聲地流淌著、流淌著……總理啊,您知道嗎?神州大地都在為您哀泣?!保▽W生接讀:“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保?/p>

二、品讀重點句、段

抓住一個或一連串的詞,通過解析詞義達到讀得入情入境。也可借助會意字的造字特點,幫助學生對字、詞有更深入的理解,引起共鳴,促動情感上的升華。例讀“她是我的朋友”這一課題時,教師先板書“月”,問學生:“當它作為一個部首時有什么含義?”學生談到部首月與人的身體一部分有關(guān);再板書另一個“月”,組成一個“朋”,問學生:“根據(jù)部首月的特點,現(xiàn)在你認為什么是‘朋’,什么是‘朋友’?”這樣,學生對“朋友”包含的榮辱與共、患難相知有了更深的感受。當再請學生讀“她是我的朋友”的時候,情感自然充沛了許多。尤其是今天全國都在組織、促進“語文主題學習”,品讀重點顯得尤為重要。

三、在學生朗讀中適時鼓勵

人們常說60歲的老人都愛聽好話,而我們面對的是充滿幻想的兒童。在課堂教學中,朗讀評價至關(guān)重要。教師充滿智慧的評價,能夠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朗讀水平進一步提高。但評價一定要注重內(nèi)涵,一味地“你真棒!”、“太好了!”只會讓學生覺得無味。在朗讀指導中,教師要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對學生的朗讀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如一位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長征》中“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時,當學生讀得不是很到位時,她幽默地說道:“你讀得五嶺似乎只在湖南境內(nèi)。”當有學生讀得更好一點時,她說道:“似乎已經(jīng)綿延到了江西了,誰還能將這五嶺綿延得更遠些?”當學生讀得很到位時,她又不失時機地贊揚道:“聽了你的朗讀,我似乎真能感受到那五嶺山脈的綿延不斷?!笨梢娫u價與引導對學生品讀是多么的有意義。

四、把多種形式的朗讀放到教學中去

可采用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朗讀技巧的自覺掌握和運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為保證每節(jié)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為全體學生服務。同時,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廣闊的朗讀環(huán)境。如舉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文質(zhì)兼優(yōu)的課文段落或詩歌進行配樂朗誦表演,當場評分、獎勵。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化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讀準讀好文章,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在課堂教學法中,我們應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去吸引學生,促使學生興奮起來,達到樂讀的功效。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語文學習包羅萬象。如果我們語文教師做好掌舵人,一開始就能引領(lǐng)學生走進朗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切實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好堅實的基礎(chǔ)。學生必將在朗讀中茁壯成長,振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