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煙芳草入吾畫 古藤怪木入吾書 ——白玉蟾書畫研究初探
作者:西安外國語大學藝術(shù)學院 陜西西安 安 君
發(fā)布時間:2015-03-19 15:11:01
【摘 要】南宋白玉蟾不僅在道教方面作出了一定貢獻,并且在書畫方面也取得了成就,他將學仙通于書畫,強調(diào) “無心”,追求自然、靜穆、秀麗之美,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他的人生觀相契合的,其書法與道家的符書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且與其所崇尚的道教精神相得益彰。他的書作看似隨意,實則合法度,絕非游戲之作。他的繪畫當屬于文人繪畫的一類,其真性自然、率真高潔的獨立人格對后世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guān)鍵詞】 白玉蟾 書法 繪畫
西安市優(yōu)秀中青年簽約畫家(2013-2014年度)目標責任項目。
白玉蟾(1194年-1229?)①祖籍福建,生于瓊州,本姓葛,名長庚,父亡,母改嫁白氏,故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世祖。
一
歷史上,大凡在某些領(lǐng)域作出貢獻的人,其個人素養(yǎng)大多是綜合而全面的。在宋代的歷史上,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除了在道教、詩詞等多個方面以外,在書法、繪畫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別是他的草書、墨法對后世皆有深遠影響。
白玉蟾“云游四方”,行無跡,性格豁達率真,“時而蓬頭赤足,時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鎮(zhèn)日酣睡,或長夜獨立,或哭或笑,狀如瘋癲”;皇帝知其才,委以職任,亦堅辭;嗜酒,酒酣常即興揮灑,落筆如風。
成功的藝術(shù)家大約有這樣兩種情況,即后世傳名和現(xiàn)世即成名,白玉蟾當屬后者。他幼聰慧,諳九經(jīng),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其書畫在世便是“四方求詩文者戶屨常滿”②,其弟子留元長在《海瓊問道集序》這樣記敘道:“真草篆隸,心匠妙明。琴棋書畫,間或玩世。所與交者,盡時髦世彥。雖敬慕之者,不可得親,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四方?!弊阋娙藗儗λ臅嫷臒釔叟c肯定。
二
白玉蟾“身通三教,學貫九流”,自稱“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就書法史而言,宋人“尚意”為這個時期的風格,“心即是佛”“心即是法”的禪學觀念對宋代的書風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從這個角度講白玉蟾的書法是和這一時期書法創(chuàng)作的主流相一致的。
白玉蟾傳世書法作品有《草書足軒銘卷》、《仙廬峰六詠》詩卷、《天朗氣清》詩卷,分別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
白玉蟾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稚拙、自然特征與他“千古蓬頭洗足,一生服氣飧霞”,“笑攜黎杖倚寒松,現(xiàn)世神仙一拙翁”的人生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契合的,且與其崇尚的道教精神相得益彰。他的書法與道家的符書有很大的關(guān)系,同時又受到晉人、王羲之、王獻之、懷素、張旭、黃庭堅影響,其書“大字草書,若龍蛇飛動”③,元代黃玠有詩曰“仙人白玉蟾,題詩留素壁。筆勢來翩翩,矆睒不可測。將飛蛟龍影,或是風雨跡”。其作品看似隨意,實則合法度,絕非游戲之作,其草書《草書足軒銘卷》《天朗氣清》皆是。
《草書足軒銘卷》是白玉蟾33歲時的作品,卷中有“寶慶丙戌萬事足”字樣,“寶慶丙戌”為南宋理宗寶慶二年,即公元1226年,紙本,手卷,縱32.5cm,橫81.5cm,22行,195字。有項元汴、耿嘉祚、安岐、乾隆內(nèi)府、永瑆、奕繪、吳湖帆等鑒藏印。卷后有虞集,項元汴,永星、守虛子、綿億、崇恩,吳湖帆、潘靜淑題跋。
《天朗氣清》紙本,縱24.5厘米,橫52.5厘米,11行,共50字,款署“玉蟾”。
其書線條遒勁而不失靈機,字形稚拙;點畫之間又涵詠著道家疏朗淡定氣質(zhì),秀逸清爽,勁氣纖瘦,恬靜沖和,靈氣滿紙,飄飄欲仙,“寫得天骨開張,字勢雄強,結(jié)體奇峭,筆力勁拔,將顏筋柳骨同《瘞鶴銘》的清高閑澹、舒展若逸融為一題,顯得氣格十分高古”。
三
《式古堂書畫匯考》載其畫跡有《修篁映水圖》、《竹實來禽圖》、《純陽子像》、《僧梵隆寫李龍眠嘉樹山莊圖》等;清顧復(fù)《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等書著錄。遺憾的是其繪畫作品失傳,我們只能從相關(guān)的文獻來窺其一斑。
梅竹是文人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之一,文人常以之自喻或寄托個人的情感。白玉蟾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崇尚梅花的時代。北宋的蘇軾、秦觀、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有詠梅的詩詞傳世。在這樣一個社會文化大背景之下,白玉蟾醉心于梅竹的繪畫創(chuàng)作是很自然的事情。正如白玉蟾在《畫中眾仙歌》中提到黃庭堅:“仁老④胸中有雪月,畫出梅花更清絕。魯直嗅之嫌無香,幻出江南煙水鄉(xiāng)”。
“尤妙梅竹,而不輕作。間自寫其容,數(shù)筆立就,工畫者不能及。”⑤ “觀者無不嘆異,畫之傳世”⑥。他在《畫中眾仙歌》中寫到: 不興飲盡孫權(quán)酒,正欲畫屏筆脫手。一點凝墨狀生蠅,剔之不飛心始驚。獻之興來拈起筆,筆如解飛自鉤掣。戲染松煙作牸牛,脫似偃角眠莎丘。蕭賁深得鶴三昧,胸中不與造化礙。一副素綃如片天,雪翎欲起凌蒼煙……古人去后無人學,學者往往得皮殼,鬼神卻易狗馬難。匠世未能窺一斑,見君丹青與水墨,下筆剜出心中畫。一發(fā)才精百發(fā)精,留取后世不死名。
此外,白玉蟾在人物畫作方面也別樹一幟,嘗畫祖師張平叔、薛道光及自畫像,評者以為有吳道子風韻,傳鄂州城隍廟有其真跡。
白玉蟾不僅在道教方面作出了一定貢獻,并且在書畫方面也取得了成就,他將學仙通于書畫,強調(diào) “無心”,追求自然、靜穆、秀麗之美,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他的人生觀相契合的,其書法與道家的符書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且與其所崇尚的道教精神相得益彰。他的書作看似隨意,實則合法度,絕非游戲之作。他的繪畫當屬于文人繪畫的一類,其真性自然、率真高潔的獨立人格對后世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注釋:
①學術(shù)界對白玉蟾的卒年存疑,一說生于南宋紹熙甲寅(1194年),一說生于南宋紹興甲寅(1134年),主張紹熙甲寅者較多.
②宋元詩會,卷57.
③白玉蟾在《自贊二首》中對自己的描述.
④北宋畫梅高手.
⑤彭耜.海瓊玉蟾先生事實.
⑥繪事備考,卷6.
參考文獻:
[1][宋]朱逸輝.白玉蟾全集校注本[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2]列 孚.擅畫梅竹的白玉蟾[N].深圳特區(qū)報,2011,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