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身上 克服這個時代——小議《平凡的世界》
作者:謝嘯實
發(fā)布時間:2015-05-14 16:56: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對長篇小說的改編,人物取舍非常重要。孫少平固然是不可缺失的第一主角,但無數小說粉就出場人物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金波哪里去了?為何將這樣一個重要人物舍棄了。這一點是電視劇劇作策略上的考量,對長篇小說的改編,必然要將人物和敘事線索盡量簡化集中,于是在劇本中將金波和田潤生合二為一。但改動的效果顯然不盡如人意。觀眾需要的是能喚起他們激情和美好回憶的《平凡的世界》,這才是《平凡的世界》存在的意義。而金波的缺席,極大地削弱了原作的精神意圖,某個層面上,勇敢率性浪漫的金波是孫少平未能實現的另一半的自己。另外如孫少安和田福軍等在原小說中深受讀者喜愛的角色,性格和所作所為也在電視劇中有了大幅度的改變。非常典型的段落是孫少安為了和潤葉的婚事受阻,向田福軍尋求支持,田福軍卻為了個人仕途而勸孫少安放棄。不僅和原小說出離太多,甚至和前面幾集中兩個人物表現出來的個性和處事方式都有矛盾之處。田福軍,一個不怕得罪上級會向農民下跪的“縣里的領導”會為了個人仕途犧牲別人的幸福?至于孫少安,十七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十八就當了生產隊長的一個男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對田福軍的影響。他怎么可能會拿自己這點私事去討領導的救兵?然而,這樣的情節(jié)實在太熟悉,也許我們不能單純地指責改編對原作的任意損害,而必須考慮一個已經說濫的詞匯——市場,除此之外沒有解釋。對于路遙和原作的熱愛者,對于秉承著崇敬的心情觀看電視劇的觀眾而言,《平凡的世界》遠遠沒有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也根本無法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這一點,從演員的選擇上已經初現端倪。并非一定要演員灰頭土臉,破衣爛衫才是表達了原作的精髓,而是,當決定向當前影視劇市場主流需求靠攏的時候,《平凡的世界》已經背離了原作。在一個被各種情節(jié)爛俗、毫無對生活真實且尊敬的觀察和描繪、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和思想內涵,只求賺錢的電視劇市場上,《平凡的世界》不得不以如此奇特的形式存在,一方面想盡量還原原作,另一方面,又必須考慮市場效益。回想起2014年熱播的電視劇《紅高粱》,不由不猜測投資方投拍這部電視劇,更多的是希望借經典著作改編的熱潮方興未艾而獲得經濟收益。《紅高粱》的改動得到了作者的首肯。而路遙已逝,他若活著,不知對心愛的作品被如此改動會作何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