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追尋“解放興趣”
作者:江蘇省如皋市磨頭小學 周穎琴
發(fā)布時間:2015-10-14 11:11: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德國當代杰出思想家哈貝馬斯曾經(jīng)將人類技術或興趣分為三層:技術興趣、實踐興趣與解放興趣,他認為“解放興趣”應該是最上層,因為它是人類對自我本質力量的舒展與身心解放的根本興趣。由此在語文教育中,基于兒童本質力量的全面解放與舒展和兒童主體性的確證和表征,基于每個兒童都蘊藏著無限的創(chuàng)造潛力,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該而且必須追尋“解放興趣”、彰顯“解放興趣”。在語文教育中,誠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認為的,要實現(xiàn)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想;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之能講;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社會;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逼迫他們趕考,使之能學習自己渴望的東西?!痹谡Z文課堂上,必須充分賦予兒童自主權,讓兒童合作、交流、探究、展示,以便生成兒童完整的、和諧的生命!一、鏈接生活,解放兒童的時空
“少、慢、差、費”一直是語文教育的痼疾,究其根本是語文教育沒有解放兒童的時間和空間、束縛著兒童?!敖夥排d趣”的語文教育是鏈接兒童鮮活生活的語文教育。語文教師必須秉持“生活教育”理念,讓語文課堂不僅僅是漢語知識的課堂,更是漢語文化的課堂、兒童生活的課堂。故而,語文教育必須鏈接兒童的生活,讓文學與生活實現(xiàn)無縫對接。惟其如此,語文教育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解放。
語文教學,一旦接壤兒童的生活世界,必將敞亮兒童的視界,兒童的學習空間已經(jīng)不局限于教室,不限于學校。孩子們走向大自然,走向大社會,掙脫學校生活的狹窄時空,語文教學也將生成無限的精彩!
二、豐盈文本,解放兒童的思維
陶行知先生認為,傳統(tǒng)教育讓“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層層裹頭布包纏了起來”。因此,他認為“要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先要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要解放兒童的大腦,必須抓住語文教材文本,讓兒童對教材進行文本解讀,引導并鼓勵兒童善于動腦、勤于動腦、形成兒童從多個視角、多個維度、多重立場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從而解放兒童的思維。
三、引領表達,解放兒童的嘴巴
《江雪》是唐代著名詩人兼散文家柳宗元的名篇。教學《江雪》(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時,筆者充分挖掘詩歌中一連串能體現(xiàn)作者寂寞心境和不屈性格的意象?!傍B飛絕”、“人蹤滅”、“獨釣”等等。這些意象離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很遠,為此筆者用文學語言進行描述,引領孩子們入情入境!厚厚的積雪覆蓋著群山,山上沒有房子,沒有人,連一只鳥都沒有;山下是一潭靜靜的湖水,一葉小舟停泊在湖中心,小舟上有一個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漁翁正冒著大雪釣魚。并且讓兒童仔細品讀文本,領悟詩歌意境中的“千萬孤獨”。通過描述使學生由原先的對物象模糊的理解而逐漸清晰起來,在孩子們描述時,引領兒童描述的聲調的深沉與凝重,讓這些意象描述帶上了情感、情緒,孩子們從中受到感染,對進一步理解意境有很大幫助。
四、創(chuàng)設活動,解放兒童的小手
教學《狐假虎威》(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筆者有意識地把“搖頭擺尾”、“神氣活現(xiàn)”、“東張西望”、“半信半疑”等詞語讓孩子們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生動地表現(xiàn)了狐貍的奸詐、做作的神態(tài)和老虎被狐貍蒙住的神態(tài),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效果明顯。盡管孩子們沒有用有聲語言言說,但筆者相信“此時無聲勝有聲”。在課間、課后,孩子們還樂此不疲地將課堂上學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等反復“操練”??梢姡巧缪莸臒o聲語言已經(jīng)用一種生動的方式根植于孩子們的心靈,孩子們獲得了深刻的體驗。在閱讀教學中,兒童的嘴巴、耳朵、眼睛、小手、心靈等是一個和諧的整體。由此,秉持“解放興趣”的語文教學要充分地讓兒童動眼看、動耳聽、動腦想、動口讀、動手寫、動手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兒童,還兒童以主體地位,讓兒童在活動中迸發(fā)天性,發(fā)揮靈性,張揚個性,把基于生命、順遂生命、成就生命作為語文教育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