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聽力教學 應(yīng)突出泛聽和精聽
作者: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 王小惠
發(fā)布時間:2015-10-14 11:23:0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英語聽力對學生英語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應(yīng)拓寬學生視聽視野,指導(dǎo)學生掌握聽力學習策略。筆者認為要提高小學生英語聽力水平應(yīng)重點突出泛聽和精聽。一、泛聽
孩子的第二語言習得在啟蒙期需要大量語言信息輸入。對語言的領(lǐng)悟必須以語言感知為基礎(chǔ),否則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只能是空談。首先,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最大限度地用英文組織教學,讓孩子沉浸在英文中,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可借助于肢體語言和其他媒體。其次,教師要做的就是拓寬孩子視聽視野,激發(fā)其視聽興趣。
1.欣賞英語兒童歌曲。英語兒歌的美妙旋律能促進小學生對歌詞的聆聽,讓學生學得輕松、開心,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許多英語歌曲節(jié)奏感強,內(nèi)容生動。教師可挑選一些難度適中的兒歌作為校本材料,有梯度地進行教學,讓學生由聽懂并逐步學會吟唱英文歌曲。
2.聆聽英語故事。選一些孩子們喜歡的繪本故事,這些故事語言在一個合適的水平,既不能太難,又要富于挑戰(zhàn)。故事里最好能有一些重復(fù)的語言。教師不要擔心孩子們聽不懂所有詞,他們在語言一遍又一遍地被重復(fù)時,不知不覺獲取了一些語言信息。孩子們將會抓住他們喜歡的詞匯,故事會給他們提供一個增加詞匯量的平臺。如果孩子們因為故事的幽默、懸念等而喜歡上這個故事,那他將從中收獲更多。
3.觀看原版動畫。英語原版動畫為學生開啟了原汁原味的英語學習之旅。孩子借助畫面理解故事大意,感受其說話時語音語調(diào)的變化規(guī)律。
所以,如果我們平時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各類英文視聽材料,一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常常在教學目標中提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那是顯性的。而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則是隱性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如果初學英語時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聽的能力,等到高年級階段一遍又一遍地給他們講聽力答題策略時,只能是紙上談兵。
二、精聽
聽是有技巧的,教師需要適時指導(dǎo),讓孩子掌握聽力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配套聽力材料。教材配套聽力材料是很好的聽力資源,但教師要指導(dǎo)學生用好材料,避免“假聽”。所謂“假聽”,就是在精讀了課文之后聽錄音,學生對錄音文字材料已很熟悉,這里面不存在聽的“信息差”,所以教師可將課本配套的聽力材料作為課前預(yù)習資源,從而有效培養(yǎng)聽力。
2.英語課堂聽的訓練貫穿始終。教師在課堂上設(shè)計各種聽的活動。課前采用全英文交流,可以是師生對話,可以是生生對話。說的前提是聽,只有聽懂了才能交流。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傾聽,來完成信息傳遞。如A與B對話,C來復(fù)述對話內(nèi)容;A與B對話,C與D對話,然后再交換對話對象,互相交流前面的對話信息。諸如此類的方法還有很多,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始終保持傾聽狀態(tài)。
3.有針對性地進行聽力指導(dǎo)。到了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chǔ),教師要訓練學生聽一段話抓住關(guān)鍵句,聽一句話抓住關(guān)鍵詞,要提升學生學會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對英語里的一些語言現(xiàn)象加以剖析,如連讀、失去爆破、升降調(diào)、輔音濁化,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此外,還需要對聽力文本的一些英語文化背景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對聽的內(nèi)容理解得更透徹。
語言是需要充分感知的,我們在學習母語的時候就有這樣的經(jīng)驗。在小學階段教師最需要做的是讓學生充分感受英語的美,而不是英語的難。如果在小學階段更注重聽力訓練,給他們更多的語言輸入,讓他們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更多語言信息,學生的英語會更有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