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藝術特征
發(fā)布時間:2015-11-02 14:41:46
【摘 要】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由八首短小精湛的小曲組成,是德國19世紀杰出浪漫主義作曲家、鋼琴家和音樂評論家舒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體現舒曼浪漫主義精髓的音樂作品之一。舒曼運用深刻而精確的音樂語言表達出了女性的歡樂和悲傷,以淳樸的筆調描繪了婦女一生中的初戀—訂婚—結婚—母愛—亡夫的經歷。不管是作品所體現出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還是套曲的創(chuàng)作手法上,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娟P鍵詞】舒曼 聲樂套曲 婦女的愛情與生活 藝術特征
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創(chuàng)作于1840年,是根據詩人沙米索的詩詞創(chuàng)作的。原詩詞以感人至深的生動筆墨,生動地描繪了婦女一生的愛情與生活過程。創(chuàng)作這部套曲時,舒曼對套曲中的詩詞深有感觸。受當時進步浪漫主義思想的影響,舒曼創(chuàng)作的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反映了民族特點,用幻想的題材和形象塑造了想象中的人物形象,體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并且通過個人主觀感受,充分表達出了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
細膩溫暖的女性視角
1.詩樂融合,具有幻想氣質
舒曼套曲的第一首《自從和他相見》整首樂曲的基調安靜、抒情緩慢,也不缺少內心的起伏,講述了女主人公遇到心愛男人時心無旁人的情懷。全詩前兩句如同整篇故事的開場白,講述了女主人公與心上人初次見面時的心理活動。音高與旋律也如同說話般低聲傾訴,而隨著情緒的不斷變化,第二句自然流露出微妙的語氣變化,音高整體上升了一個大二度。在第八首《你如今終于給我?guī)頍o限悲痛》中,舒曼運用的鋼琴伴奏比重占據了歌曲的一半,歌唱部分篇幅比較短小,但是音樂同詩詞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喪夫之痛,歌曲開始部分同詩歌所要表達的悲劇美如出一轍,音高徘徊在d1-a1,使用了大量的同音反復,如同宣敘調一般,如泣如訴。
2.旋律優(yōu)美,情感至上
藝術歌曲的旋律細膩抒情,具有歌唱性以及激烈的情感沖撞,表達情感的方式是依靠旋律來完成的,它并不像歌劇那樣震撼人心,但是它可以表達出人類各種復雜的感情。在《婦女的愛情與生活》中,八首歌曲具有不同的情緒,但情感融入全部旋律中,或喜悅高唱,或安靜低語,充滿了女性氣息的溫柔,沒有輝煌壯麗的音樂語言,用柔美的旋律來表達出最微小的情感變化,使人驚嘆舒曼對女性心理活動變化的細致與敏感。
鋼琴語言生動獨特
1.間奏、尾奏的獨特運用
舒曼獨具匠心地對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聲部分作了首位貫穿的設計,使他的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部分具有了鋼琴獨立小品的性格,增大鋼琴部分的比重,尤其是尾奏比較長,藝術地補充了情感的抒發(fā),總結了歌曲的核心情緒。為了使音樂表現詩畫意境的手法更加細致、豐富多樣,舒曼都運用了極為簡單短小的前奏,如:第五首《親愛的姐妹,快幫我裝扮》中,為了鋪墊整首歌曲的情緒,前奏運用了八分音符的連續(xù)琶音。其次,在本套曲中間奏和尾奏蘊含了獨特的情感意義,設計十分精致。鋼琴語言運用間奏的形式,將聲音語言所要表達的情感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起到了連接歌曲內部結構與旋律的作用[1]。如:第二首描述了女主人公將心愛的人比喻成天上遙不可攀的星星,歌曲兩次間奏部分運用了模進、離調等手法,巧妙地重復著歌曲開始的旋律,在全曲之中貫穿了女主人公的情感訴說。另外,舒曼吸取采用了每首歌曲的旋律動機,在套曲中尾奏的創(chuàng)作上,嫻熟地運用了離調、變化音、模進等創(chuàng)作手法,突出了獨特的浪漫主義幻想氣質,并將歌曲情感表達最大化地延續(xù)。
2.復雜多樣的伴奏織體
(1)柱式和弦織體。在第二首歌曲中,作曲家運用了親切活潑的表情術語,贊美了女主公對愛人的熱情,但是旋律部分節(jié)奏采用附點,以三度進行為主,在寫作伴奏織體時,為了表達熱情又自卑的矛盾心理,在音響效果上也如同女主人公的心跳節(jié)奏,采用了八分音符持續(xù)的柱式和弦作為旋律聲部的襯托。
(2)分解和旋的織體。歌曲第五首表達了女主人公出嫁時的喜悅心情以及姐妹們幫忙裝扮的忙亂,歌曲整體速度比較快,運用了分解和旋伴奏織體,在流暢的八分音符伴奏之下,勾勒出一幅喜悅幸福的場景。
(3)持續(xù)音的織體。歌曲第六首整首歌曲的基調變得緩慢、抒情、哀傷,在伴奏肢體上使用了持續(xù)音及跨小節(jié)持續(xù)和弦。左手伴奏,有十個左右手同時彈奏跨小節(jié)持續(xù)和弦。如第5、6小節(jié)中,為了營造出安靜的唯有歌聲在訴說的情境,在演唱的旋律聲部上,使用了跨小節(jié)持續(xù)音的伴奏織體。舒曼為了加強鋼琴伴奏內聲部旋律的活躍性,吸收了復調音樂織體的寫作風格,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和范圍。
3.節(jié)奏類型,緊扣主題
歌曲中鋼琴語言生動形象,節(jié)奏表達緊緊圍繞著歌曲主題。舒曼在套曲中避開了小節(jié)的固定重拍,大量使用了切分節(jié)奏,適用于表現柔和或抒情的音樂情境。如:第一首到第七首歌曲節(jié)拍較為穩(wěn)定,采用了3/4、4/4節(jié)拍,而第八首尾奏部分更改了節(jié)拍。在鋼琴伴奏中,舒曼多次使用了切分音的節(jié)奏音型。如:第一首的動機節(jié)奏型:xx0x,八分休止符起到了變更節(jié)奏重音的作用,并不是完全地切分節(jié)奏,并且這個動機節(jié)奏如同心跳一般貫穿全曲,生動形象地詮釋了女主人公緊張的心情。
靈活多變的和聲曲式結構
1.詩化和聲,浪漫色彩
(1)功能性和聲的使用?!秼D女的愛情與生活》中,鋼琴伴奏扮演著另一個旋律聲部的位置,將和聲寫法作了常規(guī)的功能性使用,將動機旋律作為間奏的伴奏織體,同聲樂部分一唱一和。并且為了擴展歌曲的曲式結構,在歌唱部分結束后尾聲之前的和聲設置使用的是D7或者K46等常規(guī)和聲的變格終止[2]。
(2)大小的對比。為了在曲式結構上有所變化,舒曼在創(chuàng)作藝術歌曲的時候,經常通過使用臨時變化音來改變歌曲的先后調式,豐富了歌曲的調式和聲語言。如:歌曲第五首中,第41小節(jié)處為了構成同名小調降b小調的主和弦,旋律與分解和弦伴奏同時降re、sol,在此調性由降B轉為了b小調。
(3)色彩性和聲的使用。為了區(qū)別于古典時期傳統的和聲配置,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為了豐富歌曲的音響色彩,經常使用變化音或者不協和音程。如:歌曲第四首描繪了女主人公幸福的心理,舒曼運用了回旋曲的曲式結構。
2.曲式多變,映照情緒
(1)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歌曲第一首的時候,將結構劃分為相當明顯的兩個樂段,歌曲以廣板平穩(wěn)的速度進行,降B大調貫穿全曲,安靜地訴說著女主人公同愛人初次見面的內心變化。同時在旋律上沒有太大的起伏,是以級進為主,并且可以使人感覺到鋼琴伴奏的獨立小品結構的性格。
(2)三部曲式。歌曲第六首是三部曲式。A部(1-24小節(jié))以D大調貫穿始終,為同首異尾的兩個樂段,慢板的速度將兩段歌詞柔美地唱出,美好而寧靜。而B部(25-44小節(jié))的旋律為動機的展開形式,轉入C大調,期間的間奏將歌曲情緒轉為活潑,先現了鋼琴聲部的主題,展開部的結構較為自由。而中段最后的兩小節(jié)重現了全曲的開始小節(jié)前奏,即歌曲的間奏,為再現段的出現做好了鋪墊。再現段(45-58小節(jié))回歸到了D大調,為A部的縮減再現,將歌曲情緒帶回平靜安詳的思緒中。
(3)回旋曲式。歌曲第四首具有回旋曲式結構,是一首唯美抒情的歌曲。以降E大調為主調,鋼琴伴奏與人生基本相同,帶有主調旋律。第一插部中間的al部分同a基本相同,而轉調色彩猶如歌詞中所說的“幻醒的一個夢境”,從降A大調轉回了降E大調。第二插部c的伴奏織體采用了八分音符持續(xù)的柱式和弦,明顯與歌曲其他部分不同,烘托了全曲的高超部分熱烈的情緒。而同時為了凸顯樂曲的回旋性質的結構特征,調性先后經歷了f小調與g小調,產生了變化后又回到了降E大調上,豐富了音樂色彩。而在主調的基礎上,尾部部分將回旋曲浪漫唯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引用了第一插部的材料[3]。
另外,整部套曲各曲之間的調性同整體套曲的詩詞結構與曲式結構布局相吻合,在調性分布上,具有隱藏的布局規(guī)律。這樣的調式布局不僅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得到呼應,將詩歌內涵與之呼應,確立了歌曲基本框架結構,也使音樂的發(fā)展和展開渾然一體。
參考文獻:
[1]霍立:《舒曼的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鋼琴伴奏藝術》,《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2]王玉?。骸稖\析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藝術特色》,《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3]李超:《淺析舒曼聲樂套曲〈婦人之戀〉數首歌曲的演唱》,《音樂生活》2006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