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芭蕾舞《茉莉花》在表現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15-11-02 14:42:49
【摘 要】著名芭蕾舞作品《茉莉花》是中國原創(chuàng)芭蕾舞的典型代表,兼具國際芭蕾舞的技巧特征和中國芭蕾舞的風格特點、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基于此,筆者在簡要論述芭蕾舞《茉莉花》創(chuàng)作背景、思想內涵的基礎上,從中國民俗風情、民族音樂、民間舞蹈道具的角度,系統(tǒng)分析了該舞蹈作品表現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和所呈現出的中國元素,由此總結出西方現代芭蕾舞影響下的中國芭蕾舞風格特征?!娟P鍵詞】芭蕾舞 茉莉花 表現形式 創(chuàng)新特征
隨著我國芭蕾舞愛好者的日益增多以及諸多高等院校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芭蕾舞藝術加快了中國化的步伐。一個又一個中國芭蕾舞作品問世,一批批中國選手登上國際賽場的領獎臺,許許多多中國舞蹈家成為世界各地芭蕾舞團的中堅,由此成就了一個外來文化在中國大地生根開花的奇跡。因此,研究西方芭蕾舞中國化的特征,總結中國原創(chuàng)芭蕾舞的成功經驗與創(chuàng)新之處,不僅為芭蕾舞學習者提供有效的指導,而且也直接推動了中國芭蕾舞經典作品的不斷出現以及未來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筆者以“淺析芭蕾舞《茉莉花》在表現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作為研究題目,正是要從一個具體的作品來說明以上問題。
芭蕾舞《茉莉花》簡介
從舞蹈類型的角度來說,《茉莉花》屬于芭蕾舞女子群舞作品,參加表演的演員達到15人之多。她們運用歐洲古典芭蕾舞與我國傳統(tǒng)舞蹈技巧的結合,融入了大量的以腳尖點地以及五個基本腳位的表演方式,在輕柔的音樂聲中,營造出溫馨、浪漫的意境氛圍,表現茉莉花開時的繁花似錦、迎風搖曳的美姿。
從風格特征的角度來說,芭蕾舞《茉莉花》最大的特點便是創(chuàng)新,尤其是與中國傳統(tǒng)舞蹈元素和藝術形式的結合,由此散發(fā)出濃烈的中國舞蹈韻味。
最后,從舞蹈內容和思想內涵的角度來說,芭蕾舞《茉莉花》通過女子群舞的方式,借助于我國傳統(tǒng)舞蹈道具扇子、民歌《茉莉花》、編鐘與琵琶奏樂以及西方的小提琴配器,一方面展現了茉莉花繁花似錦、迎風搖曳時的美姿,通過芭蕾舞的方式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美感;另一方面,該舞蹈作品以“情”為主線,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內心向往美好愛情的微妙情感,運用芭蕾舞的形式演繹我國傳統(tǒng)的情感主題,既樹立了自身獨特且具感染力的表演風格,讓廣大的觀眾為之動容,同時在表現主題、思想內涵、呈現方式上也使觀眾產生強烈的親切感,這是芭蕾舞藝術中國化的獨特之處與重要價值。
淺析芭蕾舞《茉莉花》在表現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
1.用芭蕾舞形式表現中國民俗風情
中國原創(chuàng)芭蕾舞作品《茉莉花》采用西方的芭蕾舞技法表現中國民俗風情或者審美范式。首先,茉莉花不僅是我國普通民眾最熟悉的一種花卉,象征著濃厚的清純、忠貞、質樸、玲瓏、迷人的情感內涵,而且也是諸多藝術形式經常歌頌、贊美的對象。比如中國民歌《茉莉花》在國內與國際上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除此之外,清朝的王士祿在《詠茉莉》中也寫到:“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瑣窗隈。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币虼?,我國民眾對茉莉花具有濃厚的情感。而芭蕾舞作品《茉莉花》則是采用芭蕾舞獨特的表演技法,一方面展現茉莉花繁花似錦、迎風搖曳時的美姿;另一方面,該舞蹈作品以“情”為主線,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內心向外美好愛情的微妙情感,由此散發(fā)出濃濃的中國舞蹈表演內容和審美思想,符合我國普通民眾的藝術欣賞思想,呈現出鮮明的中國民俗風情。
其次,在背景音樂方面,芭蕾舞《茉莉花》不僅大量使用了扇子、編鐘與琵琶奏樂等我國傳統(tǒng)器樂元素,使廣大觀眾產生無限的親切感,也采用慢節(jié)奏的方式將人們耳熟能詳的民歌《茉莉花》作為背景音樂,更是營造出一種具有濃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情感內涵、審美意念的意境氛圍。因此,其對中國風情的演繹便不言而喻,甚至達到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傳統(tǒng)審美效果。
最后,在舞蹈動作方面,芭蕾舞《茉莉花》將浪漫芭蕾的“開、繃、直、力”與我國傳統(tǒng)舞蹈“擰、傾、圓、曲”的含蓄柔韌動作技法結合起來,在芭蕾舞基本的“阿拉貝斯手位”和足下“四位轉”中融入我國傳統(tǒng)舞蹈動作“后踢步”,整個舞蹈作品在規(guī)整、大氣、清秀、高雅之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我國傳統(tǒng)女性溫柔似水、清新雅致的視覺美感,符合人們的舞蹈審美思想和觀念,傳達出鮮明的中國民俗風情。
2.大膽運用中國民族音樂演繹芭蕾舞蹈
正如上文所說,在背景音樂方面,芭蕾舞《茉莉花》不僅大量使用了扇子、編鐘與琵琶奏樂等我國傳統(tǒng)舞蹈道具和器樂元素,使廣大觀眾產生無限的親切感;而且也采用慢節(jié)奏的方式將人們耳熟能詳的民歌《茉莉花》作為背景音樂,更是營造出一種具有濃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情感內涵、審美意念的意境氛圍。
首先,該舞蹈作品采用五聲音階曲折“級進”為主的江蘇民歌作品《茉莉花》作為配樂。其音樂含蓄嫵媚、旋律婉轉流暢,由此呈現出一幅超塵脫俗、清新淡雅的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土人情畫卷。
其次,音樂前奏過程中以編鐘奏樂作為節(jié)拍,舞者手中的扇子隨著節(jié)拍的變化而變化,極富靈動感。第一遍前半段主旋律采用西方鋼琴器樂作為主奏,后半段采用小提琴主奏。第二遍則采用琵琶主奏,應用挑、彈、飛、剔、輪指的方式,給觀眾帶來我國傳統(tǒng)音樂返璞歸真的聽覺效果。在結尾處,將編鐘音樂融入合成音中,重復前面的音樂作品,由靜入動,首尾呼應,最終又回歸靜態(tài),再次進入靜默式的意境氛圍之中。
3.大膽運用了中國漢族民間舞蹈的道具
西方芭蕾舞藝術在具體表演過程中很少使用道具,僅僅是舞者肢體語言的表達和展示。而芭蕾舞作品《茉莉花》則將我國傳統(tǒng)舞蹈道具扇子引入到舞蹈表演中去,一方面配合舞者肢體動作的表演;另一方面也生動地展現了茉莉花開時繁花似錦的視覺美感,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使更多的觀眾接受、喜歡中國化的芭蕾舞作品。
西方現代芭蕾舞影響下的中國芭蕾舞藝術
1.舞臺元素民族化的突破
舞臺元素涉及到舞蹈表演過程中的肢體動作、背景音樂、道具、服飾、化妝等諸多要素。中國原創(chuàng)芭蕾舞作品最鮮明的特征之一便是逐漸實現了舞臺元素的民族化發(fā)展,一方面將我國傳統(tǒng)民間舞蹈、戲曲表演身段中的動作技巧融入到芭蕾舞表演中去,形成具有我國傳統(tǒng)藝術風格的芭蕾舞表演方式和動作技法;另一方面也將我國傳統(tǒng)音樂作品、道具、服飾、裝扮等元素融入到具體的芭蕾舞作品中去,給廣大觀眾帶來親切的視覺觀感。
2.舞蹈題材民族化的突破
舞蹈題材也即是特定舞蹈作品的核心內容或者是中心思想。正如上文所說,目前,西方芭蕾舞主要存在兩種審美規(guī)范:一種是將芭蕾舞視為“純粹的舞蹈”,也即是完全著眼于芭蕾舞表演高超、華麗的技巧與形式美感,不注重具體的內容或者是情節(jié);另一種則是將芭蕾舞視為“戲劇性”舞蹈,致力于創(chuàng)作具有一定戲劇性或者是情節(jié)性內容的芭蕾舞作品。中國原創(chuàng)的芭蕾舞作品除了注重西方古典芭蕾舞的動作技法之外,同時也非常注重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題材的挖掘與表現,由此實現芭蕾舞藝術的中國化發(fā)展。
3.舞蹈審美思想的民族化突破
舞蹈審美思想也即是特定舞蹈作品所呈現出的審美標準、審美觀念、藝術內涵等等。它統(tǒng)領著舞蹈題材的選擇以及不同舞臺元素之間的組合,尤其是決定著舞蹈動作的搭配等等。歐洲古典芭蕾舞藝術中國化的發(fā)展在舞蹈元素民族化、舞蹈題材民族化的過程中,也逐漸實現了特定舞蹈作品整體審美標準的民族化發(fā)展,依據我國普通民眾的藝術欣賞思想、價值觀念、審美標準等進行特定芭蕾舞作品的編排和內容的展開。中國原創(chuàng)芭蕾舞作品《茉莉花》便是有意識地利用各種舞蹈元素表現我國民族風情,創(chuàng)作出人們喜聞樂見的芭蕾舞作品。
總體來說,芭蕾舞作為西方社會一種歷史悠久的舞蹈樣式,在中國社會的創(chuàng)作、表演與傳播過程中逐漸實現了本土化的發(fā)展。由此看出,中國原創(chuàng)芭蕾舞的特征主要體現在舞臺元素、舞蹈題材、審美思想的民族化三個方面。因此,我們在未來芭蕾舞創(chuàng)作與表演過程中,要注重對我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表演題材、視覺元素的挖掘,實現與芭蕾舞表演的有效結合,從而創(chuàng)作出經典的中國原創(chuàng)芭蕾舞作品。
參考文獻:
[1]王彬:《蘇聯芭蕾編導與教學歷史經驗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
[2]陳杏:《芭蕾美學和民族情感》,《中國文化報》2000年。
[3]焦國標:《中國芭蕾百年四期》,《中國文化報》2000年。
[4]蔣山:《中國芭蕾艷驚美利堅》,《中外文化交流》2005年第12期。
[5]王洪波:《中國芭蕾之光——記中央芭蕾舞團》,《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