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農(nóng)村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農(nóng)村青壯年外出務工人數(shù)增多,導致“留守兒童”比例增大,造成家庭隔代教育、幼兒監(jiān)管漏洞、親情缺失等一系列問題,直接制約著幼兒的發(fā)展。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確實存在一些負面影響。這雖然只是兒童群體中的一部分,但其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農(nóng)村幼兒園留守兒童一般為3-6歲,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一般一年或半年歸家一次,幼兒被留在家里、寄居親友家或由空巢老人照顧。這些留守兒童因為年幼,往往自理能力差,交際能力弱。而父母又常年不在身邊,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社會性發(fā)展較差。筆者作為幼教工作者,目睹著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經(jīng)歷著他們的點點滴滴,明白缺失父愛母愛的心理,認識到這一狀況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行為習慣、思想意識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幼兒教師充滿期待和關愛的保教能彌補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一、當前農(nóng)村幼兒園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

1.完全自我型。比如,筆者所在幼兒園小二班的銳銳,在奶奶面前說啥就是啥。六月份,銳銳早上來園要穿靴子,奶奶讓老師給孩子講道理。奶奶還說上周銳銳要買雨鞋、雨衣,由于號碼太小沒給買。結(jié)果回去的路上,銳銳用頭撞橋墩,昏過去了,還被送往醫(yī)院,真是讓人揪心。

2.膽小自卑型。張達智的奶奶告訴我們,這孩子一生下來,父母就去打工了,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養(yǎng)大。張達智害怕打雷,每當打雷就蒙在被子里哭,夜里睡覺常常驚醒。在幼兒園午休時,孩子也是睡一會兒就大聲哭,要老師拍一拍才能睡著。孩子每一件事都要告訴老師,“老師我上廁所”,“我去舀飯了”,“我喝水了……”

3.完全自我型。在活動室,即使最安靜的環(huán)境也能聽到有人嘟嘟說個不停,原來是哲哲自說自話。戶外活動結(jié)束,小朋友都回班了,沒見著哲哲,原來他還在院子里一個人玩,很難融入集體中。他也是父母外出打工,由奶奶接送的孩子。

4.完全不能自理型。班上孩子中,有的吃飯不動筷子,有的想上廁所站在原地就解決了,有的睡覺哭、起床哭。為什么不吃飯?回答是要奶奶喂。為什么睡覺哭、起床哭?要奶奶哄。

二、農(nóng)村幼兒園留守兒童異常表現(xiàn)的原因

1.家庭教育意識淡薄。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子女,平時與子女缺乏溝通,疏于管教孩子。即使打電話,關注的也只是孩子吃喝拉撒和健康狀況等一些身體上的問題,極少關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心理健康。這樣就造成了親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時得不到父母情感的支持,犯錯時得不到及時引導、糾正,久而久之就出現(xiàn)自卑、自私、自閉等行為和一系列心理問題。

2.監(jiān)護弱化,學校教育孤掌難鳴。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規(guī)則意識、習慣的養(yǎng)成,僅靠自己本來就不行,再缺乏必要的鼓勵和指導,更是無法形成了。僅僅依靠學校、老師的監(jiān)護指導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勢必會造成“5+2=0”現(xiàn)象,致使幼兒園教育孤掌難鳴,蒼白無力。

3.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強。教師意識到心理健康對幼兒的重要性,但僅看到心理健康對人際交往、社會適應、學習水平與能力提高及未來成功的影響,未認識到心理健康是幼兒個人幸福的源泉、充分發(fā)展的保證。許多教師對幼兒心理健康現(xiàn)狀擔憂,認為相當一部分幼兒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但同時也認為孩子小,必須要多關心他吃得怎樣、 長得怎樣、有沒有生病等。他們更關心幼兒身體健康,身心并重的健康觀并沒有真正得到體現(xiàn)。

三、農(nóng)村幼兒園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

1.更新家庭管護理念。首先,家長要主動配合幼兒園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將自己在外打工的情況、聯(lián)系方式等告知老師,并主動地與班級老師聯(lián)系,以便及時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狀況。其次,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絕大部分代理監(jiān)護人只注重留守兒童的吃、住、安全,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再次,盡可能調(diào)整好家長外出方式,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父母之間最好留一個在家照顧和監(jiān)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影響與氛圍的完整。

2.細化幼兒園管理制度。

(1)包抓制度。成立留守兒童“領養(yǎng)”制度。把全園的留守兒童登記造冊,每位教師擔任其代理家長。實行留守兒童包抓,單位整體規(guī)定幫扶留守兒童的次數(shù)、幫扶的辦法。

(2)各班級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檔案資料全面體現(xiàn)留守兒童的各方面情況,包括留守兒童姓名、年齡、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學習能力、與監(jiān)護人的融洽程度、與外出父母的溝通情況等;監(jiān)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點是監(jiān)護人如何對孩子進行管教等;留守兒童父母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jīng)濟收入情況、對子女的希望要求、與子女聯(lián)系溝通情況等。

(3)評優(yōu)獎勵制度。每學期末,評出好媽媽、好爸爸、好爺爺、好奶奶、好孩子等,再讓這些好家長介紹育兒經(jīng)驗,現(xiàn)身說法,使家長學有榜樣,追有目標。

(4)家園配合。幼兒園通過QQ群、微信平臺、宣傳欄、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通告學校每學期工作的思路、家長應注意的事項,匯報學校教育教學重大事件和成果,宣傳教育教學法律法規(guī),倡議家長配合學校參與各種親子活動,在重大節(jié)日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3.強化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1)用愛關注,用心呵護。愛幼兒是每一個幼教老師必備的素質(zhì),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留守兒童最缺乏的就是親情關愛,好像自己是沒人要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關注他們的生活細節(jié),根據(jù)他們的情感表達了解其心理狀況。例如班上的晴晴,性格孤僻內(nèi)向,從不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戲或自由活動的時候總是一個人默默地站在邊上。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拉著她的手說:“我們也去做游戲,好不好?”玩老鷹捉小雞時,先帶她參加游戲,以后慢慢有意識地讓她當媽媽或是老鷹,讓她感受到自己在游戲中的存在,同時也體驗到大家在一起的快樂。慢慢地,小女孩變得開朗起來。

(2)充分信任,樹立信心。教師的關愛和信任可以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可以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教師應多一點信賴的目光,多一些噓寒問暖的話語,多一句表揚鼓勵的話語,讓幼兒體驗到關愛和幸福。如張達智小朋友,缺乏自信,干什么都要問老師,小心翼翼地。我就經(jīng)常對他微笑,自由活動的時候和他說說話,聊聊天。

(3)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如“穿鞋比賽”、“看誰用餐習慣好”、“我的衣服自己穿”……孩子在游戲競賽中學會了生活技能。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堅信,只要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恪盡職守,從為社會負責、為孩子未來負責的高度出發(fā),真心關愛,潛心教育,用心培養(yǎng),真誠呵護,多想辦法,想好辦法,爭取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努力,促成家長、教師密切配合,一定能幫留守兒童營造溫馨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