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習作的門檻。習作的要求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很多學生對習作產生了神秘、恐懼心理,感覺課堂上無話可說、無從下手,更沒有習作的欲望。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呢?我認為只有在課前引導學生作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上他們才會有言可表,有情可抒,從而增強他們寫作的自信心,讓他們愛上寫作。下面我就從課前有效預習的角度談一談,如何激發(fā)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一、拓寬學生的生活體驗, 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為了讓學生的習作內容不再脫離生活實際,我們教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拓寬學生的生活體驗。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勵學生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發(fā)生的、看到的、想到的有趣事情,通過口頭或書面表達的方式,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互相分享,逐漸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平時留心觀察的好習慣。另一方面,讓學生利用平時的假期近距離接觸社會,親近大自然,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為習作作好鋪墊。

如在教學三年級習作《美麗的秋天》時,我布置了這樣的習作預習:這幾天,天氣漸漸變涼了,秋天已悄悄來到我們身邊,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樣的?每天語文課前交流兩分鐘,全班同學一起暢游秋天:我在來校的路上發(fā)現(xiàn)銀杏樹的葉子已經漸漸變黃了,那黃黃的銀杏樹葉像一把把小扇子,漂亮極了!這個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回老家了,看到田野里的果園一派豐收的景象:蘋果紅紅的,好像小朋友的臉蛋兒;梨兒黃澄澄的,好像一個個金黃的小葫蘆;柿子在枝頭你擠我碰,好像一個個小燈籠……學生的眼睛被點亮了,他們爭先恐后地匯報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到寫作課時,學生們個個手到擒來,再也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寫出了豐富多彩而又充滿靈性的習作來。

二、在讀中積累語言,讓孩子樂于表達

要讓中年級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最主要的就是讓他們每到寫作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有話可說。因此我覺得,語言的積累必不可少。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是很好的積累方法。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每次遇到優(yōu)美的詞、句、段時,我總不忘讓學生用筆畫下來,在理解感受美的基礎上,讓他們觀察插圖或者想象畫面再讀讀。這樣,學生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了許多優(yōu)美語句和四字詞語。課后讓學生及時把這些好詞佳句記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以便在習作中加以靈活運用。

如在寫習作《美麗的秋天》時,孩子們是這樣描寫的:秋天來了,花園里的菊花可謂是千姿百態(tài),有的像軍人一樣昂首挺胸;有的像少女一樣亭亭玉立。一陣微風吹過,這些菊花仙子,在綠葉叢中翩翩起舞。從這次習作來看,孩子們已經能靈活地將自己所積累的好詞佳句運用其中,使自己的習作更為充實,更為精彩。

三、在課堂上習得方法,寫作時下筆有神

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與習作都圍繞一個主題來寫。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心理、動作來了解名人身上的某種品質和性格。如在學習本單元習作“寫最熟悉的一個人”時,我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孩子回家觀察自己最熟悉的人的外貌,并選取生活中的一件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突出人物性格特點,并記錄下來。在習作課上,學生們興致高漲,每個人都能抓住熟悉的人的外貌進行詳細描寫,并能有序地通過一件典型事例體現(xiàn)人物特點。這樣我們老師就自然而然地教給學生在寫人時要抓住人物與眾不同之處,并通過一件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特點。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單元課文的導向作用,學生在課堂上習得方法,寫作時有效運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在設計習作預習任務時要“趣”字當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勤于積累、樂于表達。讓學生充分感知到習作中的樂趣,明白生活因有文字的記錄而精彩紛呈,從而不斷學習積累運用,逐步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