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的教學理念漸入人心,語文教學研究界碩果累累。新名詞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問世,“無痕語文”便是其中的一個。

首次聽到江蘇南通李鳳老師的“無痕語文”,我感覺很新奇。我仔細回味李老師的講座,并結合她的教學案例《七顆鉆石》認真思考。所謂“無痕”就是孔子的不言之教?!盁o痕語文”教學是盡可能隱藏教學意圖和目的,淡化教學痕跡,在伙伴關系、生態(tài)化情境中不露痕跡地給學生以語文教育的教學方式??梢哉f “無痕語文”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shù)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多采用“有痕”教學。例如初次講修辭手法時,我們常常會直接告訴孩子何為比喻、何為擬人等,而且這種方法的確能提高教學成績。

那么,在我們今后的語文教學中到底該跟誰走?我認為,不能一味盲從,應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至少就現(xiàn)在的農村語文教學現(xiàn)狀而言,應該這樣做。

首先,“無痕語文”的實施需要沃土?!盁o痕語文”的確妙不可言,它的確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可它的實行需要環(huán)境。也許對李鳳老師來說很容易做到“無痕”教學,但對于落后的農村來說,是很難實現(xiàn)的。南通的教育走在中國教育的前列,其學生素質、領導水平、社會氛圍等方面均有優(yōu)勢。一個眼神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的確,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是,孩子對老師的煞費苦心更多的是視而不見,甚至敵視!反而是刻骨銘心的一次談話更有效果。所以說絕對的“無痕”教育對于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只會落得竹籃打水的結局。此外,有些領導很功利,特別看重他任職時的成績,不放心滾動式教育,于是老師們在這面大旗的指揮下各念各的經。學生的知識體系始終亂糟糟的,甚至出現(xiàn)了知識的“黑洞”。對此更多的時候我們只好選擇“有痕”教學來彌補。由此看來,在落后的地方徹底實施“無痕”教學確實很難。

其次,“有痕”教學也有其科學性。比如,在小學一開始,我們給孩子傳授知識時很少用“無痕”方式。

現(xiàn)實一再告訴我們:如果沒“有痕”作為前提,我們就不可能獲取更多知識,更別談什么“無痕”之境了。

中國有個成語叫“畫龍點睛”,我們在閱讀中反復讓學生體會畫龍點睛之妙,在寫作中又反復強調要畫龍點睛。那么,在我們的教學中為何不“點點”呢?孩子畢竟是孩子,對于有些東西,我們該提醒就要提醒,該強調的不僅要強調,而且要反復強調。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充分認識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在一考定終身的年代,我們不能一味追求完美而讓孩子自己去悟。悟出來好說,悟不出來怎么辦呢?在課業(yè)負擔繁重的情況下,誰有這個心思,又有這個精力去悟?在我們的周圍其實也有很多稱職的老師,他們曾按“無痕”模式去教孩子,結果受傷的不只是自己。退一步想,如果孩子連最后的機會都沒了,還談什么無痕?談什么完美?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有痕”不僅給“無痕”奠定了知識基礎,給師生帶來了成就感,還將對“無痕”向更高層次發(fā)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痕語文”和“無痕語文”是一對孿生姊妹,并非死敵。在教學中我們不能一味追捧一個而否定另一個。誰能將兩者的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誰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無痕語文”大師,也才有可能真正實現(xiàn)“無痕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