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之我見
作者: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思源實驗學校彭吉海
發(fā)布時間:2017-07-19 16:23: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課堂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教育界的有識之士不斷在課堂改革中尋找提升課堂效益的突破口。特別是近年來課堂改革之聲更是不絕于耳,課改成了最時髦的話題。我縣從2012年正式提出高效課堂新課改理念,全縣各校也積極進行實踐,現(xiàn)在課改理論每個人都十分熟悉,我僅對近幾年課堂教學改革中普遍存在的誤區(qū)和必須注意的問題以及我校課堂改革的設想、思路進行簡單歸納,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無論課堂怎樣改革必須要務實,一定不能丟掉雙基的落實
無論何種教學方式,都應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對新課改下的教學也是如此。好多教師認為課改首先就是要改課堂形式,就像某些官員追求政績一樣,愛搞“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表面上搞得熱熱鬧鬧,特別是講優(yōu)質課一些教師使出渾身解數(shù),拿出十八般武藝,課堂看起來熱鬧非凡,但熱鬧過后,梳理這節(jié)課大部分學生好像什么都沒有學到,只是充當觀眾跟著班上的部分優(yōu)秀學生樂了一把,或者瞎起哄。這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根本就沒有落實。無論如何改,基礎知識的落實不能丟。
一堂好課除了基礎知識的掌握之外,還必須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不然學生只是你講一道題他會一道,遇到同類型的或稍加變化的題,學生就不會了,原因在于忽視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理科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導的過程本身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不講公式的推導就直接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做題去總結出一些方法、規(guī)律。結果卻是多數(shù)學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規(guī)律,只會機械模仿,只能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除了理科,語文的技能培訓也很重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不教給學生方法,學生一輩子也不會,見了閱讀就怕得要死。教是為了不教,你不教給學生釣魚的方法,學生就永遠吃不到自己釣的魚。
二、課堂改革丟什么,都不能丟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在上每一節(jié)課之前都要想一想,我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這個活動設計的目的是什么,為突破哪一個知識點而設計的,或為哪一個重點環(huán)節(jié)服務。絕對不能盲目,為了活動而活動,純粹為了好看,華而不實。我們整個課堂的教學都應該圍繞著教學重點逐步展開。在上課開始時,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來或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目標是這一節(jié)課的綱,這節(jié)課的魂,失去這兩點,這節(jié)課只剩下沒有實質的空殼。
三、課堂教學改革必須要注重學生的學,但也不排斥老師的“講”
學生到課堂是來學習的,這是做學生的本分;教師到課堂是來教學的,這是教師的職責。韓愈對教師的定義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事實上,沒有學生的學,教師的教也就無從談起,只有學生學習了,才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困惑,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困惑,教師的教學才有針對性。因此新課改倡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對傳統(tǒng)教學中的“填鴨式”“滿堂灌”深惡痛絕。新課改就要和“一言堂、獨角戲”“個人表演”決裂。陜西新課改實施最好的是寶雞市,我在寶雞高新學校做了三個月“影子老師”,印象最深的是人家的聽課記錄本叫“看課記錄”,“看課”就是看學生在課堂中是怎么學的,到底學了多少,我們的課堂也應是這樣。
四、兩先策略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
一先,先學:課前預習,沒有預習的課堂,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在新課改中普遍被提及,但學生起初普遍自學能力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因此 “導學案”應運而生,上一學年我校四五年級很多老師為了提高課堂效果,曾自發(fā)制訂導學案,效果很好。
二先,先設:即課前做好教學預設,高效課堂特別注重課前備課,可以說沒有好的預設就沒有好的課堂效果。我們上學年強力推進集體備課,主要目的是減輕教師負擔,節(jié)省時間進行課前研討,發(fā)揮集體智慧,形成優(yōu)秀教案,力求課堂高效,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任何一所學校教學模式的拋出必須審慎,課堂教學改革需要不斷總結和完善。課堂教學改革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校情、教情和學情,謹慎推出適合校情的教學模式,然后確定實驗教師,不斷實踐、總結、推廣。也希望大家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探究實踐,同時在課堂改革方面提出寶貴意見,力求使教學模式更加科學、規(guī)范。由于個人知識有限,不妥之處希望大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