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演示實驗,培養(yǎng)思維能力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因為只有學生有了好奇心,才能產生思維活動。奇特的化學實驗現(xiàn)象,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會投入到課堂實驗教學中,活躍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人工固氮技術——合成氨》時,在講到氨水很容易溶解在水里的部分時,教師就給學生演示了氨水的“噴泉”實驗。當紅色的“噴泉”在燒瓶中展現(xiàn)時,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當學生還沉浸在實驗現(xiàn)象中時,教師提出要學生深入探究為什么會產生這一現(xiàn)象。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且回答得很正確。接著教師又問:剛剛用到了吸了水的膠頭滴管,如果沒有膠頭滴管,你還能讓“噴泉”再次出現(xiàn)嗎?學生沉思片刻,開始討論、交流,學生提出:可以利用連在尖嘴玻璃管上的橡膠管,讓它吸入水,然后擠壓它,也能看到“噴泉”。教師根據學生的提議進行實際演示,結果并沒有看到“噴泉”,究其原因是橡膠管很短,能夠吸入其中的水量很少,這樣就很難把水擠入到燒瓶中。這時又有學生提出:既然是橡膠管太短,那就連接上一個長些的,這樣就能吸入足夠量的水,就能看到“噴泉”。還有學生提出:可以把止水夾打開,然后對燒瓶進行加熱,就能看到“噴泉”,教師讓學生進一步解釋該實驗改進的原理。

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利用奇特的實驗現(xiàn)象,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致使學生為了弄清楚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就會很專注地進行思考、分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強化探索實驗,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在新課標的今天,教師可以在實驗教學中增加實驗的探索性,讓學生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有自己對實驗的思考、分析,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

教學《硫和氮的氧化物》時,在進行到探究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實驗部分時,利用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進行反應,可是學生經過觀察并沒有看到很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教師這時就鼓勵學生重新思考、探索、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學生看到教師的實驗完成得不是很完美,就產生了一種一定要想出好方案的想法,這時學生就會主動思考、分析、探究新的實驗方案,經過學生的思考最后給出了改進方案:有學生提出可以利用滴加指示劑的方式來觀察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梢允孪仍跉溲趸c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這時溶液就顯示出紅色,然后通入二氧化硫,如果紅色消失,就說明二者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針對前面學生的實驗方案,有學生就提出通入二氧化硫后溶液的紅色消失,也有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導致的呢?學生紛紛點頭贊成第二個學生的見解,這時教師就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驗證前面學生的方案是否正確呢?促進學生進行探究。

三、手腦并用,培養(yǎng)思維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實驗為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手腦并用,產生實際問題和思維并存的局面,這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學《獲取純凈的水》時,教師給每組學生提供了一個燒杯、一些沙子、一些綠礬,讓學生把自來水注入燒杯,然后取一些沙子放入燒杯中攪拌,模擬出河水的樣子,然后讓學生取適量的綠礬放入“河水”中,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自己設計表格來記錄“河水”的變化過程。學生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操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氣氛很活躍,一邊觀察“河水”的變化,一邊還不時湊近聞聞有沒有出現(xiàn)特別的氣味,最后讓學生進行觀察、記錄,學生大多記錄了在觀察的過程中“河水”是否變清澈、有沒有產生異味、能否再次飲用。

教師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親自操作實驗的機會,使學生的思想在寬松、自由的實驗環(huán)境中自由發(fā)揮,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有效的思維。

總之,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