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式語言的歷史溯源及其在學院教育中的意義
作者:顧 翔 西安美術學院 陜西西安
發(fā)布時間:2018-09-12 15:00: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如果說細胞構成了人體的全部,那么,圖式就是繪畫當中的細胞,它幾乎構成了繪畫的全部,從觀念到外化,圖式在學院教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康德 哲學范疇 圖式 視覺的真實 手稿 中國油畫 細胞
圖式這個詞有別于“圖示”,最早出現在康德的哲學著作中,屬于西方的純哲學范疇模式?,F在的很多畫家和理論家開始較多地使用圖式語言,而口語上的圖式的含 義也并非以前圖式的意義了,變成了一種表面化、直觀化的詞匯,類似于中國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和西畫中的構圖,即現在流行的圖式。本文中的圖式具體是指圖形的外輪廓形和邊界形的總括。
圖式是藝術家人格的外化,是思想的精髓,也是一種概括的觀察方法。在近現代和當代豐富的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莫蘭迪的繪畫,可以看到夏俊娜的繪畫。所有這些東西方藝術的創(chuàng)作當中,都充斥著對平面元素的向往和追求,充斥著豐富的個人感情成分,當然也同時展現出圖式語言的強大生命力。那么,這些豐富畫面的元素符號又是從哪里得來的呢?這些元素是精致審美的一部分嗎?這些元素猶如粉底一樣平面,這樣的審美方式是怎么為世人所接受的呢?是不是畫得立體就是一幅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是不是畫得逼真,要有透視的法則就是一幅好畫呢?我們不妨來看一看西方繪畫當中圖式語言的誕生和它發(fā)展的歷程吧。
早在舊石器時代的巖洞壁畫中,一只受傷的野牛就向世人展現了圖式的力量,畫面生動有趣。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圖式語言就展現出了較為豐富的狀態(tài)。我們都知道古希臘時期通過雕塑來展現對身心的贊美,但是其出發(fā)點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對神的歌頌。所以,作品當中充斥著人性的元素,并充斥著人性的感官上的真實,展現出對人的感情向往。我們在古希臘瓶畫以及古羅馬壁畫《采花少女》當中,可以看到藝術家日常生活中的繪畫方式。古希臘瓶畫也追求著自己的感官真實,但是受限于當時的解剖知識和透視知識,所表現出來的繪畫語言形式概念的成分還是大于了視覺的真實,而且這個時期的繪畫所表現出來的效果和平面的圖式語言非常相像,尤其在古希臘瓶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都給人一種平面的感覺,給人一種視覺符號的沖擊。如果我們說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雕塑和繪畫是對視覺絕對的真實再現,那這必定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為,當時的知識水平嚴格限制了繪畫的表現方式。在古希臘時期的繪畫中,圖式語言占主導地位,但又有著立體視覺真實的影子。所以,這個時候的繪畫還是較為原始的。
中世紀是一個貫穿著基督教的時代,從君士坦丁大帝確立了基督教會的正統地位之后,中世紀的藝術形式就基本上定下來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手稿、壁畫、羊皮紙繪畫當中都充斥著基督教的力量,還有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人物、近小遠大的混亂的透視關系、人物的正面和側面單一的概念表現、缺乏透視的美、混亂的解剖學常識以及混亂的空間關系,這些居然共同構成了中世紀的傳世繪畫元素。通過對古希臘、古羅馬繪畫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形式進行比較,不少人認為中世紀繪畫是個倒退。因為,評論者所站的角度是視覺的絕對真實,對客觀的高度還原,但當我們細細品味中世紀藝術作品中的一些繪畫,例如馬修·帕里斯的《大編年史》當中的插畫,我們不難看出這種平面畫的美。它的美不在于視覺上的模仿,不在于視覺上的高度還原,而在于一種圖式的力量,一種詮釋和概括的力量。它與高度的視覺真實所展現出來的美不一樣,是一種符號與概括的美,類似于文字一樣的記錄,也使近千年人類的繪畫得以延續(xù)和保存。
文藝復興悄無聲息地到來了,產生了偉大的“三杰”,其中,達·芬奇還擁有著一個科學家的身份,正是這種極具理性和縝密思維的科學理論的發(fā)明,給美術界帶來了一個新的繪畫方式,就是對視覺高度真實地還原。這也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藝術家所期望達到的,想不到在中世紀之后迎來了這么一個所謂的視覺真實的高峰,而這期間達·芬奇尤為突出。愛因斯坦說過,如果達·芬奇的科學理論得以實踐的話,那么,世界科學至少將提前五十年時間。他的傳世作品《最后的晚餐》,人們認為其是科學與藝術的高度融合,這個是不無道理的。從表面看上去,餐桌上居然蘊含著對水紋的分析,這個時候圖式語言的直接體現越來越弱化了,視覺的絕對真實成為了畫壇的主導力量。但是,在達·芬奇的手稿當中,依然可以看得出來他對圖式語言的追求。那么,是不是追求視覺真實、追求透視、追求解剖就要把圖式放在一邊呢?答案是否定的?!叭堋币约拔乃噺团d時期幾乎所有的杰出藝術家當中,很多藝術家都繼續(xù)著自己的手稿,手稿當中充斥著豐富的圖式語言,圖式就以這么一種奇妙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文藝復興之后的幾百年時間里,藝術家們一直遵循著解剖學、透視學和光學的理論來創(chuàng)作。在這個過程當中,圖式的成分其實是隱藏起來了,并不像中世紀時期那樣顯露在外邊。圖式隱藏在幾何學當中,隱藏在解剖學的概括中,隱藏在透視學的輔助線里面,而這些共同構成了文藝復興之后繪畫的多種形式與多元面貌。筆者在這里要著重強調的一點是,圖式語言的作用在文字復興之后反而顯得更加重要。十九世紀印象派迅速崛起,隨后又涌現出大量其他畫派,比如野獸派、立體派等。所有這些畫派其實是對文藝復興以來的寫實油畫又一次系統性地顛覆。圖式在其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的畫派認可圖式的觀念,有的直接用圖式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回到了中世紀的風格,我們就拿后印象主義畫家高更的作品來說,他其實是借鑒了印象主義又重新對事物的標準和原型進行了重組和還原。野獸派對圖式的理解在表象上就能看出來,直接體現圖式語言的豐富性。在西方繪畫當中,尤其是近代繪畫中,對圖式運用最為巧妙得當的莫過于塞尚和莫蘭迪了,塞尚是直接運用圖式的概念對畫面進行重組,甚至在色彩上也運用相應的手法,使畫面更具有真實感。意大利畫家莫蘭迪就在塞尚的繪畫基礎之上執(zhí)著、單純地對畫面進行了一場深入內心的真實探索活動,而這種探索活動是藝術家對一種獨特視覺經驗表達的延續(xù),這種延續(xù)影響著世界和中國的畫家。
西方繪畫發(fā)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中國也引入了油畫,中國油畫產生的時間并不長,但圖式一樣展現出了自身的魅力。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美術新潮時期,個性圖式成為評論界所熱捧的一個話題,圖式這個詞本身屬于哲學概念,但和繪畫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體現的卻是藝術家重要的語言特征和主觀個性的視覺表達。從自身的畫面經營角度來說的,如何在繪畫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和繪畫語言,圖式就成為重要的一個切入點,這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我們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圖式語言以各種各樣豐富的形式表現在畫面當中,在中國的油畫理念中,圖式與其說是一個具體的視覺符號,不如說是一種理解方式,一種抽象概念,一種對畫面的整體概括和經營把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像夏俊娜這樣的畫家,也可以看到像馬保中這樣的畫家,他們在圖式語言的運用當中,都展現出了自己繪畫語言豐富的個性特征。
圖式語言在西方繪畫當中,乃至短短的中國油畫史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圖式語言對我們的美術和教學應該是大有啟發(fā)和作用的。下面就來談一談圖式語言在藝術學院基礎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圖式語言是一種重要的借鑒方式,是繪畫的基礎,我們在還未進行透視學、解剖學、光學、幾何學等科學原理講授的情況下,都會用線條進行一定的涂繪,我們把這種涂繪稱為是繪畫的原始沖動,這些共同構成的就是圖式語言的基本外化表現。所以,我們在系統教學之前,進行點、線、面三元素的基本涂繪練習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圖式語言的重要構成元素。
其次,圖式語言有助于我們理解高度真實繪畫的內在概念和外在表現形式。比如,前文提到的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構圖方式用圖式來還原就是水的波紋。所以,作為圖式語言,它幾乎是繪畫的全部,圖式作為觀念是理解全部繪畫的鑰匙,作為輔助手段,它是所有寫實繪畫的輔助型和真實型的基本元素。
第三,圖式語言能幫助我們理解繪畫的本質。因為有很多作品本身的概念就是以圖式理念為準的,而不是以眼睛看到的真實性為準。所以,這就有助于我們理解繪畫史上所有作品的本質。
第四,在我們創(chuàng)作的具體過程中,很多復雜的作品,尤其是油畫從起稿到完成要經歷一個復雜的過程,而最初階段是由基本型構成的。我們很少從局部開始完成,而這個基本型的理念就來自于圖式的理念,我們可以把最復雜的還原成最簡單的圓形、方形、三角形、橢圓形等幾何圖形,而這些最簡單的圖式也構成了最終復雜的畫面。所以,在學院教學中,重視圖式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從幾何石膏的教學設計來看,就知道圖式教育的重要性了。
第五,將圖式運用在學院最復雜的課程中。學院的必修課程中,難度最大的莫過于人體素描和人體油畫了,臉部的特征尚能概括,但是身體上的形,尤其是軀干部分的肌肉和結構轉折部分就顯得尤為困難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借助圖式語言的力量來概括,先做減法,等大形完成之后再來做加法,豐富畫面的元素。所以,圖式語言在人體教學的表現上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在班瑪斯和荷加斯的繪畫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們對自身圖式語言的把握是十分到位的。
學院的課程門類是千變萬化的,種類也是層出不窮的,近年來也出現了很多新專業(yè),不管是哪個專業(yè)的哪個科目,無不充斥著最基本的形,就像人體的細胞一樣。如果細胞構成了人體的全部,那么,圖式就是繪畫的細胞,它幾乎構成了繪畫的全部。從觀念到外化,圖式在學院教學當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未來圖式的生命力會越來越強大,可以給學院教學帶來越來越多的活力。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將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也是一個理念的勝利。人類文化遺產傳承了幾千年,圖式就是其中最珍貴的遺產,散發(fā)著自己獨特的光芒,圖式語言將在繪畫中延續(xù)自己的故事。
參考文獻:
[1](美)大衛(wèi)·羅桑德:《素描精義》,徐彬、吳林、王軍 譯,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2]劭大箴:《圖式與精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2。
[3]過宏雷:《圖式的睿智》,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1。
[4]趙?。骸端孛琛罚厦佬g出版社,2005。
[5](美)杰弗里·E·楊:《圖式治療》,崔麗霞 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