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所在,對學生成才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在新時期發(fā)展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融,信息網絡普及發(fā)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诖?,下文主要結合工作經驗,對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成長成才進行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課題(SGH17444)階段性成果。

人才培養(yǎng)對于高校教育而言至關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隨著我國新時期社會轉型速度的加快,文明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諸多挑戰(zhàn)。當前,如何開展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已經成為教師群體廣泛熱議的話題。

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成長的關系

1.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風向標,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大學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三觀”的黃金期,在此階段,大學生確立的價值取向直接關系到其未來發(fā)展,影響學生的文化認知與思維判斷。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義務為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提供指導,借助開展思想文化教育、構建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等,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1]。

2.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驅動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大學生成才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既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又需要專業(yè)教師隊伍用理論指導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在大學教育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學生成才需求,分析學生的行為特點、思想變化,依照人才培養(yǎng)方向設計針對性的培訓計劃;要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選定人物典型并授予其學習殊榮,以激勵學生;要教育學生明辨是非,促使其健康全面成長。

3.大學生成才過程有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構建育人機制

高校大學生成才教育過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驅動力[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質量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學生思想文化內涵的形成情況。同時,大學生在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會不斷創(chuàng)新,對創(chuàng)新教育提供了諸多啟發(fā),也為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優(yōu)化提供了參考素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成才面臨的挑戰(zhàn)

1.政治因素方面

基于新時期發(fā)展背景,我國經濟發(fā)展勢頭正猛,多種文化交融,經濟關系變得錯綜復雜,社會大眾越來越渴求多元文化。同時,在實際發(fā)展中,一些陳舊的、不符合教育發(fā)展的思想意識逐漸被剔除,而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現象也愈發(fā)顯著。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給高校育人工作帶來巨大影響,既牽連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影響學生正確“三觀”的構建[3]。

2.文化沖擊方面

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育環(huán)境相對較為封閉,大學生很少有與外界接觸與交流的機會,而隨著網絡的普及,新媒體被廣泛應用至學校教育,大學不再是封閉的“孤島”。據現有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最少有3個小時,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5個小時,甚至有百分之六的學生每天玩手機的時間超過了12個小時。尤其是微博、知乎、微信等社交軟件的出現,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成為了“低頭族”,沉浸在網絡中。從課堂表現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持有冷漠及抵觸的態(tài)度,甚至懷疑一些人物事跡的真實性,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3.教育對象的變化

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相比,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出現許多變化,給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影響。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學困生數量增加。由于高校不斷擴大招生,學生間的學習差距越拉越大,若不能徹底解決此問題,將很難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其二,班級貧困生數量增加。高校每年的貧困生補助資金是有限的,不能照顧到所有家庭條件差的學生。部分學生迫于生活費緊張,選擇利用課余時間兼職,致使課堂學習精神不佳,成績一度下滑。其三,心理問題學生數量不斷增加[4]。最近幾年,由于家庭教育、專業(yè)發(fā)展壓力、抗壓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患上心理障礙疾病。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成才

1.重視實踐訓練,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基于素質教育改革背景,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育,需要借助正確“三觀”的引領。教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執(zhí)行者,應堅定教育信念,不斷深化思想教育程度,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為了實現既定教育目標,教師需以社會實踐活動為突破點,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社會實踐。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實踐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機會。同時,教師應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此外,高校方面還需從營造良好教育環(huán)境這一點入手,為學生講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活動中合理滲透核心價值觀內容,促使學生自主反思學習行為,陶冶人文情懷,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做好督導工作,引導學生踐行核心素養(yǎng),與學生組建友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思想文化的發(fā)展[5]。

2.構建高素質專業(yè)強的教育隊伍

現階段,高校輔導員懈怠學生管理工作的現象愈發(fā)嚴重,甚至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高校方面要注重對輔導員進行職業(yè)道德培訓,使其真正認同工作崗位。以現有輔導員為基礎,構建一支教育能力強、職業(yè)素養(yǎng)高的師資隊伍,促進教師隊伍專業(yè)化發(fā)展。高校輔導員除了要依照大學生成才教育目標廣泛學習教育方法與職業(yè)技能之外,還應自主學習心理學等其他專業(yè)知識,以提升服務能力。高校方面則要為此投入一定資金,在政策、機會、職稱評定上提供一定的激勵方案,將此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3.構建校園文化,發(fā)揮文化育人功能

一方面,建設良好班風學風。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單位,不僅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還直接關系到校園文化的構建。教師要從構建良好班風學風入手,不斷提升班級凝聚力。著名教育學家孫端提出,凝聚力是群體對同一環(huán)境下個體成員造成的影響,造成的影響愈大,那么班集體的凝聚力便越強,個體便更加認同群體?;诖耍處熢跇嫿▋?yōu)良班風過程中,要精心挑選班干部,以文化的力量引領學生,切實增加學生間的凝聚力,使其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文化認同感,為后續(xù)工作的開展奠定扎實基礎。

另一方面,充分彰顯制度文化的約束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依托制度環(huán)境的幫助?!按髮W生行為準則”能對學生日常學習行為進行約束,為了使學生更加理解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高??梢栽趯W生入學時,開展一次制度宣誓活動,引導學生提取核心信息,并在制度的管制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校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yǎng)方向制訂管理體系,此類管理體系除了要展現社會發(fā)展對素質人才的道德品質要求,還要展現不同主體間的道德取向,為學生構建優(yōu)質的成長環(huán)境。同時,在落實管理機制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維護學生的個人權益,為學生提供發(fā)言的機會,注重人文關懷。

4.善用新技術,滿足成才需求

信息技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師要巧用新技術,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與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一方面,轉換教育指導形式,由最初的語言講授轉向師生互動型教育指導;另一方面,轉換教育指導思想,定期開展網絡授課活動,為學生介紹最新的政策文化,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依據學生現存問題制訂解決方案,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針對性。

結 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時期教育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好教育任務,必須要認清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成長成才教育的關系,自主創(chuàng)新教育方案,巧用多種新技術,結合社會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使其在實踐體驗中形成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

參考文獻:

[1]高歌:《大學生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特點分析——評〈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及成長成才規(guī)律研究〉》,《中國教育學刊》2015年第9期,第134頁。

[2]廖敏:《論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系——以高職院校為例》,《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第9期,第30頁。

[3]李斌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研究的拓新之作——評〈大學生成才導航工程論綱〉》,《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年第14期,第96頁。

[4]牛杰:《從“4A”論看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的成才之路》,《宿州學院學報》2017年第24卷第3期,第39-40、50頁。

[5]周洪芳、王秀彥、邱曉飛、趙曙東:《開展“成長、成才、成功”主題教育 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第404-4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