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學報的發(fā)展路徑探析——以《西安工業(yè)大學學報》為例
作者:于孟晨 西安工業(yè)大學學報編輯部 陜西西安
發(fā)布時間:2018-11-20 15:14: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當下,隨著我國高校學術產出及高校工作者對高質量學術平臺需求的與日俱增,高校學報的發(fā)展去向是困擾我國高校學報工作者的一大難題。眾所周知,高校學報的生存與發(fā)展,有賴于各高校自身的特色建設。高校只有在形成自身特色與品牌的基礎上,加強學術建設,才能全面提升學校在行業(yè)內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而高校學報應依據學校辦學特色,全力打造精品欄目、提升學報編輯業(yè)務水平,組建一支高質量的作者隊伍,進而加強對外交流,彰顯學報特色,使學報煥發(fā)出勃勃生命力。
【關鍵詞】高校學報 精品欄目 編輯水平 作者隊伍
基金項目: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7JZ004);西安工業(y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重點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XGSZ2017001)。
《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高等學校學報是高等學校主辦的、以反映本??蒲泻徒虒W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刊物,是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泵鎸θ遮厙谰陌l(fā)展形勢,高校學報要想謀求生存與發(fā)展,就必須從自身特色建設入手,努力提高報刊學術水平,形成自己的個性、特色與品牌,從而吸引讀者關注,并形成高質量、穩(wěn)定的作者隊伍,不斷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彰顯特色是高校學報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
1.地域文化特色
西安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積淀,也孕育了不同特質、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無論是兩千多年前的西漢,還是一千多年前的盛唐,都為西安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弘揚漢代雄風,承傳盛唐文化,享有周秦漢唐文化的地理優(yōu)勢,這是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復制的。同樣,陜西作為全國文學的重地影響深遠。陜西三種不同的地貌造就了三位風格迥異的作家——陜北自由奔放的路遙、關中樸實厚重的陳忠實、陜南靈秀俊逸的賈平凹。因此,對于陜西各高校而言,有著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只要善于挖掘資源,在地域特色工作上做好、做足、做透,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工業(yè)大學學報》開辟的“區(qū)域經濟”欄目,依托學校經濟管理學科優(yōu)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紅色特色
陜西是全國紅色文化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當下,陜西的紅色文化資源不僅數量繁多、內容豐富,而且主題鮮明、獨天得厚。因此,作為陜西寶貴的精神財富,大力發(fā)展紅色文化產業(yè)、推動陜西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僅有助于塑造學報的辦刊特色,更有助于增強陜西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陜西的文化軟實力。也正是基于此,《西安工業(yè)大學學報》專門開辟“思想政治理論研究”欄目,利用陜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組織相關研究文章,使紅色歷史資源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的豐碩成果。
3.本校特色
本校特色是學報的主要特色之一。因為學報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把學校各門學科的學術現狀和發(fā)展趨勢記錄在案,讓校內外了解該校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以筆者所在的西安工業(yè)大學為例,兵工精神是學校的歷史傳承,兵工精神是學校改革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爸艺\進取,精工博藝”的校訓更是與吳運鋒“把一切獻給黨”的兵工精神一脈相承,體現了多年來學校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對工作的精益求精,記載著學校為國防工業(yè)和區(qū)域經濟社會服務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歷程?!段靼补I(yè)大學學報》作為一個信息平臺,依托著學校的兵工特色及學科優(yōu)勢,開辟了《光電工程》《機電工程與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欄目,并將保密審查作為編輯工作的一個重要支點,學報質量連年提升,已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方陣,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4.學術特色
學報要發(fā)展,要吸引讀者和作者,最根本最關鍵的還在于學術特色?,F實中,一些高校學報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學術定位不清、缺乏學術特色的問題。基于此,近年來,教育部著力打造“名刊工程”“名欄工程”,引導高校學報走品牌化、特色化、專業(yè)化發(fā)展道路,進一步催生理論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學報要找準在同類學報乃至整個高校學報界中的位置,通過自身學術定位找到和培植發(fā)展的生長點,精心打造刊物的學術特色,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fā)展。
如何確立特色
高校學報要形成個性特色,就應根據讀者需要,精心策劃,從取舍稿件的標準、尺度,追求的審美情趣,以及給人的閱讀感受,到封面設計、欄目設置、插圖的選用、版式安排,乃至字號、字體的選用,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于學報而言,其形成和保持特色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專業(yè)設置
當前,由于種種因素影響,高校專業(yè)設置追求大而全、小而專,由此也導致學報“欄目大拼盤”。最終只是使學報某個欄目在圈內占有著一定優(yōu)勢,但想保持特色無形中就變得艱難了。
2.自身定位
學報的自身定位影響刊物發(fā)展的走向,這就要求學報要做到開門辦刊,走內涵發(fā)展之路。但當前不少學報缺乏明確的辦刊定位,固守“以內稿為主”的辦刊思想,對外來稿件不是拒之門外就是盡量縮小錄用比例,這就導致文章質量大受影響,從而極大地制約了學報的特色發(fā)展建設。
3.欄目設置
學報有沒有特色,從其開設的欄目就能看得出來。然而,目前遍觀各高校學報,尤其是一些普通大專院校的學報,往往是欄目雷同、文章水平參差不一。由于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甚至在欄目設置上還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傾向,導致學報成了學科大全,成了一個共性學報。
4.作者隊伍
由于缺少辦刊經費,目前學報主動尋找好稿的積極性不足,靠自由來稿根本無法體現學報的特色。而自由來稿中校內文稿占了絕大部分,這部分稿件實際上質量參差不齊,難以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除此之外,絕大多數學報編輯部人手緊張,導致學報在特色建設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形成特色發(fā)展的舉措
1.依據所在學校自身特點,走特色之路
學報為高校所辦,當然就不能脫離學校這個“母體”。并且,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或主干學科,這都是提升學報特色的最寶貴支撐。實際上,依托本校學科優(yōu)勢,還能確保編輯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及學報服務本校學術科研職能的實現。
2.主辦精品欄目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學術期刊要想求得生存,并不斷發(fā)展壯大,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精品欄目,即“拳頭”欄目。而精品欄目也不能脫離期刊的定位,其刊發(fā)的文章必須是某一學科、某一學術領域、某一學術門類或某一重要的學術理論問題。如,《西安工業(yè)大學學報》就曾利用陳忠實客座教授優(yōu)勢,專門開辟文學藝術、管理科學等相關專欄,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3.加強對外交流
高校學報一般承擔著學術交流、宣傳科技成果的重要任務。要構建學報特色,就需要加強對外交流,主動參加一些全國性學術活動,爭取優(yōu)質稿源。同時,在與同行學習交流中,也能相互了解,取長補短,體現特色。
4.提高編輯水平
特色是刊物的生命。這就要求編輯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熟練的編輯技能,以及較高的學術水平,對每一篇稿件認真把關,防止學術不端行為的發(fā)生。
5.組建作者隊伍
學報的發(fā)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作者隊伍。學報要塑造自己的特色,就要下大力度培養(yǎng)核心作者群,尤其在特色欄目領域,更應組建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作者隊伍。
總之,特色是高校學報的立報之本。只有千方百計凸顯辦刊特色,因地制宜,依托學科優(yōu)勢開辟欄目,努力提高編輯水平,才能提高辦刊質量,才能更好地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讀者,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于孟晨、汪湘:《高校學報特色如何確定與維護》,《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0年第15卷第2期,第118頁。
[2]萬生更:《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價值探析》,《理論導刊》2010年第4期。
[3]《黨史成果轉化彰顯資政育人功能》,《陜西日報》,2011年10月26日。
[4]任山慶:《高校學報的特色塑造》,《今傳媒》2006年第11期。
[5]張建軍、李春風:《新形勢下學術期刊編輯的不足與提升途徑》,《編輯學報》2013年第4期。
[6]劉娟:《“以問題為中心”的高校綜合性學報辦刊模式探究》,《編輯之友》2013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