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中,課外素材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是對課堂知識的有力補充,對教師講解的透徹闡述。如何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搜集運用好課外教學素材,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1.研究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搜集素材

在教學設計時,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課本上的例子不能完全闡述清楚、講透課本知識,或老師講透了,但學生不能完全理解。這時,我們需要搜集一些與課本內(nèi)容相關的素材內(nèi)容補充闡述,増強講授效果。在搜集素材時要研究一下教學內(nèi)容,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次、重難點是什么,要教什么,課本中有什么實例,哪些地方需要補充一些素材。列出所需素材的清單,根據(jù)我們的需求再去搜集素材。

例如,在講解《天上人間——壁畫》中的唐代《狩獵出行圖》時,課本選取的圖片是《狩獵出行圖》局部,只能看到細節(jié),不能看到此幅墓室壁畫的全貌,讓學生有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所以需要表現(xiàn)壁畫全貌的照片加入。全貌照片可以看到壁畫所在位置及周圍環(huán)境,學生能從中感受到墓室的宏偉,接下來教師把全景照片與局部細節(jié)照片結合,將墓室環(huán)境及畫面氣氛、繪畫技法綜合起來講解,學生會比較容易理解唐代章懷太子生前的奢侈生活。

美術素材的種類多樣,在搜集時盡量找與課本不同類或不同性質的相關素材來補充,深化主題。在介紹《華夏意匠——建筑藝術》中的“故宮建筑群”時,課本只是文字表述。這里就需要我們搜集能夠真正看到全貌的故宮鳥瞰照片或俯視結構圖,高中學生一看就會很容易明白故宮的整體布局。

2.根據(jù)本節(jié)需要,加工處理素材

美術素材的加工處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上《美術鑒賞》中的外國美術《心靈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時,講到哥特式建筑,課本中沒有講什么是哥特式建筑。在網(wǎng)絡上搜集的文字素材有些太專業(yè)化了,如“尖頂拱門,……尖肋拱頂,具有飛扶壁”,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我就把語言通俗化,總結成比較明晰、能夠表達哥特式建筑特點的句子,并用能表現(xiàn)其特點的照片來說明。講述整體特點時,運用整體照片,講到局部時運用局部照片,運用Photoshop圖片處理軟件或Powerpoint軟件在全景照片和局部圖片相應位置打上其相應的名稱或特點進行標注,例如,在素材圖片上加“飛扶壁”“尖頂拱門”“尖肋拱頂”等。例如,在《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印象派與后印象派》一課中,在講到法國畫家德加的作品時,課本上選的是《舞臺上的舞女》,單從這幅作品中看不出印象派主要的特點,可在網(wǎng)上找他的其他作品,如《著粉紅妝的舞女》,與課本中的作品共同清晰地體現(xiàn)出印象派風格。

3.根據(jù)教學目標,把握好課外教學素材的量

教師在搜集課外教學素材時,要考慮本節(jié)課的時長和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的知識總容量。教師搜集的素材實例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增加的素材不宜太多,素材份量不宜太大,素材份量太大學生學習負擔就會加重,要與教學目標一致,給學生學習留有一定的思考探究時間。

4.結合課本中的實例,巧妙運用課外教學素材

教學素材分為了解性的、理解性的、掌握性的,具體用什么形式呈現(xiàn)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同時運用幾種不同形式的素材,但是銜接過渡要自然。巧妙運用素材,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到學習中去。以《大河之源——史前美術與古埃及美術》中的古埃及相關內(nèi)容為例,學生在看課本的圖例時,我播放了幾張電影《木乃伊》的圖片,畫面中有金字塔和古埃及人物著裝的形象,并對照圖片簡潔地講了與此場景有關的故事。圖片中黯淡的背景色彩、神秘的人物故事、奇特的服飾吸引了學生,學生很想了解古埃及的相關知識。在我的指導下,學生自動對照課本圖片與文字去分析、探究古埃及,探究它的建筑、繪畫及雕刻,追尋其特點。學生的自我探求意識增強了,課堂學習有了較好的效果。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中,搜集與運用課外教學素材前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內(nèi)容,研究學生,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原則,這樣才能合理運用課外素材提高課堂授課效果。

作者單位 陜西省千陽縣千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