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山水 嗅花香——參加“行走之語文”研學旅行實踐偶得
作者:閔紅利
發(fā)布時間:2019-05-14 09:20: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研學旅行是近兩年新興的一種學習實踐方式。對于我們這個相對較為落后的三線城市而言,研學旅行算得上是前所未聞、敢想不可為的新潮事兒。
對于一線語文教師來說,長期固守著三尺講臺那片方寸之地,守著課本,一切盡在咫尺之間。即便偶爾帶學生搞些課外實踐,也是離不開鋼筋水泥,離不開四墻之內。學生整日面對的無非是毫無生氣的課本和侃侃而談的老師,眼界也被局限在并不寬廣的校園之內。
自從有了第一次研學旅行體驗,我深刻地體會到,有限的教學空間著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的自由。僅有的課堂,僅有的課本,的確無法滿足現代教育和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需求。話說回來,要真正將研學旅行落在實處,實現預期設定的目標和使命,絕不是走形式、擺花架子、趕個時髦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一、要將研學旅行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研學旅行是一種旅行式學習。語文的旅行式學習與課堂教學一樣,都要事先根據研學目的、研學地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不同的是,研學旅行的所有設計還要在準確定位和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處理好研學旅行與語文課堂教學的關系,讓語文課堂和研學旅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要在研學旅行的設計中,既要凸顯旅行式學習靈活、多角度、空間廣闊的特點,又要將課堂教學中的知識積淀滲透其中,使二者相互補充、相互為用,從而打通學生語文學習從課堂走向實踐之路,讓學生經歷生動而完整的學習過程。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行走之語文”這一研學旅行活動中,精心設計了“知識鏈接”“更多延展”“好文共賞”“現場活動”和“游歷足記”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在課堂上積累的知識,與研學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結合在一起,并動手將自己的所獲以繪畫、游記、詩歌等形式展現出來。讓孩子們沐浴在綠蔭花香中真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學語文、悟語言,實現語文學習與研學旅行的融會貫通。
二、正確處理好“研學”與“旅行”的關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遺憾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的小學生只知埋頭苦讀,我們的教師只知滔滔講授,卻忽略了甚至遺忘了很多知識僅靠面授、灌輸是無法得其精華和舉一反三的,所以當下學生需要更多的親身體驗和經歷。要想真正使小學生拓寬視野,撥開表象見到本質,激發(fā)思維并創(chuàng)新學習,就必須得走出禁錮身體和思維的“籠子”,回歸到大自然中去,在山水間,在花草中感受生活中的語文,感受鮮活的知識。
可在實際中,我們經常聽到和看到的是,有些學校組織一大幫學生坐著大巴車,浩浩蕩蕩,名為研學,實僅旅行。到景區(qū)后,無非是擺些花架子,合個影,留足應對上級部門檢查的各種資料。做得好的,也只是讓學生返校后,每人交一篇心得體會就算完事。這樣簡單、粗糙的活動安排,對于孩子們來說,放下各科學習的壓力,又能和同學們出去玩一天,肯定是好事,必然樂此不疲。至于有沒有什么真正的教育意義,沒有人重視或計較。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边@話說得很有思想。但我們開展研學旅行,要走的是一條二者兼容的路子,要讓孩子的心靈和身體都在路上。
三、將研學旅行與校本課程開發(fā)聯系起來
從某種意義上說,研學旅行與校本課程非常類似,兩者都是對某種有教育意義和教育價值的資源進行開發(fā)整合。只不過,校本課程的組織形式更加明了,呈現的方式也更加清晰,設計和編撰更加系統(tǒng),也有實質性的載體呈現?;貧w到研學旅行上,旅行地點的選擇、游覽資源的開發(fā)、任務的確定、學具的配備、講解員的培訓等,這些都是研學旅行這門課程所要考慮的。既然要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那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經過認真研究和思量。研學旅行選擇的內容需富有鄉(xiāng)土氣息,根植于學生生活,是學生平時可以接觸和感受到的。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為研學旅行正名,其深刻的教育價值才能夠凸顯出來。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和研學旅行的獨特優(yōu)勢。讓學生走進家鄉(xiāng),享受大自然的豐富與多彩,開闊眼界,拓寬知識面,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感受家鄉(xiāng)的文化底蘊和魅力。這就需要我們這些研學旅行的頂層設計者,提高站位,長遠規(guī)劃,并有計劃地確定每一次研學的主題。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之后,再將這些研學旅行的一個個主題串聯起來,組合編排,就會成為屬于自己且比較系統(tǒng)的校本教材。
拿我校的“行走之語文”為例,我們圍繞“臨渭自然風光”,以區(qū)內的名山作為主題,對每個主題的研學都進行精心設計,開發(fā)出了天留山、石鼓山、秀龍山等幾個單元活動手冊。隨著這項活動的深入開展,還會有古跡、水文化、農耕文化等單元活動手冊,并最終形成實實在在的“大美臨渭”校本教材。
令人激動和喜悅的是,有很多教師都積極地加入到研學旅行活動的行列中來,研學旅行也得到了許多學者與專家的青睞和重視。研學旅行正在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更多的學生變得更有素養(yǎng),更有韻味。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育紅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