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政課教師須修煉六項“內(nèi)功”
作者:閆生厚
發(fā)布時間:2019-06-14 10:19: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今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diào):“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背踔袑W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正值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迫切需要教師在思想品德的發(fā)展上給予正確引導和有效幫助。思政課教師是初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責任重大,必須修煉六項“內(nèi)功”。
1.高尚的師德師風。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是思政課教師最根本的底色;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一個師德失范的思政課教師縱使自身擁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其育人成效亦如同沙丘之上的城堡,經(jīng)不起半點風雨的洗禮,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轟然倒下。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要認真學習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領會精神,把握實質(zhì),不斷提高對師德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真正把師德建設擺在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首位,作為自己從教立業(yè)的根本;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政治定力,增強鑒別能力;要堅持向師德楷模學習,對照先進真學實學,尋找差距真改實改;要自覺遵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職業(yè)行為準則,始終將高尚的師德融入到教書育人的每一個細節(jié),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傳遞正能量,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自覺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2.堅定的理想信念。于漪老師認為:教師“最根本的是自己心中要有共產(chǎn)主義旗幟飄揚,對黨對社會主義要滿腔熱情滿腔愛,堅信共產(chǎn)主義一定能實現(xiàn)”。正是對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理想和信念,于漪老師70年如一日,“始終堅持教育,堅信中國需要教育,教育將成就中國”,為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成為師者楷模。
“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弊鳛橐粋€有理想信念的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堅定地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堅定地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定地熱愛教育事業(yè),不論何時何地,為黨育人的初心不能忘,為國育才的立場不能改。這是一個思政課教師最起碼的政治條件。其次,要不斷加深對共同理想信念的認同,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領悟,真學、真信,入腦、入心,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豐富自己、壯大自己。再次,要牢固確立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保持家國情懷,心里始終裝著國家和民族,神采飛揚地講解,理直氣壯地引導;要自覺學習、光大、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自己的課堂充盈中華民族的基因;要善于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jīng)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歸屬感,成為有理想信念的年輕一代。
3.深厚的仁愛之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超乎父母之愛的崇高的愛,是排除了私心雜念的大愛。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diào),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當代教育家顧明遠先生認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足見愛對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學生正處于由兒童向青少年過渡的關鍵時期,他們充滿活力、思想活躍,但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人格特點以及社會經(jīng)驗等都有待于進一步發(fā)展。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父母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但又自我封閉,不愿與老師、父母交流,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父母的表揚和批評;他們希望學校、班級給自己帶來歸屬感、安全感、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但又不愿主動參與集體活動,有的學生還經(jīng)常違反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欺凌弱小,個別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擔當?shù)取?/p>
諸如此類,都是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不協(xié)調(diào)引起的,但又是初中學生青春成長的常態(tài),這些不確定也是學生在初中階段自我認知上的調(diào)整,是兒童向成人過渡中的自我解放。這些問題正是初中思政課面臨的主要任務。這就要求初中思政課教師不僅要關愛全體學生,更要關愛學生的一切。
關愛學生的一切,首先對學生的青春成長要有比較全面、正確的認識。這是關愛學生一切的基礎,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把學生當作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生命個體來對待,把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當作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使命來完成。其次,要包容學生的一切。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更不能以成績高低、家庭出身來區(qū)別對待;要包容學生的不足,把學生的過失當作進行品德教育的起點和最好資源。再次,要一生一策,講求藝術。要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樣,講好“四顆糖的故事”,將每一個學生真正裝在自己心中,全面了解他們家庭、學習、生活的基礎和現(xiàn)狀,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措施和方法,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給予準確引導,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初中生活,并為今后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開闊的知識視野。初中思政課是一門綜合學科,課程內(nèi)容不僅涉及語文、歷史、地理、數(shù)學等學科知識,而且整合了有關法律、倫理道德、心理健康、國情等方面的內(nèi)容,加之當前科技突飛猛進,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如果教師不堅持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就難以勝任本職工作,更難以有效指導和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不斷豐富本學科知識。有統(tǒng)計表明,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在日后的工作中只能用到其中的20%,而80%需要在工作中重新學習。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堅持學習本學科知識,全面吸收學科發(fā)展最新成果,不斷重構學科知識體系,確保自己的學科知識既有深度又有高度,這是做好學科教學工作的基礎。
廣泛涉獵相關學科知識。初中思政課教學需要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處理與自身、與他人和集體、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需要以一定的知識為依托,借助知識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因此,思政課教師,還要廣泛學習有關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并靈活運用。
系統(tǒng)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法律法規(guī)知識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學、心理學是開展和改進教學工作的支撐,必須不斷學習,才能主動應對和服務學生的發(fā)展;法治教育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當前思政課教學應該加強的內(nèi)容,作為教師要加強對新修訂《憲法》等法規(guī)以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學習,以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5.精湛的教學藝術。教好課,是思政課教師立業(yè)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tǒng)一”,就是一堂思政好課的標準。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堅持磨煉教學藝術,把每一堂課上好,讓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使學生保持較高的“抬頭率”。
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要圍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更加關注學習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chǎn)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價值觀;既要著眼顯性的、看得見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更要著眼隱性的,看不見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堅持單一與綜合相結合、顯性與隱性相結合、長期與短期相結合。
恰當處理教材。要構建“教材價值”理念,真正讓教材成為師生生命和生活在場的平臺,成為價值觀健康生長的土壤;要善于挖掘其他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善于將各學科相關知識有機融合,綜合講解,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思政課教材的知識點,運用思政課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把課堂搬進社會。要時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與時下的熱點新聞、社會事件相結合,巧妙確定實踐和教育主題開展教育活動;要通過課堂引領學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熱愛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感悟人生的真諦,促進思想品德的健康發(fā)展。
6.常新的自主能力。加強新知學習。未來已來,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只有養(yǎng)成持續(xù)學習的習慣,時刻站在時代潮頭、學科前沿,準確把握最新成果,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讓課堂變得有意思、有意義;要主動研究學生的思想動向和特點,研究時事熱點,研究新問題,才能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思政課教師還應主動研究自己的教學,自覺開展自我反思和課題研究,以研究、反思促進教學工作的改進和自身素質(zhì)的持續(xù)提升。
強化自我約束。如今教師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各種各樣的困惑也越來越多,而外在的激勵手段相對匱乏。此時教師自我管理的能力就顯得愈發(fā)重要。思政課教師要學會自覺接受黨紀國法和各種制度的約束,做到不逾越制度的紅線;要主動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學會積極傾訴、發(fā)泄,做一個積極健康的人;尤其要學會管理好與家長、學生相處時的情緒,杜絕教育教學行為的情緒化。
提高信息素養(yǎng)?,F(xiàn)在的初中學生是信息社會的原住民,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甚至比教師都高,必要的信息素養(yǎng)已成為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本前提。作為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更要有運用信息技術和自媒體開展教育教學的能力。在教學中,還要加強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傳播媒介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以及學會理性利用現(xiàn)代媒介參與社會生活、自覺抵制不良信息誘惑的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隴縣教學研究室
閆生厚,陜西省隴縣教學研究室主任,正高級教師;全國基礎教育校本科研工作拔尖人才,陜西省中小學校本研修指導專家,陜西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陜西省先進教研工作者,寶雞市優(yōu)秀教師;陜西省教育學會理事,西北課改共同體副理事長;發(fā)表教學成果多篇,主持完成了多個國家級和省級課題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