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育系統(tǒng)扶貧工作者群像:上善若水,師者仁行
作者:馮麗穎
發(fā)布時間:2019-09-10 08:51:22 來源:教師報
自“發(fā)展教育脫貧一批”的沖鋒號吹響后,陜西教育行政部門緊鑼密鼓地付諸實施了一攬子重磅行動:精準資助全覆蓋,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數十萬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全省高校與有脫貧任務的縣(區(qū))的“牽手”,使得高校的科研、人才等資源優(yōu)勢,日益轉化為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動能……
2018年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分別獲得省級綜合評價“好”的等次,形成的經驗在全國教育扶貧論壇上作了交流。這閃亮的成績見證著一大批陜西教育人的辛勤付出與擔當。一大批有擔當、有能力、有情懷的脫貧攻堅先進典型涌現出來,在他們的帶領和感染下,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腳步更加堅定,三秦大地的小康夢越來越近。
本文選取了韓城市西莊鎮(zhèn)東莊初級中學教師薛艷妮,陜西省委教育工委駐淳化縣潤鎮(zhèn)寨子村第一書記田民政,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園藝專業(yè)副教授劉來喜的扶貧故事,展現陜西教育人的扶貧風貌。
深鞠一躬謝師恩
2018年8月25日下午,韓城市西莊鎮(zhèn)東莊初級中學教師薛艷妮正忙碌地準備著“開學第一課”和班主任準備工作。這時,學校副校長來到辦公室找她談話,希望在薛艷妮的班上安排一名插班生——高某興(化名)。高某興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時不時休學看病?!斑@一個學生可能比一個班的學生都難管,可是若拒絕,既違背了教師的初心,又可能傷害孩子脆弱的心靈?!毖ζG妮想。
薛艷妮毅然決定接受這個孩子。在詳細了解高某興及其家庭情況后,薛艷妮制定了幫扶計劃:如果高某興不能正常到校學習,便由薛艷妮牽頭帶領各科教師定期送教進家。如果高某興能夠在校學習,建議學校為高某興母親提供一個公益崗位,讓這個貧困家庭多一點收入,也方便家長照顧高某興。她的想法得到了校領導的全力支持。
2018年11月20日中午,英語課后,高某興突發(fā)疾病,猛烈地擊打著黑板,行為完全失去了控制。薛艷妮迅速穩(wěn)定孩子情緒,又盡快和學校領導、家長把高某興送到了醫(yī)院進行觀察治療。在高某興請假時,薛艷妮和班上其他教師一起堅持給他輔導功課和做心理輔導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學校第一次質量檢測中,高某興考到了全校第22名。得知成績后,高某興自己都很吃驚,連著說了好幾遍“不可能”。他還特地向薛艷妮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謝老師和學校給予他鼓勵和幫助,并表示一定會更加努力,回報大家的恩情。那一刻,薛艷妮眼里泛出了淚花。
針對高某興的特殊情況,東莊初級中學給高某興母親安排了校內勤工崗位。想參加元旦表演的高某興,在薛艷妮和同學的幫忙下,成功表演,高某興流露出少有的興奮。母親的陪伴、老師的愛護、同學的幫助,每一個點滴都讓高某興感到溫暖,他的病情也不斷好轉。今年,高某興中考以496分的成績回報了大家,目前在西莊中學就讀高中。
“校農直通”筑就產業(yè)脫貧路
寨子村共有335戶1245人,其中貧困戶71戶206人。村上基礎設施落后,產業(yè)基礎薄弱,是典型的貧困村。
去年,陜西省委教育工委駐淳化縣潤鎮(zhèn)寨子村第一書記田民政走訪貧困戶時發(fā)現當地許多群眾都種有大路菜等,可這些農產品卻無處售賣或賣價太低,有些只能爛在田里。高校是農產品消費的大市場,田民政積極聯系高校,設法將4萬多斤蔬菜銷到西北大學等高校食堂,使貧困戶和村民增收5.3萬多元。
此次嘗試初步探索出了一套較為有效的運作模式,不過田民政意識到,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打開銷路。借著陜西省“優(yōu)質農產品進高校直通車”的政策東風,田民政配合省委教育工委積極動員9所駐咸高校開展以購代捐消費扶貧活動。2018年10月與淳化縣現場簽訂了256萬元的購銷協(xié)議,通過“點對點”對接供應等形式,建立起菜園到餐桌的模式。
協(xié)議簽訂了,怎樣依托消費扶貧促進脫貧?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田民政決定首先幫助發(fā)展種植產業(yè),按照“黨支部+合作社+經濟組織+貧困戶”的管理模式和貧困戶帶資入股、農戶土地入股、勞務入股等分紅模式建設產業(yè)園,示范帶動群眾蔬菜種植,為高校消費扶貧提供貨源,先后幫助建設“潤鎮(zhèn)現代農業(yè)扶貧產業(yè)園”、潤鎮(zhèn)淳鮮源扶貧產業(yè)園(高校食堂優(yōu)質蔬菜基地)。此外,田民政指導村民王管縣成立了淳化蕎麥花兒香農民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注冊“淳樸寨子”商標,引進企業(yè)加工生產蕎面饸饹等14個系列土特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額已達190多萬元。
在消費扶貧行動的推動下,目前寨子村已有4個企業(yè)(合作社)幫扶帶動脫貧,每年每戶貧困戶可固定分紅2000元以上,村集體可分紅7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851元,比上年增收3961元,增幅為81%,全村貧困發(fā)生率已降至0.64%。消費扶貧帶動了產業(yè)發(fā)展,堅定了貧困群眾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村干部感慨地說,往年農閑時節(jié)村民聚到一塊諞閑傳、打牌、曬太陽,今年大家都爭著到合作社、產業(yè)園勞動,村里風氣也變好了。貧困戶劉宗會三次遞交入黨申請書:“黨的扶貧政策治好了我的病,我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我要加入黨組織,為黨作貢獻?!?/p>
“劉專家”來了就有喜事
果樹產業(yè)是延安最大的農業(yè)產業(yè)之一,已成為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yè)。延安市果業(yè)局局長路樹國感慨地說:“一個農民,只要有三畝果園,就可以脫貧?!钡茏o好果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春季刻芽、夏季環(huán)切、秋季拉枝、冬季修剪,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十分重要。
“我們拉枝的時候注意一點,把枝條拉成110度就行,枝條自然舒展。不能拉得過低,不然對后期結果不利……”
志丹縣永寧鎮(zhèn)麻灣村是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結對幫扶的對象,村民曹志紅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該院園藝專業(yè)副教授、果樹專家劉來喜的指導下,曹志紅的果園在2015年第一次結果,蘋果純收入達到10500元,2017年蘋果收入達到68000元。得益于劉來喜的技術幫扶,永寧鎮(zhèn)的蘋果產業(yè)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該鎮(zhèn)2017年被評為志丹縣政府蘋果產業(yè)管理第一名。2018年延安職院結對幫扶對象增加了安塞區(qū),劉來喜的科技服務也擴大到了安塞區(qū),解決了該區(qū)貧困村高家灣村300多畝蘋果地的防雹問題。
現在,延安有果樹的地方,老百姓聽說劉來喜要來時,都會情不自禁地說:“劉專家來了,就有喜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