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PBL教學法具有以項目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教學特點。PBL教學法在人體解剖學中的應用,增加了醫(yī)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醫(yī)學生知識掌握等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通過體驗式教學法聯(lián)合PBL教學法在人體解剖學中的應用,能夠克服單獨應用PBL教學法的不足,增加醫(yī)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人體解剖學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 體驗式教學法 PBL教學法 聯(lián)合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tài)結構的科學,是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基礎學科,人體解剖學學科特點是知識點多、名詞多,據(jù)統(tǒng)計醫(yī)學名詞的三分之一以上來自于人體解剖學,故人體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學科,是學習中醫(yī)和西醫(yī)的必修課。

人體解剖學由于本身的學科特點,醫(y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一直以來人體解剖學都是醫(yī)學生很難掌握的一門學科。筆者從事人體解剖學教學和科研工作近20年,在教學中不斷改進和更新教學方法, PBL教學法是較為適合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方法,并且被廣泛應用,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PBL教學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針對這些不足,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PBL教學法和體驗式教學法的聯(lián)合應用,以期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

PBL教學法是國內(nèi)外高校在醫(yī)學整合課程中普遍開展的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即PBL教學法。PBL教學法由美國的神經(jīng)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 Master大學首創(chuàng),是最早應用于醫(yī)學教育的一種教學方法?,F(xiàn)在PBL教學法得到了世界醫(yī)學教育界的廣泛肯定,認為其在醫(yī)學本科教育中是一種成功的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能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自主研究和小組合作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對醫(yī)學生的基礎教育和以后的臨床實踐能力產(chǎn)生了長期的、積極的、有效的作用。[1]

體驗式教學法創(chuàng)建的是一種互動的交流形式,強調(diào)重視師生的雙邊情感體驗。教學過程中既是師生信息的交流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愛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欣賞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接納感受,包容缺點,分享喜悅。讓學生體驗到親切、溫暖的情感,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在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下愉快學習,并能主動克服困難,奮發(fā)進取。[2]

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運用了PBL教學法,并且與其他相關學科開展PBL教學比賽。從實踐來看,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促進了教學工作,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然而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的投入還是不夠充足

PBL教學給教師在教案的設計、病案的選取、教學過程的精細化設計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要求,這樣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投入更大的精力,然而各個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和要求又使得教師不能抽出更多的時間用于PBL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這樣必然要求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工作效率,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互動的交流方式,強調(diào)師生的情感交流,強調(diào)重視師生的雙邊情感體驗。這就像在教師的教學設計及前期的教學準備中加入潤滑劑,促使教師從情感上更加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2.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一般在大一要開設這門課程,大一是學生由中學生成為大學生的一個過渡期,在學習方面會遇到很多不適應。而人體解剖學又是醫(yī)學生第一門醫(yī)學基礎學科,人體解剖學名詞多、知識點多,學生學習起來會遇到很多困難。人體解剖學PBL教學中,不但要求學生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而且對每一次教學中所涉及的病案的相關知識,也要在上課之前做好功課,查閱大量的病案等相關資料,這樣必然會引起一部分學生思想上的懈怠,參與度不高,[3]甚至是個別學生會抵觸。如果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方法,就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重視學生、欣賞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接納學生的感受,包容他們的缺點,分享學生的喜悅。讓學生體驗到親切、溫暖的情感,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 在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下愉快地學習, 并能主動克服困難, 奮發(fā)進取。

資源不足與分配不均

1.組員之間組合有一定的難度

人體解剖學PBL教學分組,按照成績均勻分布,最后由學習委員和教師一起微調(diào)。由此引發(fā)了一些小組男生集中或者女生集中,還有一些小組實力相對較弱。在分組中可以選取大家公認的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組成一個組合,由這些組合中的學生共同討論如何分組,這樣可以避免分組的不均衡的問題,另外在分組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也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分組更趨合理。

2.組長選取困難

在具體的PBL教學管理當中要有團隊合作意識,但是需要有力的組長來協(xié)調(diào)。因此,組長的作用十分重要,組長就像集團軍的指揮官,由組長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分配不同的任務,學生在各自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共同完成項目。個別組長領導力不夠,自身對整個項目沒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也有個別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務部分。選取組長可以讓學生投票先選出候選人,然后再進行篩選,總之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可以充當教師的部分角色,角色互換,體驗式教學法融入其中。學生之間朝夕相處,他們是最為了解彼此的,所以這樣選出的組長更有領導力和執(zhí)行力,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3.學生不能很好地配合

即使有了好的組長之后,也要組員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內(nèi)容,但總是存在個別學生不是很配合的情況。對此,建議每個組員的個人表現(xiàn)跟個人打分與組的整體分數(shù)結合起來,這樣給組員一定的壓力,能激勵他們互相幫助,督促其完成該目教學內(nèi)容。在其中可以引入體驗式教學,使組長和組員之間角色互換,增進理解,增強情感,增加小組凝聚力。

4.組員之間溝通困難

在分組較為合理的情況下,仍然會出現(xiàn)學生之間溝通困難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都是由中學生剛成為大學生,學生之間相處時間較短,又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從個人的性格和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感受到一個大家庭的溫暖,能有集體的歸屬感,打開學生的心扉。使學生之間想溝通能溝通,逐步排除學生之間的陌生感,而體驗式教學法的引入縮短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使組員之間溝通變得更加順暢。

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在評價效果方面,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可以用PPT、病案調(diào)查等,還可以制作成網(wǎng)頁等多種形式,然而這些評價可能不是很準確。可以在評價當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分別扮演醫(yī)生和患者、以情景劇的形式互動和評價,教師可以和學生互動、互換角色,甚至可以讓各組組長充當教師的角色進行綜合評價。多種評價方式的引入,使評價更加真實、準確。

結 語

PBL教學模式在人體解剖學當中被廣泛應用,而且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體驗式教學法引入到人體解剖學PBL教學法之中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技能,將所學的技能應用于實踐,并通過情景體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患者的尊重、關懷及相互之間的團隊精神,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4]但筆者只是在2018級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專業(yè)中引入了這種聯(lián)合教學方法,其他專業(yè)中還未推行,并且是首次實施這種聯(lián)合教學法,至于在其他醫(yī)學專業(yè)中是否依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研究,這種教學法的遠期作用,還有待于同仁進一步去實踐、研究和交流,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寶臻、李洪鵬、董鴻銘:《PBL教學法在解剖學課程中應用模式的探索和思考》,《解剖科學進展》2018年第24卷第4期,第446頁。

[2]馬立艷、蘇建榮:《體驗式教學法在臨床微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年第33卷第2期,第31頁。

[3]胡明冬、徐劍鋮:《醫(yī)學教育實施PBL教學法的優(yōu)缺點》,《重慶醫(yī)學》2010年第39卷第16期。

[4]冷蕓、陳文明:《體驗式教學法結合PBL教學法在血液病學臨床實習中的應用》,《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年第33卷第7期,第34頁。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