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在和聲共同課中的應用與思考
作者:蔣興忠
發(fā)布時間:2019-11-15 14:27:4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在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當下,互聯(lián)網以及多媒體手段讓教學工作的外延不斷擴展,為教學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高校聲樂教學工作應緊隨時代發(fā)展潮流,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轉變當前的教學工作現(xiàn)狀,增強高校聲樂教學的實際效率。本文對翻轉課堂在和聲共同課中的應用背景以及應用意義進行詳細分析,以期研究出翻轉課堂在和聲共同課中的應用策略,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 翻轉課堂 和聲共同課
在傳統(tǒng)的和聲共同課教學訓練中,因為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和固化,教師會盡可能地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降低教學要求、縮小教學范圍,以最大程度地突出知識的重點內容。如何解決傳統(tǒng)和聲基礎知識教學中的弊端,讓和聲教學工作符合當前教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已經成為高校音樂教學工作的重點難點。本文對翻轉課堂在和聲共同課中的應用進行詳細思考,以期為和聲共同課的順利開展提供借鑒。
翻轉課堂在和聲共同課中的應用背景
和聲共同課是高校音樂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和聲共同課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和聲知識具有連貫性。和聲共同課的知識具有連貫性,每個知識點之間都聯(lián)系得較為緊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其日后的學習起到直接影響。其二,和聲教學存在個性化。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導致他們對于和聲共同知識的理解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當前,我國很多高校開展的和聲共同課都秉承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方法[1]。學生大都是在教學差異較小的大班共同學習,教師授課時多是沿襲“課前復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的模式。此種教學模式在“精英班”開設能夠有效確保教學質量,因為“精英班”的學生音樂基礎扎實,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強,可以清晰地構架出教學內容,對于強化和聲共同課的質量具有突出作用。但是,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學生的數(shù)量驟然增長,學生的音樂基礎底蘊出現(xiàn)了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往往注重基礎音樂知識的教授,缺乏實踐拓展的相關內容,對綜合性知識認知的比例也相對較小,致使學生的作業(yè)完成率和拓展實效性均不高。教師要想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就應該帶領學生先用心傾聽,感受音樂的內在邏輯關系,理解語言結構的特點,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
翻轉課堂在和聲共同課中的應用意義
翻轉課堂的教學意義不言而喻,是對基于印刷術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引發(fā)了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在當前的教育領域中,各學科都應用了翻轉課堂教學。因此,高校也可在和聲共同課中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對提升教學質量會有極大意義。其一,在高校和聲共同課教學中融入翻轉課堂,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教學工作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低[2]。而翻轉課堂能夠展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教師通過不同方式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分析和理解,切實增強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其二,強化了實踐教學比重。聲樂教學的實踐比重相對較大,開展實踐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內化知識,對于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和聲共同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了解和聲的基本知識點,學會和聲編配基礎,進而形成一定的和聲觀念與和聲邏輯。在互聯(lián)網不斷發(fā)展的當下,網絡上有很多資源都能夠擴展學生的和聲知識。教師可以翻轉課堂實踐為基礎,讓學生將自身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的基礎上增強知識認知。另外,該教學模式還能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構建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切實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不僅符合當前學生的學習習慣,還進一步強化了實踐的比重[3]。其三,有利于切合音樂本質。扎實的音樂實踐能力是提升和聲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教師可在和聲共同課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更多地添加演唱、傾聽等實踐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深入感知和聲教學的內涵與意義。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升對實際音樂作品表演的聽辨能力,使實踐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切實展現(xiàn)和聲教學工作的本質,提高和聲教學的效率。
翻轉課堂在和聲共同課中的應用策略
1.課前導入
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是翻轉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而言,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就是知識點的導入,教師應在教授課程之前將知識點導給學生。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先將理論知識以課件的形式進行導入,可以錄制成微視頻的形式,清晰直觀地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4]。例如,在學習“六和弦的基礎知識點”時,教師以課件的形式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將“六和弦四部和聲寫作時的重復音、六和弦四部和聲排列法、六和弦的連接、平行八度、平行五度、隱伏八度、隱伏五度”等內容展示給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傳輸?shù)綄W生的手機上。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間,隨時隨地開展自主學習,可以反復學習課件視頻,還可以為課堂教學留出更多的時間。
2.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設計是實施翻轉課堂的關鍵,教師應關注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以活動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認知,以便于他們進一步理解知識。學生在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便可以通過網絡查閱資料或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還可以在線向教師請教。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來安排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和弦的和聲連接”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搶答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搶答PK,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起到學生自檢學習效果的作用。針對學生經常提出的問題、回答錯誤的典型問題,教師要將其歸納總結,再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深入講解,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活動延伸
教學活動延伸是翻轉課堂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深化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自學知識檢驗完畢,確保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理解知識點之后,教師便可以開展活動延伸[5]。該階段一般是通過實踐進行,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活動中,在實踐活動中內化知識。例如,在學習“和聲分析與辨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一首歌曲進行“四部和聲編排演唱”,讓學生在特定的時間進行編排及表演。此舉可讓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實踐中體現(xiàn)音樂的本質,即真、善、美,讓枯燥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活起來,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和聲編配能力,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和聲學習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結 語
總而言之,翻轉課堂作為一種高效、先進的教學模式在高校和聲共同課教學中的運用是勢在必行。翻轉課堂不僅可以強化和聲共同課教學的質量,還可以增加和聲共同課教學的實踐內容,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滿足了當前高校和聲教學的實際需求。在開展翻轉課堂和聲共同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課前導入、活動環(huán)節(jié)、活動延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合理的編排,讓學生在深入理解重點知識的基礎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切實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高校和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琨、周敏:《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和聲課程教學改革》,《黃河之聲》2018年第4期,第66-67頁。
[2]毛暉敏:《課前練習、課上表演、演練互補 ——論翻轉課堂理念與和聲課程的完美結合》,《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6年第32卷第6期。
[3]王飛:《基于MOOC的高校音樂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文教資料》2016年第19期,第79-80頁。
[4]陳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專業(yè)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年第3期。
[5]王翠華、李潔媛:《和聲課程翻轉課堂模式教學設計與應用》,《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第106-109頁。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