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思考不停歇。借助網(wǎng)絡,聆聽大家觀點,匯集專家之言,對“教育”方向再探尋。

朱建民帶領北京市第35中,在“志成”理念下所創(chuàng)造的教育奇跡,讓很多有教育情懷的校長矚目。我更是佩服他敢于試吃螃蟹、無畏探索的勇氣。私人定制、分層走班,這是多大的魄力,多大的膽量,多大的手筆,多大的能力!這位無畏的戰(zhàn)士、改革的先鋒,說的每一句話、列舉的每一個例子,結合我校工作實際及發(fā)展方向,都值得認真思考,好好揣摩。

“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只有勤學善思,才便于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彎路再赴前程。正如朱校長所說,學校是一個大社會,社會是個圓,有龐大的教育資源。學校的圍墻正在逐漸坍塌,校長要擅于尋找社會需求和學校發(fā)展的契合點,不能只關心校內這一個小賬本,要把它放到社會的棋盤上。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學??磳W校,用大服務辦大教育,這是一種視野、胸懷,也是一種素質、能力。

的確,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應該思考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人,世界需要什么樣的人。相信任何一位校長都想把自己的學校辦成人民滿意的好學校,但究竟怎樣做才能與時俱進,不負眾望?好的教育到底要給予學生什么?給予老師什么?給予學校什么?好的學校又會給中國的教育帶來什么?這些值得每一位教育人共同思考。

作為校長,應該對學校的發(fā)展做出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戰(zhàn)略性的思考。那么怎么做才能夠實現(xiàn)這個愿望呢?首先要不斷地學習,學習黨的教育方針,學習教育法規(guī)和各種教育理論,努力成為一個懂政策、學習型的校長。其次,要有教育理想,激情滿懷,以自己的責任心使命感,帶動身邊的老師,要為老師做榜樣。第三,要有包容心,要能承受壓力。常寬身邊事,多富包容心,比肩攜手,砥礪前行,和大家一道向著目標再前進!第四,要具有資源意識和整合能力?!敖璐龊!保舜朔龀?,可以使教育教學改革,向著目標勇往直前;整合資源,社會共享,可以使改革之路越走越寬廣。

北京市35中這些年的變化,一是依靠理念的力量,二是行進中的變革。學校圍繞錢學森之問,圍繞素質教育,一直在改革創(chuàng)新。學習35中的先進經(jīng)驗,反思我們的工作,我覺得我們應著力做好以下事情:

一、厘清學校發(fā)展思路:為“成人”發(fā)展奠基

“成人”,指成長為全面發(fā)展而有個性的人。盡管我們知道世界上找不到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世界上也不存在完全一樣的兩個人。雖然35中做法不可復制,但有一點我們是相通的,那就是我們都認為學校應該為每一個孩子創(chuàng)設自由成長和個性發(fā)展的空間,今天的教育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分數(shù)、為了升學,而應該關注人的發(fā)展。結合小學生年齡小的實際,我們可以先規(guī)范,多觀察,到了中高年級,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引導著孩子逐步走向他的興趣關注點。所以,我們的重點還是抓住課堂,關注現(xiàn)實,注重實踐,成就生命,這正是“成長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績重要”。當然,我校人多地方小,客觀條件差,一對一的私人定制課程,還只能珍藏在我們的期待中,但是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和個性思維的培養(yǎng),我們會滲透在各種學習活動當中。

二、準確定位育人目標:讓學生向上向善

好的學校能讓學生認識自我,好的教育能幫助學生向上與向善。學校要教會學生“兩件事”:即“向上”和“向善”。向上,是讓學生始終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困難和風險永不言棄;向善,則是讓學生“一輩子做個好人”。

好的教育一定要向前眺望三十年,也就是面向2050年。2050年,我們國家的目標是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富強、民主、和諧、美麗的現(xiàn)代化強國。我們今天培養(yǎng)的學生恰恰就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中國夢的建設者、接班人。所以,我們今天的教育一定要想想三十年后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人,世界需要什么的人。以此為基點,我們要向著培育具有“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和中國情懷”“國際視野”“正義感和責任心”“適應社會的能力”“具有科學精神和探究意識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五有人才方向努力。

三、修訂完善課程方案:助生命精彩綻放

真教育不是選擇好的學生,而是讓學生有所成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能,努力開發(fā)每個學生的潛能是學校教育的責任與使命。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未有天才之前,須有培養(yǎng)天才的土壤”。因此,學校不是為培養(yǎng)尖子生服務,而是致力于培育每一個學生的沃土,面向全體學生,點亮夢想,提升素養(yǎng),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課程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課程質量決定了學校的人才質量。現(xiàn)在,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3.0版本生命樹課程的修訂、完善,無論是潤澤語文課程、博約數(shù)學課程,還是妙趣英語課程、悅動體育課程等,都是真正關注于學生的生命、生活和生長,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努力讓二小的生命樹課程成長每一個孩子,鮮活每一個生命。

四、精心打造活力課堂:讓思維靈動閃光

在學校里,我們最應關注的是人。而對人的關注中,教師應該排在第一位。因為只有教師的成功,才能換來學生的成功,只有用學生的成功,才能證明老師的成功,證明學校的成功,證明校長的成功。所以,在成功的鏈條上教師是第一位的。我們要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師發(fā)展文化,激活每一個教師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情懷,引導所有老師懂生活,會生活,有夢想。好的課堂一定是來自好的老師。好老師應該從傳統(tǒng)的答疑解惑者,轉變?yōu)檎n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陪伴者和評價者,要追求平等、民主、合作、共生的課堂文化,期待有價值的生成,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題,深度學習,成就更好的學生。

學生的成長在課程、在課堂。顧明遠先生曾指出,課堂教學是貫徹課程標準的場所,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主渠道,教好每一個學生要靠上好每一節(jié)課來實現(xiàn)。我們要樹立“真教真學”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提質增效。所謂“真學”,就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動機積極、過程投入、結果增值。學生在真學中能夠充分享受學習帶來的獲得感,進一步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想學、更會學?!罢娼獭本褪墙處熞詫W生為主體,堅持學生立場,遵循學習規(guī)律,不僅教學生還會教自己,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場,為“真學”而教。

對第二課堂的選擇,必須是學生真心喜歡的,而且是有追求價值的課程設置,所以必須是教師自己喜歡,并專長的學科內容。教師有了長流水的技藝,才能輕取一瓢水,引領孩子快速成長。

有了好的老師,好的課程,好的課堂,必然有了好的成績,好的學生,這樣也才會有好校長、好學校的出現(xiàn)。

五、凝結提升學校文化:成品質恬淡芬芳

沒有文化的回歸與發(fā)掘,教育的發(fā)展必然缺少動力,難以尋求到正確的方向和方法。學校的發(fā)展,教育的競爭,說到底是辦學文化的比拼。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完善課程文化、構建節(jié)日文化、健全機制文化、營造環(huán)境文化,形成系統(tǒng)的二小文化體系,讓文化成為學校的無形資產(chǎn)和軟實力,鑄就學校發(fā)展的根和魂,讓教育真正承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辦學上的執(zhí)著、理念上的執(zhí)著,育人方向的探尋,成就了現(xiàn)在的35中,也成就了一大批學生。學校的大門敞開了,圍墻推倒了,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暢通了。小學,正是孩子們好習慣養(yǎng)成,好品德形成的最佳時期,應該是先規(guī)矩而后方圓,一定不能錯過他們習慣養(yǎng)成、接受教育的最好時光。萬丈高樓平地起,夯實基礎很重要。誦、讀、背、培育語文素養(yǎng)不可少,引導學、合作學、自己學、家校聯(lián)手學、社會生活學,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能力、給予學習方法再提高。

這樣,幫助學生吮吸著知識的甘露,滋養(yǎng)著萌動的種子,待到日晴方好時,就會破土而出,盎然勃發(fā)。

學愈博、視愈寬。校長是學校學習的“首席”,要有多元思維、多元創(chuàng)想,應該主動想后天的事,做明天的事兒。如果整日囿于瑣事,就會禁錮思考,只有超前思考,科學布陣,出思想、用好人、理好財,科學系統(tǒng)地提前規(guī)劃好學校發(fā)展的每一步,才能做好大家思想的引領者,過程的助力者,成長的守護者,才能實現(xiàn)良性發(fā)展、高效提升,把學校辦好。

作者系西安高新第二小學、第七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