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階段,學校及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學科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要性。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數學素養(yǎng)水平較高的學生能夠準確抓住數學關系,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最佳場所,趣味性十足的課堂能夠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高效數學課堂創(chuàng)建的策略,以期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供幫助。

一、限制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的因素

1.教師教學能力不足

課堂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但部分教師的數學課堂缺少趣味性,無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數學課堂只有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由于部分教師對教學主體缺乏認識,課堂教學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育。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重難點,且教學內容應緊跟教材,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2.學生數學素養(yǎng)較低

學生數學素養(yǎng)較低,具體表現在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足,解題方法了解不多,無法確定最優(yōu)解。小學階段,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能夠熟練掌握數學概念,但數學思維不開闊,不能充分思考相關數學問題,一般會選用最常見的解題方法,長時間習慣性解題會導致學生思維固化,使其無法掌握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導致數學邏輯思維無法形成。為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為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創(chuàng)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一般是指學習者能夠利用數學觀點、數學思維觀察與分析問題,并具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且學習者在數學學習與實踐中能夠獲得知識與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意識,擴展自身的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高效課堂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1.設計數學課堂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目標重新設計教學任務,將教學任務添加到數學課堂中才能不斷促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在任務中收獲知識,開拓思維。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千克與克”為例,首先,“千克與克”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較為抽象,與長度單位相比,學生無法直觀具體地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大膽創(chuàng)新,重組教材內容,設置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分組,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理解“千克與克”。其次,以情境教學引入新知識,利用教具幫助學生感受“1千克”究竟有多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分組情況準備小型秤及要稱重的物品,如沙子、蘋果等。最后,布置任務:1千克蘋果有多少個,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后,將重量單位知識具體化。

2.設計課堂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

數學教師應以提問的方式開展教學,能夠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在選擇問題時只有確定了數學問題的邏輯關系后,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習慣。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觀察物體”一課為例,首先,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教師準備的教具,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讓學生對前后左右的不同物體進行觀察,引導學生動起來。其次,四個角度看到的圖形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回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以觀察物體有幾個面為由,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特征。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才能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階段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育應以數學思維、數學推理能力為主,確保他們能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小學數學教師只有改變教學模式,認清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才能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發(fā)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