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時,我正在上小學五年級。上世紀50年代初,我們在“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qū)的人民好喜歡”的歌聲中愉快學習。課余時間,我們扭秧歌、唱歌、跳舞、演戲、搞宣傳,為新中國的誕生歡欣鼓舞。雖然我的家庭出身不好,但也積極爭取進步,一心夢想著長大了也要當一名像劉胡蘭、趙一曼、江姐那樣的共產(chǎn)黨員。

1954年,14歲的我考上了安康師范。在黨的教育和身邊共產(chǎn)黨員的影響下,我積極爭取入團,下定決心要學好各門功課,練好教學基本功。在安師三年,由于我各門功課成績優(yōu)秀,愛好也比較廣泛,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那時我的理想就是畢業(yè)后,當一名學生喜歡、家長歡迎的好老師。

1957年,我17歲,從安師畢業(yè)回到漢陰,當了一名小學教師,干到60歲退休。我工齡43年。其中,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教研工作整整38年。

自1966年初起,我在新街小學,也就是后來的城關(guān)一小,一干就是22年。這期間,無論處于逆境還是順境,我始終堅守一個信念,就是“傳道授業(yè)”,做個稱職的老師,把我所有的本事都教給學生。我針對當時小學語文教學費時多、效率低、作文水平普遍較差的問題,自愿請戰(zhàn),搞了兩輪大循環(huán)(從一年級一直帶到畢業(yè))。大膽創(chuàng)新,搞小學語文教改試驗。第一輪是1969年到1975年,我接了一個一年級,一直帶到六年級,當班主任,代語文課。那時低年級語文教材全是毛主席語錄,既沒有拼音教學內(nèi)容,也沒有字詞教學的設(shè)計,有的教師教學就是教學生讀語錄,背語錄,唱語錄歌。我自己和當時的老校長徐宏寶一商量,補充了漢語拼音教材,一邊教語錄,一邊教拼音。每條語錄中挑部分字詞出來,要求學生會讀、會寫、會用,教學生組詞、造句,先口頭再書面。一字組多詞,一詞造多句。讓學生會讀語錄,背語錄,懂得語錄的大致意思。有時還教他們活學活用。后來他們學會了漢語拼音之后,我就教他們用音序法、部首法查字典,開展查字典比賽,培養(yǎng)他們使用工具書,提高自學能力。等學生升上三年級,有了作文課,作文教學就順利多了。記敘文往往就是寫《記一次勞動》《記一次憶苦思甜大會》或是批判會、公審會。盡管作文內(nèi)容不太適合兒童,但是學生的作文水平還是實實在在有所提高。這輪試驗我是悄悄進行的,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叫教改試驗。后來,我這個班的學生長大參加工作了,他們對我說,多虧當年我教他們作文,上中學后他們不怕作文,參加工作后,他們寫文章也不難。那個班的學生長大后,大都成長為各自單位的業(yè)務(wù)骨干,還有一些成為了縣級、科級領(lǐng)導和知名企業(yè)家。

我的第二輪教改試驗,是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于1978年秋天開始的。當時,城關(guān)一小的前身——新街小學校長茹靜芳把一個最后補招的、從未上過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平均年齡不到六周歲的小班交給我,讓我從一年級往上帶,搞一個大循環(huán),支持我搞教改試驗。我從此有了自己的“試驗田”,可以大張旗鼓搞試驗了。這時候的語文教材也編得科學多了。于是,我從一年級第一學期起,就憑借拼音,用多種形式進行作文訓練。先是用拼音夾漢字組詞、造句,然后寫話。漢字越學越多,造句寫話逐漸用漢字取代了拼音,就是漢字夾拼音了。后來教他們學會了查字典,就可以全用漢字寫短文了。作文的方式也很多,仿寫、改寫、續(xù)寫、擴寫、觀察作文、想象作文……總之,嘗試著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讓學生把從課本上學到的好詞、好句、寫作方法,能盡快用到自己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之中。這樣,學生一年級就進行了三四十次寫話訓練,到二年級就能寫出二三百字至六七百字的通順短文。學生讀寫能力大大超前,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我還自選了100首古詩,50篇古文作為補充教材,就像現(xiàn)在開展的經(jīng)典誦讀活動。

我1978年秋季才接班,1979年4月份,在陜西省小學語文、數(shù)學經(jīng)驗交流會上,我的“作文早起步”教改經(jīng)驗一炮打響,在全省小語界引起轟動。會議一結(jié)束,我就被邀請去了延安。在曾經(jīng)召開過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延安中央大禮堂,為全延安地區(qū)700余名小學語文骨干教師作報告,介紹我的“作文早起步”經(jīng)驗。當時,中央大禮堂座無虛席,不時響起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使我受到了極大鼓舞。從此,來漢陰城關(guān)一小參觀學習的人絡(luò)繹不絕,本縣的、外縣的,甚至外省的都有。我被逼著不斷地學習研究,不斷地創(chuàng)新,解決一個又一個新難題,新課題。每天夜以繼日地工作,常常熬到深更半夜。備課、找資料、制教具。有時候急得直哭。我當時是騎虎難下了,拼著命也得堅持改革,不能半途而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首創(chuàng)的“作文早起步”教改經(jīng)驗,在省內(nèi)外推廣富有成效。我多次參加全國及省級學術(shù)研討會。并應(yīng)邀去北京、天津、上海、青島、西安等城市介紹教改經(jīng)驗,上公開課。我與人合著的《低年級起步作文》和《小學生作文實用手冊》兩本書在全國公開發(fā)行數(shù)十萬冊。我的教學錄像片《漢陰的春天》《楊家?guī)X的早晨》《作文早起步訓練》等,均被省電教館作為優(yōu)秀教材在省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多家報紙都報道了我們的教改情況。1989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扎根山區(qū)三十載,培養(yǎng)英才建奇功,查振坤創(chuàng)出作文早起步教學新體系”為標題,報道我進行教改試驗的事跡。各級組織也給了我很多榮譽。先后授予我省勞模,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特級教師,1979年和1983年全國婦聯(lián)兩次授予我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這一切都給了我極大的鼓勵與鞭策。我實現(xiàn)了我青年時代的夢想——當一名受人歡迎的好老師。

在教改的進程中,我1981年10月16日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實現(xiàn)了我少年時代的夢想。1987年,我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三大”代表,見到了鄧小平同志。我從內(nèi)心深處感謝祖國母親,感謝共產(chǎn)黨培養(yǎng)了我,給了我知識、力量和自信,激勵我戰(zhàn)勝了試驗過程中的千難萬險。

1999年,我60歲,退休了。我享受著國家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我不給國家干活了,還領(lǐng)著不少的養(yǎng)老金,過著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袄吓W灾﹃柖蹋挥脫P鞭自奮蹄”。我退休20年來,從來不睡懶覺。總是六七點鐘起床。平時除了養(yǎng)花,種菜,讀書看報,練書法寫文章,參加社會活動,過黨組織生活,給社區(qū)幫點小忙之外,主要任務(wù)是在家里操持家務(wù),打掃衛(wèi)生,做一日三餐。我們一家三代全都是教師,晚輩們在教育、教學一線奮力拼搏,報效祖國。我這個81歲的老太太也不能袖手旁觀。我要珍愛自己的身體,天天學習,堅持勞動,讓自己老得慢一點,癡呆得晚一點,堅持做好支援“前線”的工作。我時常在想,我雖然退休了,一天比一天老了,但是,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自己人民教師的身份,一言一行,要為人師表。更不能忘了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共產(chǎn)黨員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為人民服務(wù)”銘刻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所以,退休這么多年,無論政府部門,社群團體,街道社區(qū)給我安排什么工作,布置什么任務(wù),我即使廢寢忘食,也會努力完成。我覺得,我七老八十了,還能為人民做點事情,我感到很欣慰,很幸福!我是一個幸福的教師,更是一個幸福的女人!我深深體會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當我進入暮年,充分享受夕陽之美的時候,我常常會回憶往事。讓我最感欣慰的,那就是我遇到了一個疼我,愛我,信任我,欣賞我,一輩子全力支持我的好丈夫。還有一群敬重我,孝順我的好兒孫。他們共同為我營造了一個三世同堂、和睦溫馨的家,給我溫暖與力量,鼓勵我、幫助我去追逐和實現(xiàn)了我人生路上一個個夢想。

回顧一生,令我后悔、遺憾的事,有三個方面:一是,安師畢業(yè)后沒有堅持自學,繼續(xù)提高學歷。讀書太少,文化底蘊不足。深切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滋味。二是,寫作起步太晚。40歲以后才被逼著寫文章,功底太淺,效率不高。寫起文章來覺得很費勁。三是,年輕時沒有好好練習琴棋書畫,缺乏才藝,少了情趣。所以,當我老了的時候,特別仰慕多才多藝,能文能武的人。

因為有了這些感悟,所以,今天我想給年輕朋友們提出五點建議與希望:

第一,樹立目標,做個成功的教師。我們既然選擇教師這個崇高的職業(yè),我們就要為之奮斗終生,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大膽探索,勇于改革,爭當科研型教師、專家型教師,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做成功的教師。

做成功的教師,并不是說只有專家型教師才算成功的教師。我認為,我們廣大教師,只要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立志獻身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能刻苦鉆研業(yè)務(wù),大膽探索,勇于改革,積極進行教育科研,又取得一定成果,成為了人民滿意的教師,就是成功的教師。即便你沒有專家頭銜,但你拼搏了,奮斗了,不斷進取了,你就是受人尊敬的成功教師!

去年教師節(jié)那天,我們漢陰縣城關(guān)鎮(zhèn)三元小學校長卓小瑜,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中央領(lǐng)導同志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這是多么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啊!卓小瑜2005年參加工作,在南山鄉(xiāng)村小學工作多年,從事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她始終致力于探索如何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德育中來,如何讓“德”扎根學生心靈,如何讓德育延伸到每個家庭。通過調(diào)查思考,她設(shè)計了獨具特色的333模式德育作業(yè)。此模式2017年12月被教育部評選為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yōu)秀案例,并在全國推廣。卓小瑜為漢陰人民爭了光,為我們廣大教師樹立了榜樣。我相信,我們每個教師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只要敢創(chuàng)新,肯實干,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第二,善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zhì)。要當一個好教師,光具備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是不夠的,還應(yīng)該具有廣闊的知識面和較高的文化素質(zhì),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教師必須善于學習,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獲得新理念,了解新成果,新信息,開拓新思路。還要虛心向賢者學習,向身邊的同事學習,多儲蓄文化,讓人知識豐盈,信心滿滿,講起課來必定神采飛揚,左右逢源,以自己對教育的熱忱激勵學生,感染學生。

第三,堅定信心,走改革創(chuàng)新之路。一定要學好教育理論,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借鑒他人經(jīng)驗,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從點點滴滴做起,要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與風格?,F(xiàn)在學校正在搞的校本研修就是在進行教改的探索、研究、總結(jié),如果及時加以推廣應(yīng)用就更好。我們縣上熱愛教育,專心從教,立德樹人,勇于改革的教師很多。

第四,注重積累,擠出時間寫點兒文章。最好養(yǎng)成每天動筆的好習慣,內(nèi)容不限,長短不拘,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教學設(shè)計、經(jīng)驗總結(jié)、課后反思、見聞感悟,都可以寫。堅持下去就能文思敏捷,妙筆生花。我現(xiàn)在每晚睡覺前都會寫當天的日記,為的是幫助記憶,讓自己癡呆得晚一點兒。

第五,珍愛生命,讓生活充滿陽光。一定要注重健康,勞逸結(jié)合,堅持鍛煉,廣交朋友,培養(yǎng)一兩種興趣愛好,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好習慣,時刻保持平和陽光的心態(tài)。同時經(jīng)營好婚姻家庭,讓自己天天開心,永遠快樂!

總之,我由衷地希望,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努力修煉自己,堅守教育報國的初心,擔當立德樹人的使命,踏實工作,砥礪前行,大力弘揚園丁精神和育人情懷,在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yè),有所作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做一個成功的教師,一個心態(tài)永遠年輕、終身幸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