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生活”中立德樹人,引領家校合作新時代
作者:王春來
發(fā)布時間:2021-04-19 15:24: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QQ群、微博、微信等網(wǎng)絡平臺的出現(xiàn),班主任開展德育的方式也逐漸豐富起來。我在班主任和家長的雙重身份下對班級微信群的應用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同時,還探索出了我們一線教師該如何更好地建設班級“微生活”的文化道路。
一、利用微信,實現(xiàn)家校的緊密聯(lián)系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家長一般是通過家長會才能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況。因此,他們實際上對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并不了解。有了微信平臺以后,我們就可以運用微信有效改善這種情況。
去年九月份,高一新生初次入校就開始軍訓,這是孩子們有生以來第一次長時間離開父母,并且按學校規(guī)定他們是不允許攜帶手機的,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能否適應。于是,我拍攝了孩子們軍訓期間的訓練和一日生活中的細節(jié)等照片,并堅持每天在微信群里發(fā)布,另外還組織家長把孩子們軍訓的精彩瞬間制作成美篇,留作永久的收藏。如此下來,家長既了解了孩子的生活情況,又能通過軍訓的照片看到孩子成長中的另一面。微信平臺讓我和家長們分享著孩子的成長,也讓我和孩子們見證著彼此的喜與樂,無形之中拉近了師生、家校間的距離。
二、資源共享,促進班級和諧
通過微信平臺,我會把德育資料和優(yōu)秀文章分享到家長群,宣傳有益于學生的正能量等信息。比如,在新生剛入校時,我在家長們?nèi)豪锓窒怼吧敫咧械男律刈x十條建議”“新生家長必讀”等文章。這些文章意見中肯,貼合生活,指出了學生學習生活、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的誤區(qū),有力地糾正了社會上一部分家長對教師的偏見,促進了班級的和諧與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及時傳遞信息,增強活動的透明度
高三的李某因車禍無力支付手術費,我除了在班里動員學生捐款之外,還在微信朋友圈里及時更新這個同學的近況,如校領導術前對她的探望,術中醫(yī)生的準備工作以及術后醫(yī)生的反饋消息。當大家看到這些信息后,家長們在對李某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之余,又紛紛表示還要為其捐款。我趁著這個機會在班里組織小型班會,和孩子們共同探討“感恩和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重要意義 ,使孩子們明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由此可見,我們有的工作之所以難以進行,并不是家長不愿配合,而是家長對于活動的真實情況并不了解。通過微信,我們可以及時將信息透明化,這極大地促進了班級工作的有序開展。
四、管理微信群的原則
建立一個微信群很簡單,但是要管理好一個微信群卻并不簡單,一個和諧、健康、充滿正能量的微信群有利于建設良好班級。因此,班主任對于微信群不能“建而不管”,而是要有原則地打造平臺氛圍。
1.以尊重家長為基礎。
班主任必須要把尊重家長作為首要原則。具體體現(xiàn)在日常交流用語上,要多些“您”“謝謝”“請”,少些“你們……”“必須……”等生硬的言語。小小的一個稱呼,可能會讓家長感覺到溫暖,當家長有了良好的合作心態(tài)后,班級工作肯定能穩(wěn)步推進。
2.以贊揚孩子為主。
在家長群里,班主任免不了發(fā)布各科成績和對學生的一些點評。有一段時間,我把同學的單詞小考成績上傳到群里,想以此引起家長的重視,讓其督促孩子背誦單詞。但效果并不好,學生的合格率始終提不上來,后來我就改變了策略,只發(fā)作業(yè)完成優(yōu)秀的學生名單,對單詞全對者進行表揚,對認真完成打掃任務的同學也進行表揚……逐漸孩子們越來越愛表現(xiàn)自己,班級的各項工作也越來越順利。
多贊美、多鼓勵,少批評、少斥責,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
3.以有序管理為手段。
在德育工作中,微信平臺的有序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能讓大量無關信息覆蓋了微信的有效空間,導致我們發(fā)布的重要信息傳達不暢。為此,班主任需要及時制定信息發(fā)布原則:群里杜絕公開聊天、拉票點贊、微商推銷、炫耀攀比等與校園活動無關的信息,還要讓家長用學生名字和手機號的方式實名入群,避免無關人員混入,保證微信群的實用度。
“微時代”鑄就了家校合作的“微變化”,也使得學校德育工作進入了嶄新的“微生活”文化建設時期。它能把班主任從瑣碎的班級管理中解救出來,改變了班主任孤軍奮戰(zhàn)的窘境。微信平臺的有效運用,真正實現(xiàn)了家校協(xié)同,構建了家庭教育共同體,促進了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 遼寧省撫順市第十二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