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學沃土,“動非自外”——評價改革之夏潮涌動眉縣行
作者:劉 帥 郭 鵬 孫永濤
發(fā)布時間:2021-06-04 10:01:22 來源:教師報
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
一、深化教育改革的先聲
初夏時節(jié),麥收在望,本報一行6人赴陜西省寶雞市眉縣開展教育評價改革調研工作。
眉縣地處關中腹地,南依秦嶺,北枕渭水,乃宋明理學之一的關學發(fā)源地。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張載在此開館授徒、著書立說,開創(chuàng)了關學。
眉縣教育,人文厚重,厚積薄發(fā)。早在2003年9月,眉縣就率先通過省級教育強縣評估驗收,成為陜西省首個教育強縣。2016年9月,眉縣又被國家督導委評定為“義務教育發(fā)展基本均衡縣”。
在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的玉振下,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2019年所說“40多年前,恢復高考成為中國改革的先導,今年要把評價改革作為龍頭,發(fā)出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先聲”話語策動下,我們首先來到眉縣,探察陜西教育評價改革基層的實踐、探索與思考。
圖為:調研小組和眉縣實驗小學校領導合影
二、早起鳥啼先,思發(fā)在花前
“機構設立之初,我們是按照教師發(fā)展中心或師訓中心來架構的,縣委書記劉志生聽了后表示格局小了一點,和新時代教育的發(fā)展形勢不相適應。劉書記建議,要架構就直接對接教育,不要只管教師,或者只管教研,就叫眉縣教育研究發(fā)展中心。后來這個名字就是劉書記起的?!痹伎h教研室主任、現(xiàn)眉縣教育研究發(fā)展中心主任孫積科介紹說。
眉縣教育研究發(fā)展中心是在整合原縣教研室、教師進修學校職能基礎上成立的,其中也包括在原教研室下的信息中心。目前內設教學研究部、教師發(fā)展部、教育信息化部、學生發(fā)展部、保障部等5個部門。今年1月份掛牌時,縣長葉盛強、縣委宣傳部部長袁宏斌和副縣長李倩都來到了現(xiàn)場。
孫積科表示,目前小學階段對學生的評價工作還是有些成果的,比如眉縣就是按照學業(yè)水平發(fā)展、體能素質發(fā)展、藝術素質發(fā)展、勞動技能及實踐能力發(fā)展、課外閱讀水平發(fā)展、習慣養(yǎng)成等6個方面來細化評價的,但初中高中還不太成熟,而這方面的工作,也還有待省市一級配套文件的落地。目前,中心正在搭建縣級學生發(fā)展數(shù)據(jù)平臺和教師發(fā)展數(shù)據(jù)平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新技術推動評價改革深入發(fā)展。
在走訪中,記者感受到,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眉縣教育抓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總目標,應時而動,主動作為,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做出了大動作。一方面整合縣教研室、教師進修學校職能,在寶雞市率先成立縣級教育研究發(fā)展中心。另一方面,在眉縣中學、槐芽中學推行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短短半年多時間,眉縣中學就提出了“黨委和校委會組織機構高度融合,學校黨委會議和校務會議高度融合,學校常規(guī)管理和作風建設高度融合,支部支委會與年級例會高度融合”的工作思路與方法。
三、習慣養(yǎng)德,靜待花開,眉縣 實小的陽光探索
眉縣實驗小學的教育特色是陽光教育,要辦有溫度的教育、育陽光的孩子。眉縣實小秦煥生校長介紹說,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要靜待花開,給他施諸教育或養(yǎng)分,以及教育的愛。教育最本質的東西是愛,不能揠苗助長,不能違背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辦學規(guī)律,因此學校構建了七彩陽光教育評價體系。
秦煥生認為,德育很多時候是看不見的,當把看不見的東西細化為能看到的東西,并在學生行為當中體現(xiàn)出來的時候,德育才能實現(xiàn)。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秦煥生提出了“習慣養(yǎng)德”的理念。實小把學生的一些德育培養(yǎng)目標劃分為各個學期、各個階段、各個年級學生的行為培養(yǎng)目標。行為方面的,主要是生活、交通、安全等;學習方面的有讀書、寫字、整理書包等。不要看這些小小的習慣,它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的學習品質,直接決定著立德樹人的核心所在。學校每學期開展學習之星、德育之星、好人好事、學習雷鋒等十幾個方面的星級評選,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走路、唱歌、掃地這些最簡單的行為習慣,老師、學生、家長等參與評價。當獲得的星比較多時,就授予學生“陽光少年”稱號。
學業(yè)方面,主要依據(jù)考試分數(shù)實行等級制評價。同時,結合小學生好奇,善于表現(xiàn),善于競爭的心理特點,學校從2013年開始實行展示性評價。小學低段不考試,而是進行學科學習素質展示性評價。比如語文,三個人一組,選擇一篇課文排練課本劇。英語則有單詞記憶的爭冠王比賽,英語自我介紹,英語著名篇目朗誦,等等。邀請家長參與,小組學生進行評價,這樣反而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核心素養(yǎng)也得到了提高和發(fā)展。學科素質的基本展示主要集中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學科。此外,還有學生實踐能力展示、藝術素質展示、科技成果展示、體育素質展示等。人人參與,讓學生通過自己掌握的實踐能力更多地展示自我,得到學生、家長的認可,以這種評價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秦煥生認為,學校可以從某一方面突破,如勞動教育、美育、德育等,以點帶面,逐步推廣,整體推進,形成特色來促進教育評價改革的推進。新教育評價的形成過程,也是學校特色品牌的形成過程,更是增強學校辦學活力,辦出人民滿意教育的一個過程,這是一脈相承的。
四、因教育而生,為教育而動
兩天的走訪,調研小組也梳理了一些問題:
1.師德評價的探索,不能只考慮師德一票否決,還應著重探索在學校平時的教師評價中,如何發(fā)揮師德在育人、教師自我成長中的作用。秦煥生表示該校在實踐中,有意弱化教學質量的占比,把師德考評占比提高到50%。眉縣中學校長黃武奇表示,目前眉中的師德考評在教師評價中占比10%。
2.學校評價改革遇到的思想、管理和具體工作中的阻力,首先來自于社會、家長對教育的期望與評價。有校長認為,學校教育很大程度上被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所綁架。
3.評價改革要尊重差異,面向全體。
4.幼兒園小學階段評價改革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而初中高中面臨的阻力較大。
在走訪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之間存在微妙關系。有人認為教師評價決定了學生評價,而從另一個維度看,無論是對教育的評價、對學校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都應首先服務于對學生育人目標完成的評價。
2019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五唯”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功利化傾向、從根本上祛除浮躁之弊,還教育清凈、清爽、清新之風。可見,扭轉教育評價的功利化傾向是關鍵之一。
陳寶生還指出:針對不同學段,各級各類教師不同職業(yè)要求,顯性、隱性評價不同方式,全面梳理、分析、評估教育評價的現(xiàn)狀、問題與原因,分層分類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舉措;同時,在“唯”與“不唯”之間找到平衡,理出教育評價改革的大邏輯,確定從哪里突破、規(guī)則和路徑是什么;抓住考試評價等關鍵環(huán)節(jié),深化高考、中考改革,形成更加全面的考試、更加綜合評價、更加公平的選拔。
這為我們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工作規(guī)劃了清晰的路徑。借用大教育家張載的思想“動非自外”,教育評價改革工作既是辦人民滿意教育所需要的,也是時代發(fā)展對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更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所需要的,因教育而生,為教育而動。每一個教育人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都要應時而動,主動作為,在教育評價改革工作中作出自己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