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路徑探析
作者:高 慧
發(fā)布時間:2022-04-11 15:07: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課程思政不是每門課程都要上成思政課程,也不是要多加一門課程,而是要在不同課程中融入合適的思政元素,以起到價值引領的作用。大學英語教師要積極提高自己的課程思政能力,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設計,同時注意運用協(xié)同育人聯(lián)動機制,以使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立德樹人 課程思政 大學英語 價值引領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西安翻譯學院校級教學團隊的建設成果之一(項目編號:T1902);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2021年度一般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GH21263)。
引 言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更應注重對精神面貌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尤其是要明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強化每一位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在每一門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更加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
對課程思政的認識
學術界對于“課程思政”的確切定義還有爭議,但從整體來看,專家學者普遍同意課程思政是一種課程觀,一種教學理念。課程思政就是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點,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育人導向相結合,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形成以思政課為核心,以綜合素養(yǎng)課為拓展,以專業(yè)課為輻射的課程體系建設,發(fā)揮專業(yè)課教師“主力軍”、專業(yè)課教學“主戰(zhàn)場”、專業(yè)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
課程思政并不是把所有課程都上成思想政治課,而是在各門課程當中融入育人元素,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給予積極向上的引導和思想上的指導。長期以來,普通高校中的通識課程負責學生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專業(yè)課程注重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傳授,只有思政課程是真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課程。然而,這并不代表通識課程和專業(yè)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就可以“袖手旁觀”。事實證明,普通高校的所有課程都應該在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協(xié)同思政課程,共同培養(yǎng)有中國心、中國情和中國味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思政不是用通識課程和專業(yè)課程替代思政課程,而是要加強各課程的課堂建設,有機挖掘并融入育人元素,把價值引領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一直以來,專業(yè)課程和通識課程在知識傳授當中都沒有太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引領,使得專業(yè)知識教育和價值觀教育脫節(jié)。普通高校的思政課程因為缺乏學科和專業(yè)的支撐而長期被邊緣化,思政課程教師集體歸屬感較低。實施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以思政課程為育人核心,其他課程形成育人合力,同向同行,產生協(xié)同育人效應。
課程思政不是在現(xiàn)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再多加一門課程,而是在已有課程中深度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在授課當中融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社會責任感、家國使命感、愛國熱情、文化自信等的內容。在課程思政建設實施初期,有些院校把課程思政單列為一門課程進行講授。隨著課程思政建設的不斷推進,其內涵逐漸被接受和認可,即課程思政建設沒有必要再新開其他課程,而是可以在課程內部挖掘思政元素,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發(fā)揮其價值引領作用。作為授課教師,力爭做到自己在哪里,課程思政就在哪里;自己講授哪門課程,課程思政就融入哪門課程。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
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面,授課教師如何把現(xiàn)有教學內容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有機結合在一起是十分考驗他們課程思政能力的。下面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新一代大學英語基礎篇1》第一單元教學目標為例進行簡單說明(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從導入到單元總結等內容都是精心設計并貼近學生實際的,可以深挖蘊含其中的思政元素。第一單元的教學主題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剛剛結束高考,即將開始全新的大學生活。導入中的問題是:What is your campus life like? Do you feel excited about living on campus?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大學校園生活,談談自己對大學生活的理解及以后的打算。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激發(fā)學生在新的人生階段能有更明確的自我定位,樹立明確的個人奮斗目標,充分展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本單元共有兩個閱讀篇章,第一篇文章側重于作者對高中生活和大學生活、家鄉(xiāng)的城市和大學所在的城市、以前的朋友和大學的朋友之間的對比和感受及大學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描述。在第一篇文章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剛開始不適應大學生活的忐忑和惆悵,隨后探討了大學生活的獨特性和大學在人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教師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認同,認識到多元文化的存在,在新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包容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幫助學生順利從高中生活過渡到大學生活。第二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進入大學校園后,學生在學習、人際交往、日常生活等方面遇到的挑戰(zhàn)和應對的方法。在文章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自信果敢、堅強剛毅及關愛他人的優(yōu)良品質等。最后是對單元內容進行運用和反饋,第一單元是給高中英語老師寫信,向高中英語老師描述自己處于新環(huán)境中的感受和心情,學生可以抓住兩個問題進行寫作:Are the expectations the same as you expected?What are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you may face in college?在學生作業(yè)的批閱和講評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及鼓勵學生勇敢面對現(xiàn)實,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進行自我接納的人生態(tài)度。以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都是知識目標(詞匯、短語、句子、語篇、修辭、語法等)、能力目標(討論、理解、書寫等)和價值目標(自我獨立、批判思維、積極樂觀等)三者融合的過程,各種知識和能力及思政元素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整個單元的學習之中。
如何加強立德樹人
首先,教師自身要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隨著我國在各方面的迅速發(fā)展,要求人們的認識和素質也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以便于更好地為國家建設、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服務。在高校,長期以來專業(yè)課程與思政教育脫節(jié),教師在教授知識時,往往會忽略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引導。因此,為了順應新時代的要求,高校教師要在學習、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密切關注時事,理解并吃透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不斷提升自己,放眼未來,融入愛國主義情懷,具有大局思想。同時積極提煉思政元素,并能結合自己的課程融入時代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信、社會擔當、愛國主義情懷等,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培養(yǎng)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其次,教學設計要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及實施,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從而達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的主要要素有:一是教學目標要明確清晰,除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還要有價值目標,以體現(xiàn)課程的價值引領作用。二是教學情景設計要緊扣課程主題,情景內容中要融入思政元素,在潛移默化中完善育人過程。三是教學活動過程設計要前后銜接,承上啟下,在思想啟迪方面也要逐步推進,努力做到有鋪墊有提高。四是學習資源設計,有目的地去選擇學習資源,由易到難,從知識到能力再到價值觀引導。五是學習活動過程的評估和反饋,注重對學生思想認識的啟迪和提高,不斷完善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入。對大學英語教師來說,從單元主題的導入、課文的講解、課堂活動的設計、課后習題的處理及課堂效果的反饋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考慮是否融入了價值觀的引領,是否對學生的思想意識有所啟發(fā)和指導。
最后,重視協(xié)同育人聯(lián)動機制。立德樹人不是一門課程就能引導全部思想的,也不是一個教師就能完成所有任務的。價值觀的引領需要發(fā)動個體、學校、家庭、社會的全部力量,在生活及學習中逐步進行情感激發(fā)和精神塑造。在學校里面,要形成其他專業(yè)教師與思政課程教師協(xié)同備課,共同探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問題。教學部門和學工部、團委等其他職能部門要通力合作,經常交流,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糾正不良風氣,把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滲透到各個部門和各個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弘揚正氣,發(fā)揮正能量,使學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加強學校之間的合作,可以定期邀請相關思政專家和學者進校作報告和進行課堂思政指導,不斷提高各專業(yè)教師的思政意識和思政能力。對學生思想進行良好引領不是一朝一夕、一個人、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需要整個社會都參與進來,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結 語
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從提出就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因為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一批知識儲備足、個人能力強、道德水平高的建設者。而學校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內容,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對大學英語教師來說,在課堂上除了設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等之外,還要加強對學生價值的引領。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教學目標到教學活動再到教學評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融入適當?shù)乃颊?,進而形成潛移默化的育人影響。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學校各部門之間溝通合作,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找出學生關注的焦點和熱點,抓住時機融入課堂教學。學校也可以邀請專家學者來校進行指導,以使課程思政真正落到實處,確實發(fā)揮價值引領作用,從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成矯林.以深度教學促進外語課程思政[J].中國外語,2020(9).
[2]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7).
[3]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zhàn)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
[4]劉正光,岳曼曼.轉變理念、重構內容,落實外語課程思政[J].外國語,2020(9).
[5]楊婧.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20(4).
[6]張正光,張曉花,王淑梅.“課程思政”的理念辨誤、原則要求與實踐探究[J].大學教育科學,2020(6).
(高慧:西安翻譯學院英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