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是實現(xiàn)減負的關鍵。我們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針對現(xiàn)實中存在的“學校管基本知識傳授、家庭管作業(yè)練習完成、培訓機構管強化拓展”三段鏈狀模式問題,進行“全管全優(yōu)”課堂改革,形成“講—練—拓”課堂新范式,爭取講出價值、練出成效、拓出水平,讓學習真正回歸校園。

“雙減”政策為學校教育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了良好契機,“雙減”之“減”,在于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課外培訓負擔;而問題之源,在于學校教育責任的缺位;根治之策,則在于學校主陣地“提質增效”。學校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是實現(xiàn)“減負”的關鍵。

教育工作者要拒絕做問題的“旁觀者”。解決學生作業(yè)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問題,最重要的是全方位做優(yōu)學校教育。為此學校提出“全管全優(yōu)”的改革思路:即構建高質量的學校教育體系,推進結構性的課堂改革,全過程管理好學習的各環(huán)節(jié),力求“全優(yōu)”。我們在各環(huán)節(jié)精心研究,使課堂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切實發(fā)揮實效,減去不必要不合理的負擔,使學生在學校主陣地完成絕大部分學習任務,讓學習回歸校園。

問題的提出

1.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三段鏈狀模式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校外培訓形成了“學校管基本知識傳授、家庭管作業(yè)練習完成、培訓機構管強化拓展”的三段鏈狀模式。“三段鏈狀”教育流程有以下危害:一是學校作為教育教學主陣地責任意識的缺位,導致學生不能在學校完成學習;二是家庭教育既要“承上”——完成大量學校布置的任務,又要“啟下”——安排學生參加各種機構的強化、拓展,導致學生和家長苦不堪言。

2.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五類典型問題

學校是教育主陣地,占領著學生的主要學習時間。學校對教學情況調(diào)研分析后,歸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五類典型問題:一是“高低不就”的教師。許多教師既未傳承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又未習得各種新課程、新理念精髓,在理論和實踐中高不成低不就;二是“唯本本式”備課。教師唯《教學參考》是瞻,喪失了教師的自我思考;三是“標準答案”式問答。學生的獨到見解越來越少,失去了個性、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力;四是“功利主義”教學。一些教師重視“看得見”的公開課賽教課,忽視“看不見”的家常課,只為“某節(jié)課”而不為“每節(jié)課”;五是課堂改革流于形式。許多教師不轉變思想,僅靠生硬技巧去達成所謂“生本”的目的,課堂實際上還是圍著教師轉。

3.課堂結構中“講”過多,“練”和“拓”不足的問題

課堂教師是不是只負責講?40分鐘是不是都要講?當然不是。然而,不少教師卻忽略了這些問題,一味“講”,認為講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甚至以講代思、以講代練,一方面導致學生主次不分,吸收困難;另一方面導致課堂練習拓展時間不足、效率低下、負擔下放,這是學生負擔重的根源。

“全管全優(yōu)”理念的研究

建立全優(yōu)教師價值體系,進行“講—練—拓”的范式研究。通過重新審視課堂,研究校本化特色課堂模式,進行內(nèi)在課堂結構性變革,旨在從源頭上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我們推進的“全管全優(yōu)”課堂改革,是統(tǒng)籌謀劃落實“雙減”的課堂,是自主性實踐性兼?zhèn)涞恼n堂,是“講—練—拓”全面提升的課堂,是促進兒童思維拓展的課堂,是帶領兒童享受美好童年并受益終身的課堂。

1.從思想到實踐,培養(yǎng)“全優(yōu)”教師

課堂改革第一步是“全優(yōu)”教師培養(yǎng)。學校通過多場大討論,提出教師“三做兩練”的價值標準:一是做教育“大先生”。教師以品格品行品位提高教育品質,提升學生生命質量。二是做問題“解決者”。教師在教育問題面前退無可退,必須以專業(yè)教育者的思維落實“減負”。三是做改革“行動派”。獨立思考、腳踏實地研究課堂和學生、解決問題。四是練教學“真功夫”。教學當如武術,要減掉“花架子”,留下真本事。五是練學習“實功夫”。向下走,了解學情、學會上課;向上走,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學習。

學校通過體系式手記撰寫、主題式素養(yǎng)培育和試點式改革研究“三式”并進,樹立教師終身學習意識。一是體系式手記撰寫。由散點式感受轉向系統(tǒng)化專業(yè)思考,對課程課堂改革成果梳理提煉都有著重要作用。二是主題式素養(yǎng)培育。每周一次主題分享、每月一次素質競賽。三是試點式改革研究?!皵?shù)學+”改革率先在數(shù)學學科試點、“全管全優(yōu)”改革在各學科分別開展關鍵策略研究。

2.講出價值、練出成效、拓出水平

問題產(chǎn)生于課堂,就要解決于課堂?!叭苋珒?yōu)”的課堂改革,破解“學校、家長、補習機構”各管一頭的三段式鏈狀教育困境,著力將學習問題集中解決在校園內(nèi)。構建“講—練—拓”課堂教學新范式,引導教師對教材、教參深入學習把握,指導學生高效利用在校時間。改革重視講的價值、練的成效和拓的水平,使教學真正立足學情、走向深入。

一是“講”出價值。

不少教師錯誤地認為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講”,認為一切教育問題都是通過“講”來解決的,這種想法是違反人類掌握知識技能的基本規(guī)律的,也是違反經(jīng)典心理學理論的。不是說“講”不重要,相反,它非常重要,是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教師價值體現(xiàn)的主要方面。

講如此重要,那我們講得好嗎?萬萬不可認為講得多就是講得好,國家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是針對全國小學生的,具有普適性,但大到一個地區(qū)、一個城市,小到一所學校、一個班級,都是有特殊學情特點的。教學針對性的不足,是引起課堂效率低下的根源。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講”出價值。先少講,講出自我,再精講,講出價值。一是加強對國家統(tǒng)編教材實施方法的研究。好的教師應當視教材等為原料,實施過程中必須要進行深入思考和個性化加工。二是要加強對學情特點的研究。備課實際是加工教材的過程,“講”的內(nèi)容必須基于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只有真正關注學生的學,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學科育人價值。三是加強對自身教學價值的挖掘。包括對教材知識的深入認識、對教材編寫的意圖把握,對知識生長點、重難點、拓展點的把握,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把握。

教學管理者可通過三種方式推進“講”的研究。第一,“堅持一線法”。教學管理者應拋開“功利”思想,腳踏實地走進課堂、走進教學的第一線。第二,“提前介入法”。改變教研策略,提前介入,和教師一同把問題解決在上課前,多和教師一起備課、解決問題。第三,“無參考備課法”。教師先無參考、無討論,獨立地鉆研教材,研究教材編寫策略及生長點、重難點,變“端菜”的“服務員”為做菜的“大廚”,以自身的提升帶動學生的提升,講出教師的自我和價值,并針對班級的學情,講好講精。

二是“練”出成效。

沒有實踐的學習不是真學習。“練”在知識學習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在練習中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課堂改革第二步,就是在課堂“練”出成效。

小學生知識學習階段一般有四步:知道、了解、學會和掌握。各階段效果的實現(xiàn)所需方法不同。通過“講”,學生可以知道、了解、學會,而只有“練”,才能幫助學生打通從“學會”到“掌握”的“最后一公里”?!熬殹笔钦n堂的自主性與實踐性實現(xiàn)的關鍵,是將“教”轉換為“學”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彰顯和自主發(fā)展動能的釋放。

我們通過“講”提煉、壓縮,為“練”騰出了時間。那么“練”的品質如何提升呢?一是教師通過有效練習發(fā)動學生“動車組”。傳統(tǒng)的課堂仿若“綠皮車”,主要以教師牽引為主。有效的“練”則能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每節(jié)“車廂”(每個學生)都裝上“動力系統(tǒng)”,變成“動車組”。教師精心準備的符合學情的、適量的、科學而靈活的練習內(nèi)容,能幫助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實踐,練習的效率提升了,負擔自然就減輕了。二是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練習。教師及時關注練習結果并給予反饋,對練習中暴露出的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教師的反饋越認真,學生的練習就越認真?!白W生的實踐”成為教師最重視的實踐。

保證練的效果,關鍵是批改反饋。長期的課堂實踐中,教師養(yǎng)成三個習慣:一是課堂上隨手批改的習慣;二是凡教師安排的練習均由教師親自批改的習慣;三是練習內(nèi)容全部在校完成的習慣。這既保證練習的“質”,又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練習的“量”。學生從學習單、課本習題到課后練習隨處可見教師批閱痕跡。

三是“拓”出水平。

教學拓展非常重要,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給學生深入認知提供素材和條件。拓展應是教學的自然延伸。它可以是課堂中獨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可以融入正常教學環(huán)節(jié),成為知識應用的一部分。

為什么要“拓”?因為這樣可以給學生更多、更大的收獲,引發(fā)學生對知識更深入的認識與思考,拓展部分也是一些優(yōu)秀學生的主要收獲所在。對拓展知識的化零為整、化繁為簡,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教育領先的保證,也是減輕學生課后負擔的保證,教師要精心選擇拓展內(nèi)容,精心研究突破拓展的方法,精心準備拓展內(nèi)容,使學生“吃好吃飽”,越學越聰明、越學越愛學。

如何“拓”出水平?一是要挖掘知識生長點,尋找拓展之機。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指出,應為學生提供有難度的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的水平。我們拓展的重點就是挖掘知識的生長點并適時拓展,使學生思維境界提升;二是要學深悟透,保證拓展效果。教師必須對學科本質學深悟透、將學科思維有機融入。

“拓”是教師教學的獨立自主性和教師價值的綜合體現(xiàn)。我們重點發(fā)掘教師教學的自主思考、加工以及針對學情的獨特教學內(nèi)容。教師要注重引導啟發(fā)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科思維,收獲學習方法、提高知識學習層次。

“全管全優(yōu)”的實施效果

“講—練—拓”教學新范式研究,實現(xiàn)了理念和效果的優(yōu)質,指導課堂改革真正走向高質量,體現(xiàn)了學校教育的主體地位與價值,以教育工作者舍我其誰的教育責任心,主動地探索解決“雙減”問題的路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管全優(yōu)”課堂改革中,我們發(fā)現(xiàn),課堂里自主多了,被動少了;實踐多了,“滿堂灌”少了;火花多了,沉悶少了;學生課余時間玩耍多了,補課少了;樂趣多了,負擔輕了。

“全管全優(yōu)”目標下的改革的初衷是對社會上存在的“學校管講、家長管練、補習機構管拓”的三段鏈狀教育問題的破解,在實施中則與“雙減”目標不謀而合。

《關于進一步激發(fā)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指出:“充分發(fā)揮教師課堂教學改革主體作用,鼓勵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積極探索符合學科特點、時代要求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教育教學模式?!敝畚磥恚瑢W校將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在以下方面進一步探索:一是探索如何將學校課堂教學改革范式研究與教師個人實踐樣態(tài)相結合,生發(fā)出多樣、有效、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二是探索如何更準確高效地在教學實踐中踐行“關鍵五分鐘”策略,提升教學效益;三是探索教師如何實現(xiàn)教學研一體,學會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轉化。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高新東區(qū)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