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智慧課堂的構建
作者:黨會芳
發(fā)布時間:2023-04-03 15:20:53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教師要積極關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應用領域中的發(fā)展和進步,努力營造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币虼?,教師應順應教育形勢的發(fā)展與變化,全力推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積極構建全新的教學體系,極力發(fā)掘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新穎性,創(chuàng)新導入方法
縱觀高中英語課程體系與知識結構,涉及的內(nèi)容相當復雜,難度、深度同初中相比均有所提升,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單元主題或教材內(nèi)容搜集與整合教學素材,通過歌曲、視頻、動畫等形式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人教版(2019)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的單元主題是“校園生活”,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講述的是一名高一新生Adam以第一人稱介紹自己剛剛從初中升入高中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措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極易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在講授這部分內(nèi)容時,筆者事先搜集并拍攝了一組與初高中校園生活有關的圖片,如餐廳用餐、課間活動、體育訓練、課堂學習、課外休閑等。將其制作成精美的微課課件,并提出問題:“How was your junior school life?What about high school?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How do you feel?What are the difficulties?How is it handled?”學生一邊觀看,一邊交流、討論,與同學分享自己初高中校園生活的感受,以及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
由此可見,這種將真實的校園生活情境引入課堂的導入方式,比較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熱情十分高漲,課堂充滿了活力。
二、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备咧杏⒄Z難度較大,部分語篇比較抽象,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遇到各種問題與困難,這對正常的教學進度及學生自信心的樹立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思路,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教材內(nèi)容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及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的中心話題是“旅游”,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文本,第一個是秘魯?shù)牡乩?、歷史簡介,主要向讀者簡要介紹秘魯,屬于介紹性文本;第二個是旅游宣傳冊,主要向讀者推薦秘魯?shù)乃臈l旅游路線。在講授這部分內(nèi)容時,筆者通過網(wǎng)絡搜集了一些與秘魯有關的資料,將其制作成旅游宣傳視頻,內(nèi)容包括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利馬、馬丘比丘、庫斯科,以及茂密的森林、聳立的高山和臨海的沙漠等。課堂上,筆者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并提出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Peru?Where do you want to go most in Peru?讓學生根據(jù)個人感受自由討論。學生初步了解了秘魯后,筆者讓學生結合視頻自主閱讀課文,找出文本中的關鍵信息,分類、梳理文本內(nèi)容。
上述案例,筆者利用網(wǎng)絡與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直觀地為學生呈現(xiàn)了文本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三、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趣味性,活躍教學氛圍
由于高中英語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厚,課堂缺乏活力,因此,教師可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以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輔助教學,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思考、互動中進行深度學習。
例如,人教版(2019)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的核心話題是“體育與健身”,其中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Living Legends主要介紹了兩名偉大的運動員,分別是排球界的郎平與籃球界的邁克爾·喬丹。在講授這部分內(nèi)容時,筆者圍繞這兩個人物搜集了一些資料。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電影《奪冠》的精彩片段,并問道:What is the film about?學生回答道:“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接著問道:Do you know Lang Ping?What does she do?What do you know about her?此后,筆者又為學生播放了郎平與邁克爾·喬丹的相關視頻,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上述案例中,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了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情緒,釋放了學生的壓力,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熟悉了文中的兩個偉大人物。
四、借助信息技術的多樣性,豐富教學形式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口述的形式授課,很少采取其他立體、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效率不高,效果較差。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筆者及時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依托,將靜態(tài)的文字以直觀的圖片或動態(tài)的視頻呈現(xiàn)出來,對學生視覺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了課堂的活力。
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的中心話題是“語言”,學生通過“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Thinking、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三個部分的學習,已經(jīng)了解了有關語言的問題。在講授Listening and Talking這部分內(nèi)容時,筆者先為學生播放了一些不同國家語言的音頻,并問道:What languages are there in the world?讓學生一邊聽一邊判斷,從中感受語言的多樣性。接著,筆者又問道:Which language has the most native speakers in the world——English,Spanish,or Chinese?How about English?讓學生從中學習不同的語言,了解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發(fā)音的不同之處。此外,筆者還播放了一些詞匯音頻,讓學生辨別其是英式還是美式英語。
在上述案例中,筆者圍繞本節(jié)課的話題,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播放了相關英語詞匯教學視頻,為學生拓展了一些英式及美式英語詞匯拼讀的知識。
五、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豐富性,擴大教學資源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的放矢地引入一些教學資源,如音視頻、圖片等,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的核心話題是“文化遺產(chǎn)”,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是一篇說明文。在講授這部分內(nèi)容時,筆者提出了以下問題:“Why did the proposal led to protests?What did the government do with the problem?How did the UN deal with this problem?How were the cultural relics saved?Why was the project regarded as a great success?Does the writer mainly want to introduce the case of Aswan Dam with this passage?”讓學生理清文本的主要信息,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此外,筆者還引入了相關“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治理問題,讓學生分析文化遺產(chǎn)的現(xiàn)狀,提出一些保護建議。
在上述案例中,筆者圍繞問題的解決方法為學生拓展了一定的課外知識,讓學生分析和探討保護文化遺產(chǎn)所面臨的挑戰(zhàn)與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僅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多模態(tài)的手段、平臺和空間,還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跨時空的語言學習、使用機會,促進了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從不同視角構建高中英語智慧課堂,讓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英語知識,習得英語技能。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渭濱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