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體時代的網絡宣傳大格局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奠定了基礎,為思政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但是,全媒體時代的網絡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嚴峻挑戰(zhàn)。本文深入分析了全媒體時代下高校開展思政教育面臨的困境,并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以期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時效性起到助推作用。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創(chuàng)新  研究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廣泛應用各種新媒體的思政教育宣傳新格局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創(chuàng)設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全媒體時代的網絡化生活使大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思想更加活躍、接觸信息的范圍更加廣泛,也更容易受到消極信息的干擾,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也使思政教育面臨諸多困境。因此,積極革新教學理念,拓展全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實效性,是目前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重點。

高校思政教育結合全媒體傳播機制的重要性

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結合時代特征,體現(xiàn)時代特色,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對于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用網絡信息技術發(fā)揮網絡宣傳的優(yōu)勢。全媒體時代,各種新媒體的應用、網絡社交平臺的構建、基于社交平臺的互動合作形式,既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又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大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渠道,使得思政教育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xiàn)出了多元化趨勢,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元化。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能夠契合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訴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更大范圍上得到了學生的認同,調動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動性。

全媒體時代極大地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與質量。高校利用QQ、微信、微博等互動社交平臺,將思想理論宣傳和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現(xiàn)實生活的展示、實際問題的揭示、社會熱點的聚焦,關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就業(yè),拉近了大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距離,不僅調動了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全媒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基于主流意識的正確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全媒體傳播格局的發(fā)展提供正確的思想引領。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要符合一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適應社會發(fā)展潮流。網絡的開放性和自由度雖然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但這種開放與自由并非無原則的,應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引導下進一步完善內容、優(yōu)化機制。

全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突破了信息傳播的時空局限,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交流、學習方式,上網已成為當前大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生活方式,這為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但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zhàn)。

1.信息內容選擇的焦慮

全媒體時代,由于網絡的普及和網絡智能終端的普遍應用,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無限拓展。借助于各種信息技術,每一個人既是信息的生產者,又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這些信息五花八門,以各種形式撲面而來,甚至給大學生造成了信息選擇的焦慮。一方面,面對海量信息,許多大學生沒有認真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內容,也不考慮這些信息的實際價值,只憑個人興趣進行廣泛的碎片化閱讀。雖然他們閱讀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大多是娛樂八卦和明星新聞,有效價值較低;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來源、相同的信息內容,造成了信息同質化現(xiàn)象。再加上當前大學生主要用QQ和微信進行溝通交流,這必然會形成信息圈層化現(xiàn)象,形成一種信息繭房,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與滲透,阻礙了思政教育的開展。

2.信息質量良莠不齊

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于獲取教育信息的渠道有限,易于對不良信息進行過濾和篩選,能夠堅持思想政治宣傳的正確性和方向性。而在全媒體背景下,網絡所具有的開放性、去中心化及廣泛傳播的優(yōu)勢,致使教師難以及時有效監(jiān)督與管理學生所獲取的信息,再加上大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塑造期,某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

3.人們的消極心理往往使真相滯后于謠言

網絡的快速發(fā)展使得人們接受和傳播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信息的來源和內容也更加多元化、復雜化,對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產生了重要影響。基于不同的思想表達和利益訴求,人們會對網絡信息進行不同程度的制造和解讀,這其中就有可能出現(xiàn)對事實真相的誤傳和肆意的歪曲,甚至有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權威性的挑戰(zhàn)。各種網絡社交平臺的構建,為人們溝通交流搭建了便捷的橋梁,當前人們的溝通交流多是在社交平臺上進行,而這種交流互動又具有急速傳播和無限蔓延的特點,往往會使得真相滯后于謠言,導致人們錯誤判斷信息,有時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信息技術的升級促進了高校思政教育平臺建設

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得各社交平臺不斷更新?lián)Q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大學生的信息傳播與接受機制也在持續(xù)優(yōu)化,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認知能力。為了在信息化社會中更好地掌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高校必須要延伸其媒體功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升級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以更契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但是客觀地說,高校的信息發(fā)展機制必然無法超越基于市場經濟利益驅使下的社會信息發(fā)展機制,這無疑就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臺建設形成了新挑戰(zhàn)?;谒枷胝谓逃膰烂C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往往不會過于活潑,這與泛娛樂化的社會媒體平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相對而言,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不足,這是對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最大挑戰(zhàn)。

全媒體時代下高校開展思政教育面臨的困境

借助網絡的信息技術優(yōu)勢,全媒體傳播格局拓展了信息傳播渠道,擴大了信息傳播范圍,但是也增加了宣傳主體對信息的掌控難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困境。

1.大學生甄別信息的難度增大

全媒體時代,市場經濟背景下的社會媒體基于利益訴求會更加趨于商業(yè)性,為了獲取更多的點擊量,尋求更大的經濟效益,部分人會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布一些虛假、消極的信息,用惡意推測和肆意歪曲擾亂網絡輿論環(huán)境,這就造成了網絡信息的海量化和復雜化。另外,境外敵對勢力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tài)侵擾也未曾停止,一些境外媒體利用各種問題與矛盾故意在網上掀起討論,激發(fā)人民內部矛盾,有時會造成具有負面影響的輿論態(tài)勢。而大學生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且其價值觀還沒有穩(wěn)固,面對多元化思潮時很難正確甄別,容易被錯誤思想所侵蝕,這些都會嚴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思想傳播受眾傳導方式發(fā)生改變

各種新媒體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優(yōu)化了他們的知識結構,提高了他們的認知能力,使得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主體意識增強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表現(xiàn)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是學生開始主動思考問題,并能夠結合社會現(xiàn)實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但是,毋庸諱言,這種主體意識的增強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當代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處于家庭中心地位,個人興趣成為他們選擇信息傳播載體及內容的重要標準。部分學生因不喜歡高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對其具有逆反心理,以至于面對全媒體背景下的高校網絡化思想政治教育時,也會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會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一些理念。另外,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經歷不同,他們的思想觀念也會存在明顯的差異。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高校應讓學生基于個人興趣進行信息選擇,同時,教師還應多關懷學生,對其給予個性化指導,這就無疑增加了高校制訂思想政治教育計劃的難度。

3.全媒體傳播格局弱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權威性

在高校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中,大多以思想政冶理論課的形式進行,往往是教師單方面的理論知識輸出。這種輸出建立在我們長期以來堅持的正確的思想理論基礎上,且是逐層貫徹執(zhí)行的,因此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強的權威性。而在全媒體時代,學生接受的信息是建立在廣泛而平等的互動交流平臺上?;谶@些社交平臺的互動使得大學生更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更能夠體現(xiàn)出思想交流的激烈碰撞,有時還會有更深層次的思考,但是有的觀點會與高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定沖突。換句話說,全媒體背景下,基于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無限拓展,接受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但是大學生已經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信息接受者,他們還會轉變?yōu)樾畔⒌膫鞑フ?,甚至成為與教師進行信息交流的宣傳者,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再也不是傳統(tǒng)教學的教師“一言堂”,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傳統(tǒng)思政教育的權威性。

4.校園媒體監(jiān)督機制還不完善

全媒體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網絡的私密性更有利于大學生構建自己的網絡虛擬世界。在這一虛擬世界中,大學生可以和任何人隨時隨地展開匿名交流。這為大學生自由發(fā)表言論、表達思想情感提供了便捷渠道,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為大學生的各種學習活動帶來了更加廣泛的自由。但是過度的自由也會帶來負面影響,面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和熱點問題時,有的人因缺乏社會責任感、缺乏法治意識、缺乏辯證地分析事物的能力,未深入思考就隨意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負面言論,或對別人進行惡意的人身攻擊。在這種氛圍中,一些認知能力不強的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甄別網絡信息的真?zhèn)?,受虛假信息的影響產生了錯誤思想,甚至還會成為虛假信息的傳播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事件推波助瀾,更有甚者會被居心叵測的人所利用造成網絡犯罪。由于當前高校網絡監(jiān)督機制還不完善,使得學生所處的網絡環(huán)境比較復雜,這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影響。

全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當前,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全媒體在不斷發(fā)展,形成了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的輿論生態(tài),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的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使得新聞宣傳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這同時也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機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頂層設計,以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拓展全媒體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和新方法,在網絡環(huán)境中揚長避短,突破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進一步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凈化網絡環(huán)境,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和認知能力

各地職能機構要強化對社會媒體的監(jiān)督管理,通過制度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形成各種聯(lián)動機制和責任機制,對人們的網絡行為實施有效監(jiān)管,要嚴厲打擊網絡惡性競爭,堅決剔除違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信息。各高校也要加強校園信息化建設,積極進行軟硬件升級,提高用網、管網、治網的水平。同時,高校還要增強思政教育功能,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路徑,吸引更多的學生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社會主義新時期發(fā)展理論,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高校應多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使其通過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深入了解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新變化,聆聽人民群眾的呼聲,能夠客觀地看待當前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提高他們對不良信息的甄別能力,學會正確選擇信息,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

2.樹立以生為本意識,秉承服務學生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說到底還是做人的工作,因此高校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訴求,秉承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開展工作。全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凸顯“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在宏觀層面上,正確指導學生使用基于自主發(fā)展的網絡話語權;指導學生平衡網絡環(huán)境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引導學生認真考慮自己的興趣與思政教育現(xiàn)實需求的契合度,從而有選擇地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微觀層面,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各高校要對學生給予更多關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元化發(fā)展訴求。思政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做朋友,通過各種切實有效的方法了解學生的訴求,掌握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的困難,在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積極的思想引導,以體現(xiàn)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3.積極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線上線下統(tǒng)一合作新模式

全媒體時代,信息技術呈現(xiàn)出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態(tài)勢,高校要加大校園信息化建設投入,積極引進各種先進設備和技術,實現(xiàn)思政教育系統(tǒng)的升級換代,進一步促進各種新媒體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高校還要組織教師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素質,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指導教師及時轉變思政教學工作中的角色,將教師從傳統(tǒng)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宣教者,轉變?yōu)槿襟w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思想理論引領者和共同學習者,增強教師在思政教育實踐中對學生的實際指導作用。同時,高校要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教學APP和社交媒體平臺開展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在互動平臺上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能和其他同學形成更加深入的探討研究,以構建線上線下統(tǒng)一合作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高校要打造自己獨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品,以不斷豐富的思政教育內容和形式,增強思政教育效果,依靠品牌效應吸引大學生更多的關注。高校還要在思政教學實踐中大力發(fā)掘大學生中的團隊骨干和思政學習積極分子,培養(yǎng)他們成為全媒體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播者,組織他們開展各種形式的朋輩思政教育活動,依靠他們的群眾基礎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滲透,持續(x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

4.建立健全高校媒體監(jiān)管機制

全媒體時代,高校要積極構建專業(yè)而高效的信息審核機構,用校園媒體實名制完善群眾舉報機制,對網絡媒體平臺和網絡信息形成有效監(jiān)管。同時,高校還要通過制度建設規(guī)范學生的網絡行為,引導學生抵制不健康網站,杜絕沉溺網絡游戲、散布消極言論等不健康、不文明的網絡行為。高校管理人員應注意,制度建設要體現(xiàn)規(guī)范細則,具有可操作性、規(guī)范化和約束力,可將其用于教學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將文明上網和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在一起,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氛圍,保障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

結  語

各高校要充分了解全媒體網絡環(huán)境的特征,深刻認識多元社會發(fā)展背景下積極開展全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抓住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以及國家大力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有利時機,創(chuàng)新全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與新方法,努力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高校應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克服全媒體時代為思政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進一步提升思政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增強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引領。高校要積極搶占思政教育制高點,構建線上線下統(tǒng)一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以最大化實現(xiàn)育人效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慕影嗳恕?/p>

參考文獻:

[1]鄭淑堃.全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9,40(22):127-129.

[2]鄭晴.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J].林區(qū)教學,2018(9):5-6.

[3]滕艷.全媒體時代提升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17):282-283.

[4]殷莉,王瑞.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轉換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8(3):17-18.

[5]顧華寧,周圖伽.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18(6):99-101+107.

[6]史杰.從理念到實踐:全媒體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fā)展[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7,33(3):6-9.

[7]伏文艷.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媒體時代下的創(chuàng)新之路——兼評《全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論》[J].中國高教研究,2018(3):111.

(張囀囀:西安明德理工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