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與寫人習作教學的有機融合
作者:■文/袁 靜
發(fā)布時間:2023-09-21 10:17:24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現(xiàn)如今,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之所以深受大家喜愛,究其原因是其能更方便、更直觀地為教學提供服務與幫助,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寫人習作中,教師常常會利用微課短小精悍和聲畫結合、形式靈活的優(yōu)勢,巧妙合理地使用到習作教學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效率和寫作興趣,還使枯燥的習作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具體,同時為教學注入了新鮮有趣的教學素材,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接受和掌握,也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的習作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筆者的具體策略有:利用微課,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借助微課,促進學生學習寫作方法。依托微課,幫助學生豐富情感體驗。巧用微課,積累寫作素材。
習作教學是構成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一項依據(jù)。寫人習作作為習作教學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比欢?,在學生實際的習作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遠離生活,缺少生活體驗和對生活的理解感悟,寫作非常被動且蒼白無力,大多是為了應付差事。學生寫作的素材單一、陳舊,沒有新意,最終的習作也就東拼西湊,不夠流暢。學生常常感到無從下手,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生在校時間較長,功課多且負擔重,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沒有過多時間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導致寫作時生活素材缺失,語言表達匱乏。二是教師對習作教學的教法老套、枯燥,沒有新意,學生的寫作興趣沒有被調(diào)動起來,寫作的靈感也就無從談起。因此,部分學生常常害怕寫作文。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的紙媒和教師的口頭傳授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如何落實好寫人習作指導,如何幫助學生寫作從“厭”到“樂”,值得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深思。結合目前的教學形式以及學生對視頻、網(wǎng)絡的好奇與向往,筆者發(fā)現(xiàn)將微課與寫人習作教學有機融合,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學習興趣,而且還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yè)化的指導。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也總結出了一些策略供大家參考。
一、什么是微課
微課是近年來教師常用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它以短小精悍的視頻形式所呈現(xiàn)。微課和傳統(tǒng)教學形式差不多,教師要提前選好主題、內(nèi)容,確定好教學目標、重難點等,然后制作相應的PPT(教學設計)加上配音,用電腦軟件剪輯合成為六分鐘左右的視頻;或通過攝像功能,直接錄制教師講課的視頻。微課其實是一個微型的教學實錄,其最大的特點是主題明確,針對性強,重難點突出,視聽效果好,是可以反復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
微課是根據(jù)習作教學的需要,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fā)而錄制的。教師熟悉的聲音充滿了親切感,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寫作興趣一下就被激發(fā)了出來。微課是圖形、文字、聲音的結合體,優(yōu)美的文字、動態(tài)的畫面、悅耳的音樂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看微課就像看電視、電影一樣輕松愉悅,這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入情入境,寫作興趣自然生發(fā)。習作源于生活,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這也是習作課堂上教師要重點強調(diào)的。
二、學生寫人習作能力簡析
寫人習作是習作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剛進入中段的小學生有一定的寫作基礎,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觀察方法,會結合要求根據(jù)所給圖片進行簡單想象創(chuàng)作,學生能寫出比較完整的句子,但如果沒有圖片或?qū)嵨?,學生很難用文字描述出準確的形象。與此同時,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時依然老生長談,總是將“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細節(jié)描寫、標點符號運用正確”等掛在嘴邊,但這都是泛泛而談。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細致、實用的指導。學生很容易寫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但很難寫出人物的內(nèi)在品質(zhì)、精神以及人格魅力,此時教師就要將微課引入到實際教學中,幫助學生突破寫作困境。如在沒有使用微課的情況下,一名學生是這樣寫的疫情期間的“逆行者”:他們都是英雄,他們身穿統(tǒng)一防護服,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前往疫情嚴重的城市,救死扶傷。當我們使用微課之后,一名學生這樣描寫:最美“逆行者”有很多人,醫(yī)生、護士、工人、軍人等,他們都在努力地為社會做貢獻。醫(yī)生和護士在病毒肆虐時,毅然前往疫情區(qū),救死扶傷;工人叔叔在病人沒有地方住的時候,加班加點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以最快的速度建好了病房,給病人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住宿環(huán)境;軍人在疫情最危難的時候接手最危險的醫(yī)院。一個又一個人,一件又一件事,都能看出這些最美“逆行者”為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就一定會共渡難關戰(zhàn)勝病毒。在這樣的對比下,文章質(zhì)量高低立見,可見微課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三、如何將微課與寫人教學相融合
在寫人習作中,微課可以為教學注入新鮮、有趣的教學素材,也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接受和掌握。
策略一:利用微課,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通過組織全班學生觀看短小精悍的微課,將人物外形特點、處事細節(jié)、做事態(tài)度、環(huán)境背景等展示在寫人習作課上,使學生初步在大腦中形成對人物的整體印象。在學生的興致最高點時,教師及時引導他們?nèi)ッ枋鲎约嚎吹降娜宋锿饷蔡卣?、言行舉止等,分享自己看完微課后的感受。教師鼓勵學生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文章,并相互提出修改意見。
教師要面向全班學生開展點評活動,提出值得借鑒的地方,對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進行統(tǒng)一強調(diào)或方法指導,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寫作的興趣和欲望,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進行《剃頭大師》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先總結文中“小沙”的特點,緊接著播放一段我班特點比較鮮明學生的日常微視頻,引導其他學生將視頻中的人物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對比,找出這名學生的特征然后口頭描述,學生一看是自己熟悉的同學興趣自然會特別濃厚,大家紛紛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有的還用上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在交流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同時還讓學生明白了要想把人物寫好,就必須抓住人物特點來寫,使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可以讓人物形象更加真實,更加具體??梢娨粋€小小的微課,帶給學生的不僅是輕松愉悅,還為他們?nèi)蘸蟮膶懽魈峁┝酥?。學生會說、敢說、有話可說,自然而然對習作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
策略二:借助微課,學習寫作方法
進行精讀課文教學時,教師要將課文中最精彩的內(nèi)容以微課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認真觀看的同時小組內(nèi)分享自己都看到了什么,然后用文字予以描述。學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文章和原文進行比較,品味原文的精妙之處,然后進行仿寫、續(xù)寫或者改寫,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在對比借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時,教師按照原文設計了一個“雨來與鬼子斗智斗勇”的微課。教師引導學生先看視頻,然后用恰當?shù)膭釉~將整個過程口頭描述出來,再讓學生將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部分寫下來,接著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習作。有的學生過程寫得詳細,有的學生不僅有過程,還有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衣著等描寫,有的學生還有當時的環(huán)境描寫……通過如上操作,學生與課文結合起來進行比較,體會文章作者這樣寫的好處,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興致濃厚,而且參與的主動性非常高,真正做到了學習的主人并學以致用。
策略三:依托微課,幫助學生豐富情感體驗
最打動人心的文章并不僅僅是華麗的辭藻,而是有著貼切的語言,較高、較新的立意,能傳遞出正能量的真情實感,因此真情實感才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寫人習作課上,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將微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以便沖擊學生的視聽覺,點燃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在真實情境中啟發(fā)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文章,使得文章既有形式又有內(nèi)涵。如教師制作了“環(huán)衛(wèi)工人的一天”的微課視頻,在寫作前教師向?qū)W生介紹本次習作的主要內(nèi)容是“圍繞環(huán)衛(wèi)工人的一天”而展開的,學生以此為基點探討自己眼中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是什么樣的。學生交流完后,教師可以稍后點評,先播放一段之前做好的短視頻,在觀看時學生頓時安靜了下來,許多學生還不時發(fā)出“環(huán)衛(wèi)工人真辛苦,我們一定要珍惜他們的勞動果實”“勞動不分貴賤,環(huán)衛(wèi)工人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等感慨。聽到學生的心聲后,教師讓學生開始寫文章,動筆前我們引導學生組織文章框架并展開交流,在初步交流后,教師適當點評以激發(fā)學生的熱情(點評主要以鼓勵為主)。當然,對于存在的不足,教師也可以結合視頻的反復功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以及周圍環(huán)境等,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寫作水平上實現(xiàn)新的突破。
這節(jié)寫人習作課,教師利用了微課的優(yōu)勢(針對重難點反復回放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環(huán)衛(wèi)工人的習慣性動作,發(fā)現(xiàn)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心理變化,這樣的安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激發(fā)了學生的真情實感,使得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策略四:巧用微課,積累寫作素材
許多學生寫不出好的文章,一部分原因就是平時沒有留心觀察,大腦里沒有過多的寫作素材,因此積累相應的寫作素材和掌握好的寫作方法同樣重要。好的文章離不開素材的積累,沒有一定的素材學生的文章就沒有內(nèi)容,就像人沒有骨骼支撐一樣。作為教師,我們要幫助學生從點滴小事入手,抓典型事例及時收集整理材料,以制成微課。這樣不但能讓學生感到親切,還能為寫作提供素材。例如,在寫“我的老師”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班上老師的一日工作”視頻,然后再配上講解,讓學生不僅了解到老師的日常工作,還可以感受老師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老師的喜愛與尊敬之情??赐晡⒄n,學生便會有話可說、有理有據(jù)。微課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其能更好地完成習作。
策略五:借助微課,細化人物動作
描寫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品質(zhì)、身份、地位、處境、狀態(tài),這叫動作描寫。對于動作描寫,一般情況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仔細觀察。觀察人物的眼、耳、鼻、手、腳等動作。二是分解動作,展現(xiàn)過程。描寫一個人的動作要對其進行分解,把一個大動作“慢鏡頭”似的分解成幾個小動作。三是抓住特征,選取準確動詞。對于同一動作會有不同的動詞,我們可以分別將動詞放到語境中進行反復推敲,以便達到最佳效果。四是給動作前面加上修飾語。修飾語可以是動作的快慢、幅度、力度等,讓動作更加細致地表現(xiàn)出來。那么為了讓學生更直觀、更便捷地進行觀察,我們可以將人物的一個動作分解成若干個小動作后,再把這一個個小動作串聯(lián)成一個視頻,以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出來。對于細微之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反復觀看視頻。這樣做,不但便于學生觀察,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動作寫得更加具體詳細,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通過抓人物的動作,去刻畫一個個靈動的人。
策略六:借助微課,修改習作
一節(jié)習作指導課結束后,教師還要面臨一個艱巨的任務——批閱作文,這項工作既耗時,又費精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寫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好多學生對教師的作文評語并不關注,僅僅看重的是自己習作的檔次劃分,這使得教師辛勤的付出收效甚微。經(jīng)過反復嘗試,我們提出讓學生相互修改習作,彼此欣賞優(yōu)秀習作。實踐證明,學生間學會相互借鑒,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同時,學生間互評習作也是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習作教學的具體要求。于是,筆者將微課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先將重點確定為:學會欣賞、學會評價,學會修改。面對一群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剛剛起步學習寫作,針對他們的學情特點,我結合單元習作主題制作“習作評改”系列微課,借此教會學生如何欣賞、評價他人的習作,進而學會評改自己的習作,這樣學生既學到了方法,又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同時,我們還可以將這些微課分享到班級QQ群,將這類微課推薦給家長,發(fā)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也參與到學生的習作評改當中,從而實現(xiàn)習作評價的多元化。習作在“師生、生生、自評、親子共評”多種評價下,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習作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
總之,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是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體現(xiàn)。而寫人習作在小學階段處于一個重要的位置,不同學段都對寫人習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們相信只要掌握制作微課的方法,借助微課來改變傳統(tǒng)寫作授課模式,在情境中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并將微課合理、恰當?shù)剡\用到寫人習作教學中,就一定會幫助學生學會寫作、愛上寫作。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qū)城東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