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全面發(fā)展,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但在教育實踐中,很多學校還是常常會不經意間走向“偏智、疏德、弱體、抑美、缺勞”五育失衡的問題狀態(tài)?!读x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提出,要貫徹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課程體系。由此可見,建立科學的學校課程體系是落實“五育”融合育人的關鍵路徑。咸陽林凱謙成學校立足教育教學實際,致力于探索和構建“融慧教育”理念下的課程群域,積淀了“五育”融合育人的經驗。

一、內涵主張

(一)概念主張

教育是一項復雜且完整的育人活動,切記不能只從一個或者幾個方面去審視,很容易“以偏概全”,必須建立在“完整的人”的發(fā)展目標上?!读x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增長知識見識、培養(yǎng)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養(yǎng)上下功夫,是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礎上,學校提出了“融五育,慧少年”的教育主張,拓展打造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融慧教育”??梢赃@樣說, 融慧教育是學校踐行“五育”融合育人的校本實踐?!叭凇笔峭緩?,有“融合通達,和諧共生”之構想,指向融慧教育的發(fā)展路徑,即“文化育人、三個課堂、主題活動和綜合評價”為一體的實施策略;“慧”是目標,有“通曉道理,智慧美好”之愿景,指向融慧教育的育人方向,著力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所以,“融慧教育”可以概括為:在“五育”融合育人理念下,以培育“五卓少年”為目標,以潤澤德育課程和融慧“心”課程相融合的課程群域為核心框架,以堅持文化育人、深化三個課堂、凸顯活動價值和強化評價導向為基本路徑,所構建的一種學校全面育人的新樣態(tài)?;谌缟纤伎?,也衍生出“融慧教育”落地實施的“12453”結構,即在“融五育,慧少年”一個主張指導下,以“潤澤德育”和“融慧課程”兩個課程群域構建為主框架,堅持文化育人、深化三個課堂、凸顯活動價值和強化評價導向四條路徑并舉,促進“五育”融合,培育“三有”(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

(二)群域體系

課程群域是教育理念落地的“四梁八柱”。學校探索并構建了以潤澤德育課程和融慧“心”課程相融合的課程群域,具體如下。

1.潤澤德育課程群域,堅持德育為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潤澤德育課程(圖1)是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路徑,其是指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突出“水”潤澤萬物的特點,構建“三個維度六大核心點”體系,促成“以德養(yǎng)人,以文化人”的德育場,著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育全面發(fā)展、面向未來、終身成長的時代新人。潤澤德育課程群域特別重視教師、家長與學生“的三位一體”協(xié)同發(fā)展,始終堅持發(fā)展教師的“育人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促進家長的“深度參與和協(xié)同共進”、提升學生的“意識塑造與能力發(fā)展”,以此六個核心點為引領,形成了“‘教師成長+家長成長’支撐‘學生發(fā)展’”的良性教育生態(tài)。

img1

圖1

img2

圖2

2.融慧“心”課程群域,促進五育融合,落實全面育人核心目標。融慧“心”課程(圖2)簡稱融慧課程,是以“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育人目標,進階構建“靜美潤澤”文化體系,并拓展形成的“五維”校本課程群域。其中,以潤澤德育課程是核心支撐點,加上能指向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融匯課程、融心課程、啟慧課程和明慧課程相環(huán)繞,形成了一個多維度立體的融慧課程群域,并細化為“慧愛智育”、“3Y體心”、“2C美育”和“3C勞動”的4個學習任務群,更好地落實融慧課程,保障五育均衡發(fā)展,促進全面育人。具體來講,“慧愛智育學習任務群”是以“第一課堂”為主陣地,踐行“愛滿課堂,慧澤兒童”的教學主張,以實現(xiàn)教學革新,提升課堂實效;“3Y體心學習任務群”致力于構建“有體、有形、有神”的3有(Y)身心健康發(fā)展學習模型,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其中一層是保障身體健康,參與正常學習,二層是堅持體育鍛煉,強健自身體魄,三層是促進心理健康,擁有陽光心態(tài);“2C美育學習任務群”是以課堂教學和主題活動為關鍵的2個路徑,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C)為核心的美育實踐;“3C勞動學習任務群”是通過建構知、愛、會三重(3C)勞動教育框架,踐行“六年學會居家技能”主張的校本教育形態(tài)。

二、策略路徑

為了更好地推進“融慧教育”校本化實踐,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探索并形成了“堅持文化育人、深化三個課堂、凸顯活動價值和強化評價導向”為一體的策略路徑,深度踐行“五育”融合育人。

1.堅持文化育人,深化和豐富文化體系。一是在于深化拓展“靜美潤澤”的文化體系,打造顯性文化,二是踐行“引領我們進步的是優(yōu)點”的校訓,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隱性文化。首先,在建筑文化上下功夫,例如在學校樓層文化設計上,依據(jù)“靜美潤澤”文化體系從一層至四層,依次創(chuàng)建了“對話圣賢、暢游世界、品味傳統(tǒng)、探索奧秘”的校園氛圍,不同色系下的樓層文化與學生作品相互映襯,讓學校真正屬于學生。其次,在班級文化建設上下功夫,其中,二年級以《論語》為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形成了特色的班級文化(包括班名、班風和班級內涵等),比如擇善班提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ǖ涑觥墩撜Z·述而》),希望師生共同努力,打造成自律、自信、自覺、自強的擇善班風。三是在榜樣文化建設上下功夫,以“五卓少年”和“新時代好少年”評選為出發(fā)點,用優(yōu)秀引領優(yōu)秀,并通過班級展示欄、學校自媒體及學校文化墻等方式,講好學校里的優(yōu)秀師生故事,讓榜樣力量帶動全體學生向陽成長。

2.深化三個課堂,完善和拓寬育人路徑。一是打造以“第一課堂”為主陣地的“慧愛課堂”,其中,“慧”即教師之教,引領教師有效地設計和開展課堂教學,指向“怎么教”,“愛”即學生之學,對學生最大的愛莫過于引導其學會學習,指向“怎么學”,所以“慧愛課堂”是教與學融合的課堂。在慧愛課堂理念指引下,為了更好地引領課堂教學,我們研討并形成了“慧愛課堂”評價16條標準,包括學習目標準確、重點明晰突出、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重視思維發(fā)展、內容設置合理、過程清晰完整、語言準確凝練、教態(tài)自然大方、統(tǒng)籌板書課件、會傾聽善表達、有思考會批判、會合作善探究、每個人都發(fā)展、課堂秩序優(yōu)良、教師評價多元、學生參與積極。這些具體可行的標準更有利于教師做到:課前對照設計教學,課后對照反思教學,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能力。二是探索“第二課堂”豐富社團課程,構建起以“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審美、科學與創(chuàng)新”三大領域為核心,涵蓋了體育運動類、合唱器樂類、書法美術類、思維拓展類、動手動腦類等在內的80余個社團課程,已經成為發(fā)展學生興趣特長,踐行“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理念的重要著力點。三是融慧“第三課堂”拓寬育人途徑,積極搭建校外研學基地,如與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博物館、馬欄革命紀念館、飛翔夢航空體驗基地等建立聯(lián)系,拓展學生發(fā)展的校外課堂,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

3.凸顯活動價值,重視和發(fā)展活動育人。活動作為重要的育人方式之一,也是“融慧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我們在主題設定、育人導向、組織協(xié)調、總結優(yōu)化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深挖活動育人價值,從而積淀學校的特色主題活動模塊群。以體育藝術節(jié)為例,首先思考如何踐行“融慧教育”理念,集思廣益,確定了“承文華育風骨,興六藝強體魄”的主旨和主框架;其次考慮如何實施活動主題目標,決定并呈現(xiàn)了秦朝統(tǒng)一六國情景劇、美術靜動態(tài)聯(lián)展、多民族音樂舞蹈秀等,也融入了數(shù)學計算接力、疊被褥和整衣物接力賽及兩人三足團隊項目、雙棍接力親子項目等,巧妙地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融為一體,不僅積淀了五育融合育人的典型案例,更促進了學生的五育全面發(fā)展。此外,開辦的家校“共育課堂”能促進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雙向交流,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舉辦主題為“五育融合潤童心,蓄力成長迎新年”的“啟慧課程”成果展演,更是以美育德、以美育心,并將垃圾分類等元素融在其中,充分凸顯了美育展演的活動價值。

4.強化評價導向,統(tǒng)籌和引導育人方向。評價事關發(fā)展方向,明確方向更有利于推進“融慧教育”落地實施,在深入研讀和理解《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學校探索并研發(fā)了“五卓少年”的科學評價體系,著力于品行卓雅[德]、學識卓越[智]、身心卓然[體]、才藝卓絕[美]、勞動卓藝[勞]的“五卓少年”發(fā)展方向,以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該體系共五大分支26條標準,其中,“品行卓雅”包括懂感恩、講文明、重誠信、有自信、愛集體、勇?lián)?,“學識卓越”包括會書寫、會閱讀、會傾聽、會表達、善合作、善探究、善思考、善審視,“身心卓然”包括有技能、愛運動、懂自己、會尊重、有勇氣,“才藝卓絕”包含有感知、懂文化、展才藝、慧創(chuàng)新,“勞動卓藝”包含知勞動、愛勞動、會勞動。例如,“品行卓雅少年”中的“有自信”這樣描述:爭做一個勤儉節(jié)約的好少年,繼承和發(fā)揚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盲目攀比,做心中有陽光的、自信的好孩子。再比如,“才藝卓絕少年”中的“懂文化”談到:能領會藝術作品等對文化發(fā)展的貢獻和價值,簡單闡釋藝術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難看出,這些評價標準既具體明確,更具有引領性。此外,還特別設計《五卓少年成長記錄冊》并在每周一開設“五卓少年”榮譽記錄時刻,以班級儀式的形式充分落實評價辦法。實踐也證明,這樣的評價標準更有利于教師對照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也成為了踐行學?!耙I我們進步的是優(yōu)點”校訓的重要方式,更是引導一個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風向標。

三、結語

作為“五育”融合育人的校本實踐,“融慧教育”進一步革新了師生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習觀,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質量均得到顯著發(fā)展。一年來,已有3位教師被授予省級骨干教師榮譽稱號、主持省級規(guī)劃課題5項、20余位教師在市級教學競賽中喜獲佳績,18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各級報刊中發(fā)表;400多名學生在省市級比賽中斬獲好成績;在全區(qū)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三科總平均分同比提高13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融慧教育”的探索和實踐依然在路上,我們還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實踐,讓“五育”融合育人走得更遠更堅實。

作者單位:咸陽林凱謙成學校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課題“基于‘五育融合’理念下‘融慧教育’的案例研究”(項目編號:SGH23Y102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