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中學 陳曉寧:寧用心澆灌,潤物無聲
發(fā)布時間:2024-07-29 10:57:0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三尺講臺上,她用自己的熱血和情懷書寫一名中學教師的平凡人生。
——題記
陳曉寧,女,漢族,1979年4月生,中共黨員,陜西省榆林中學教師。
陳曉寧2001年7月畢業(yè)漢中師范學院歷史學教育專業(yè),同年8月任職于陜西省榆林中學,23年來一直擔任一線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她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愛崗敬業(yè),嚴謹篤學,廉潔從教。她不忘初心,勇?lián)耸姑?,得到學生的愛戴、家長的贊譽、同行的好評、領導的褒獎。2007年12月榮獲榆林市中學“教壇新秀”的榮譽稱號;2011年1月被評為榆林中學優(yōu)秀工作者;2012年8月被陜西省教育廳及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陜西省中小學教學能手稱號;2012年、2013年和2017年在榆林市中小學教師能力競賽決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2013年9被學校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2014年9月被榆林市教育局評為榆林市“教書育人”楷模;2016年8月被陜西省教育廳及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陜西省學科帶頭人稱號;2017年1月被學校評為優(yōu)秀中層干部、優(yōu)秀班主任;2017年在榆林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獲一等獎,2018年在陜西省第十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獲二等獎;2019年被榆林市教育局評為首屆名教師;2020年10月被陜西省教育廳及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陜西省名師稱號;2020年被評為榆林市德育先進個人;2021年4月被評為榆林好人美德類-師德標兵;2021年11月被榆林市政府評為榆林市有突出貢獻專家;2022年被市教育局評為榆林市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殊榮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和無私的奉獻!
愛是教育的靈魂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坌?、耐心、責任心是她開展德育工作的原則。她對學生的關心無微不至、潤物無聲。如遇到天氣變化,她總是囑咐學生及時增減衣服;她時常囑咐學生按時作息,正常飲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她從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用真誠換取他們的信賴,用寬容讓他們樹立自信。她總是最早來到學校操場,陪伴學生早操前操場學習的老師,也是披星戴月,檢查宿舍后最晚離開學校的老師。
2008年班上學生小王厭學情緒嚴重,陳老師多次找他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幫助他端正學習態(tài)度,制定學習計劃,檢查學習任務落實情況,每天如此,堅持到高考,最后小王同學順利考入了大學。2011年班上小王同學急性闌尾炎發(fā)作,疼痛不能站立,陳老師及時將她送入醫(yī)院,自己出錢給她看病,送飯遞水,直至康復,學生和家長十分感動。2013年班上學生小劉家庭十分貧困,陳老師給她買了學習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并聯(lián)系慈善人士使其順利完成高中學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同濟大學。2016年班上學生小顧出現嚴重心理問題,陳老師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他打開心結,參加班級和學校活動,讓他感知到來自老師和學生的關心,從而逐步樹立自信心。小顧同學最后順利完成高中學業(yè),考取西安政法大學。近年來,過敏性鼻炎在榆林一直呈現季節(jié)性高發(fā)態(tài)勢,尤其是蒿屬類植物花粉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更是成為影響榆林市民生產生活的一個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學生中過敏性鼻炎人數亦不少。2020年班上小韓同學戶外體育課后深感不適,很快臉龐發(fā)腫,眼睛發(fā)紅,情況危急,陳老師果斷將小韓同學送入醫(yī)院,得到及時治療,小韓同學在短暫休克后恢復了正常。工作23年,陳老師總是熱情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鼓勵學生不斷進取。她關愛學生,但對于學生的錯誤思想和違紀行為,也從不放縱和放棄教育。
用愛澆灌,成績斐然!23年來她的學生遍布五湖四海,在祖國大江南北的每一個角落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她也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廣泛贊譽,2014年被評為榆林市教書育人楷模,2017年6月被榆林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評為“黨建目標管理考核”優(yōu)秀共產黨員,2019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新時代青少年毒品預防優(yōu)秀教師,2020年被評為榆林市德育先進個人,2021年4月被評為榆林好人美德類-師德標兵。
文化是育人的力量
陶行知說:“一種生機勃勃、穩(wěn)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huán)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文化無聲,德育無痕,教育有境。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出一個班級獨特的精神和風貌,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心理學研究證明,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會對人們心理產生巨大影響。陳老師注重班級環(huán)境文化建設。她認為優(yōu)美的教室環(huán)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情感,促進學生奮發(fā)向上,增強班級凝聚力。每一屆新高一學生進校后,陳老師會從教室的凈化、教室的綠化和教室的美好入手讓教室環(huán)境美起來。首先她和學生一起制定嚴格的、人人參與的衛(wèi)生制度,加強檢查和監(jiān)督,保持教室的清潔,并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其次,陳老師會在教室后面的書柜上方擺放綠植,讓教室充滿綠色,充滿青春的氣息。她還發(fā)動學生精心設計,巧妙布置教室,構建書香教室氣質。
陳老師注重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校之際,班級建立之初,陳老師會抓住時機和學生制定班級制度。如,學生量化考核制度、周一班會制度、班干部定期會議制度、突發(fā)事件處理制度、衛(wèi)生管理制度等。因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也是班級的主人,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陳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通過學生討論、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同學投票的方式制定制度。制度制定后,陳老師公平公正地、持之以恒地落實制度。
陳老師注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一個班級要有班魂,也就是要有班級精神。陳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努力打造“人文班集體”“和諧班集體”“愛心班集體”“學習班集體”。在新形勢、新時代下,她堅持讓自己的學生每天抽出時間誦讀經典,積極鼓勵、輔導學生參加國學活動和比賽,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2019年,她指導的博雅讀書社成立,帶領博雅讀書社成員參加了北大冬令營,聆聽清華北大教授激情講課,與大師對話人生。
研究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途徑
教學研究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主動探索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規(guī)律、原則、方法及有關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的科學研究活動。教研論文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教師的基本表達能力和教學水平,進而反映其教研水平。通過教學研究,可以架起課程理念和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行為的橋梁,促進先進教學經驗的提煉和傳播,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提高教學水平。
陳老師熱愛教師職業(yè),默默奉獻,辛勤耕耘,認真踏實,堅持科研,是她教學工作的原則。她努力鉆研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及教學水平。每節(jié)課前,陳老師都認真?zhèn)湔n,撰寫教學設計,制作精美課件。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學校教學不能如期進行,但她遵守國家、省、市教育部門“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教”的指導原則,開發(fā)了多個線上教學的課件和微課,每天堅持督促學生完成作業(yè),批改學生作業(yè)直至深夜,學生的學業(yè)沒有因為疫情而受到影響,2020年高考榆林市文科前三名都是她班學生,李閆淳宇高考成績674分,列陜西省54位次,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周思琪高考成績663分,考入浙江大學;康嘉慧高考成績661分,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全班高考平均分為615分。在她的引領下,歷史教研組申報的2021年陜西省中小學精品課程《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高中歷史精品課程建設——以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為中心》成功立項,并于2022年9月被認定為陜西省中小學精品課程。在2023年高考復習備考過程中,陳老師和備課組成員認真研讀二十大報告和兩會精神,一起制定三輪熱點復習計劃,明確制作了“國家社會治理”“人口規(guī)劃和人口遷移”“文化自信”“綠色發(fā)展”“五育并舉”“糧食安全”“公共衛(wèi)生防疫”“中國式現代化”“百年黨史”“俄烏沖突”“史論史料”等熱點課件,提高了復習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陳老師的工作成績得到了學校、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認可,2012年被評為陜西省教學能手,2016年被評為陜西省學科帶頭人,在2017年在榆林市中小學教師能力競賽決賽中獲得三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2019年被榆林市教育局評為首屆名教師;2020年10月被授予陜西省名師稱號;2021年被評為榆林市有突出貢獻專家。
陳老師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提高自己專業(yè)水平及科研能力,在教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論文《由一次旅游引發(fā)的教學設計》在陜西省2014“創(chuàng)新杯”優(yōu)秀教學論文評選活動中獲得三等獎并在2014-2《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發(fā)表;論文《〈英國代議制的確立與完善〉教學反思》在陜西省第十二次優(yōu)秀教科研論文和成果交流活動中獲三等獎;論文《運用支架探究理論下的教學設計》在科學大眾2016.06發(fā)表;論文《帶著夢想,再次起航》在《讀與寫》2016年第14期發(fā)表。2013年參加市級課題《高中歷史教學“錨式問題”的設計與運用研究》的研究已結題;2014年參加國家級課題《主題班會的德育功能研究》的研究獲得一等獎;2016年主持的省級規(guī)劃課題《高中歷史教學中“支架探究教學”的運用研究》現已成功結題。省級規(guī)劃課題《高中歷史教學中“支架探究教學”的運用研究》參加了2017年榆林市基礎教育優(yōu)秀成果評選獲一等獎,該課題獲得陜西省第十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獲二等獎。2020年主持的省級專項課題《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研究》結題。2021年陜西省中小學精品課程《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高中歷史精品課程建設——以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為中心》成功立項,并于2022年9月被認定為陜西省中小學精品課程。論文《文化傳承與保護》被《成功密碼》2023年5月歷史第22期(總第462期)采用。
陳曉寧老師注重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所指導的青年教師劉英、周霞都已獲得陜西省教學能手榮譽稱號,高玉佼老師也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
著名教育家巴特爾曾經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标悤詫幚蠋熡么猴L化雨、寬嚴相濟的愛、用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用不斷提升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教育學生,踐行著“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標準,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